前陸盆地層序地層學綜述:術語、論文摘要及層序地層學詞匯
本文關鍵詞:前陸盆地層序地層學綜述:術語、論文摘要及層序地層學詞匯 出處:《國外油氣勘探》199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 引言 AAPG專題論文集第64卷(Memoir 64,1995)是AAPG贊助的一次野外考察的產物。這次考察由Exxon公司研究小組的J.C.Van Wagoner,C.R.Jones,D.J.Jennette和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的Dag Nummedal領導進行,其目的是為討論有關層序地層學的概念和應用的正在
[Abstract]:Introduction to AAPG monographs vol. 64, Memoir 64. 1995 was the product of a field trip sponsored by AAPG by J. C. Van Wagoner C.R. Jones of the Exxon research team. Led by D. J. Jennette and Dag Nummedal of An 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 to discuss the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作者單位】: 石油物探局物探地質研究院;
【分類號】:P539.2
【正文快照】: 引目 AAPG專題論文集第64卷(Memoi:64,1995)是AAPG贊助的一次野外考察的產物。這次考察由Exxon公司研究小組的J.C.Van Wagone:,C.R.Jones,D.J.Jennette和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的Dag Nummedal領導進行,其目的是為討論有關層序地層學的概念和應用的正在迅速發(fā)展的觀點和見解提供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J.C.Van Wagoner;凡夫;;前陸盆地層序地層學綜述:術語、論文摘要及層序地層學詞匯[J];國外油氣勘探;1996年04期
2 秦錫虎;李文漢;;美國下白堊統(tǒng)前陸盆地中的丹佛盆地區(qū)的層序地層學和古構造[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1990年05期
3 劉剛;董樹文;;前陸盆地層序地層與油氣聚集[J];地質力學學報;2007年01期
4 丘東洲;趙玉光;;西準噶爾界山前陸盆地晚期層序地層模式及其應用[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1993年06期
5 劉貽軍;前陸盆地層序地層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地球學報-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98年01期
6 R.J.Weimer;金康辰;;層序地層學的發(fā)展:前陸盆地和克拉通盆地[J];海洋石油;1993年01期
7 文華國,鄭榮才,葉泰然,高紅燦,柯光明;米倉山-大巴山前陸盆地下沙溪廟組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特征[J];礦物巖石;2005年01期
8 楊明慧,夏文臣;非海相前陸盆地含煤沉積層序地層分析——以柴達木盆地大煤溝侏羅系剖面為例[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8年03期
9 蒲心純;尹福光;朱同興;;楚雄前陸盆地的充填層序與造山作用[J];巖相古地理;1996年03期
10 趙培坤,紀友亮;鄂爾多斯西緣前陸盆地上古生界沉積相特征研究[J];新疆地質;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躍東;;皖南地區(qū)加里東期前陸盆地的沉積特征[A];“資源保障 環(huán)境安全——地質工作使命”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11年
2 劉振峰;郝天珧;王峰;徐亞;;地震資料在層序地層學中的應用進展[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四卷(油氣資源)[C];2003年
3 陶明華;;層序地層學的是與非[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傳慶;徐明;單競男;胡圣標;何志國;;四川盆地中生代熱體制與前陸盆地演化[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解國軍;金之鈞;;前陸盆地演化特征與油氣成藏規(guī)律[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6 顧家裕;;中國前陸盆地優(yōu)質儲層成因分析-以庫車坳陷白堊系為例[A];2004第三屆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顧家裕;;前陸盆地優(yōu)質儲層成因分析——以庫車坳陷白堊系為例[A];塔里木及周邊地區(qū)盆地(山)動力學與油氣聚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曹思遠;周慧;;層序地層學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朱傳慶;饒松;徐明;胡圣標;;四川盆地中生代地熱特征與前陸盆地構造、沉積作用[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10 馬輝;許鶴華;;中中新世以來南沙海槽前陸盆地演化研究與模擬[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立 通訊員 雷鳴;我國層序地層學研究上臺階[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2 記者 滕艷 通訊員 孫敬 雷鳴;隱蔽油氣藏勘探開發(fā)應重視層序地層學研究[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操秀英;朱筱敏:“沉積”在三尺講臺[N];科技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吳崗;中國古地層探秘[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4年
5 王明毅 特約記者 汪端;年輕人挑起科研項目大梁[N];中國石油報;2005年
6 本版撰稿 宋杰 李占彬;堅持戰(zhàn)略展開,,尋求油氣勘探新發(fā)現(xiàn)和大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王孝祥;基礎研究緊密結合勘探開發(fā)實際[N];中國石化報;2008年
8 亞洲 本報 通訊員 侯郁;科技之劍撼地宮[N];中國石油報;2004年
9 揚振庭 記者 許春發(fā);吉林油田一季度勘探獲得重要進展[N];中國石油報;2004年
10 特約記者 王振江;華北隱蔽油藏勘探獲重要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楊;川西晚三疊世前陸盆地的形成演化過程及油氣勘探意義[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2 吳世祥;川西上三疊統(tǒng)前陸盆地成藏特征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年
3 許書堂;東濮凹陷巖性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及目標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4 黃興文;坳陷湖盆緩坡層序地層學研究與巖性地層圈閉有利區(qū)帶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5 戴朝成;四川前陸盆地須家河組層序充填樣式與儲層分布規(guī)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吳金才;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系層序地層學研究與隱蔽圈閉識別[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7 王明艷;阿克庫勒凸起古生界和三疊系碎屑巖系層序地層學與儲層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8 樊長江;濱里海盆地典型鹽下碳酸鹽巖油藏地震成像和儲層預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9 鄧述全;層序地層學在饒陽凹陷隱蔽油氣藏勘探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10 李斌;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前陸盆地構造特征和油氣成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照坤;龍門山與前陸盆地之間的剝蝕—沉積系統(tǒng)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2 屈偉偉;貝中地區(qū)大磨拐河組層序地層學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3 劉杰;基于地震數(shù)據(jù)分析的龍門山前陸盆地海相地層構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偉偉;貝西北地區(qū)大磨拐河組層序地層學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0年
5 陳碧輝;川西前陸盆地氣田流體的混合與成藏效應[D];成都理工大學;2003年
6 李響;貝爾西北地區(qū)層序地層學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7 程立雪;廣元地區(qū)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沉積體系與層序地層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8 薛文萍;山西地區(qū)上古生界層序地層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秦喜春;烏爾遜凹陷北部地區(qū)大磨拐河組層序地層學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10 劉洪霞;海拉爾盆地蘇德爾特構造帶興安嶺群層序地層學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14024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140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