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葉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概況
研究表明,余甘子葉含有有機酚酸類、還原糖、多糖、黃酮類、三萜等多種成分。余甘子果汁能有效阻斷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防癌作用。余甘子葉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Phyllan-thus)的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的葉子,又稱為油柑葉、絲葉,其味辛、性平,具有祛濕利尿的功效,用于水腫、皮膚濕疹。余甘子葉是一味常用的民間藥材,國內(nèi)外均有記載。如印度尼西亞常將其作為止瀉劑,用于治療腸胃疾病;廣西民間常將曬干的余甘子葉用作枕芯。此外,本文將余甘子葉的有效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析及藥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況綜述如下。
1化學成分與定量分析
1.1化學成分
對余甘子葉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首次從余甘子葉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分離得到萹蓄苷,在石油醚部位中首次提取得到正三十四烷酸和正三十烷醇;且在上述兩個部位中均能檢測到β-谷甾醇、β-胡蘿卜苷、山柰酚、槲皮素、山柰酚-7-甲醚、鞣花酸、沒食子酸、沒食子酸酯等成分。董勤等對油柑葉的揮發(fā)油進行GC-MS分析,表明油柑葉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為脂肪酸類。
1.2定量分析
對余甘子葉中沒食子酸的含量進行分析研究,采用HPLC法分別分析了廣西13個不同產(chǎn)地的余甘子葉,表明各個產(chǎn)地的余甘子葉均含有沒食子酸,但不同產(chǎn)地的余甘子葉中的沒食子酸相差較大,其中欽州靈山縣陸屋鎮(zhèn)含量最高(0.498mg/g),金秀縣桐木鎮(zhèn)的含量最低(0.022mg/g)。毛健等建立HPLC同時測定廣西3個地區(qū)的余甘子葉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其中恭城余甘子葉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百分比含量最高,分別為0.6317%、0.1172%;欽州的含量最低,分別為0.1234%、0.03249%。
鐘振國等對余甘子葉中槲皮素進行分析研究,含量最高的是大新縣碩龍鎮(zhèn)采收的余甘子葉,槲皮素含量高達12.26mg/g,而南寧江西鄉(xiāng)采收的余甘子葉中槲皮素含量只有3.316mg/g。提示余甘子葉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可能會因氣候或地域差異而不同。梁臣艷等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GC-MS)分析廣西余甘子葉的揮發(fā)油成分,共測定出29個色譜峰,其中有26種成分被明確,占已分離組分總含量的90%以上,其中葉綠醇(19.00%)、2,4-二叔丁基苯酚(18.79%)和異植物醇(10.54%)為相對含量較高的成分。李舒等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出余甘子葉提取物中總黃酮的平均含量為51.60%。
2藥理作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余甘子葉具有抗炎、抗腫瘤、抗肺氣腫、抗菌等作用。
2.1抗炎抑菌作用
對余甘子葉的抗炎作用進行研究,用極性不同的溶劑提取余甘子葉,并對其提取物進行抗炎活性的研究。發(fā)現(xiàn)較大極性的提取物具有抑制白三烯B4誘導的人中性粒細胞遷移和N-甲酰-L-甲二磺酰-L-亮氨酸-L-苯丙氨酸(FMLP)引起的脫顆粒的作用;乙醚提取物能抑制鈣離子載體A23187誘導的白三烯B4從人中性粒細胞中的釋放和腎上腺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所致凝血中血栓烷B2的生成減少,這些結(jié)果表明了余甘子葉提取物對人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研究了余甘子葉提取物對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大鼠的保護作用。結(jié)果表明,余甘子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對模型大鼠的支氣管炎癥和肺泡的病理損害具有保護作用,改善了支氣管壁炎癥細胞浸潤、肺大泡及動脈的血氧含量等指標,右心室肥大指數(shù)、血氣分析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等指標均優(yōu)于模型對照組及陽性藥物組。提示余甘子葉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對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具有防治作用。
采用瓊脂稀釋法對余甘子葉提取物進行抗菌活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在體外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肺炎克雷伯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株等,且表明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最佳。
2.2抗腫瘤作用
用MTT法、集落形成法觀察余甘子葉提取物的正丁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等部位對多種腫瘤的生長抑制作用,結(jié)果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的不同部位對上述細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瘤譜較廣,對Bele7404、SGC7901、NG108-15和Hela腫瘤細胞株的抑制作用都比較顯著。對余甘子葉的有效化學成分及抗腫瘤作用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余甘子葉的有效成分沒食子酸在體外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
采用MTT法和細胞集落形成法觀察余甘子葉有效成分沒食子酸對多種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發(fā)現(xiàn)沒食子酸濃度高于2.5g/ml時,明顯抑制了Bele7404、SGC7901、H22和S1804腫瘤細胞體外的生長,證明了沒食子酸在體外能有效地抑制不同組織來源的腫瘤細胞的增殖。
在探討余甘子葉有效成分沒食子酸誘導BEL-7404產(chǎn)生凋亡的機制中,證實了沒食子酸可通過阻滯G2/M期的細胞,上調(diào)Bax和下調(diào)Bcl-2蛋白表達,致使線粒體膜的電位下降,進而激活Caspase,最終導致細胞死亡,提示這可能是余甘子葉誘導人肝癌細胞BEL-7404凋亡的分子機制之一。通過給荷瘤小鼠灌胃給藥,觀察余甘子葉提取物對小鼠H22實體瘤的生長抑制作用。研究結(jié)果顯示,余甘子葉提取物可抑制荷瘤小鼠腫瘤生長,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在體內(nèi)也具有抗腫瘤作用。
2.3免疫增強作用
還研究了余甘子葉提取物對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在1.982g/kg、0.991g/kg、0.496g/kg劑量下能顯著升高小鼠碳廓清能力、吞噬指數(shù)和NK細胞活力。而黃燕等的研究也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通過改善荷瘤小鼠各個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的指數(shù),增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從而增強荷瘤小鼠的免疫力,提示增強小鼠非特異性免疫活性是余甘子葉抗腫瘤作用機制之一。
研究了余甘子葉提取物對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細胞CD4+、CD8+亞群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的高、中劑量(1.982 g/kg,0.991g/kg)可明顯增加H22荷瘤小鼠的T細胞和CD4+亞群的相對值,使CD4+/CD8+比例接近正常值。
3展望
余甘子葉是民間常用的天然植物藥,已有研究表明余甘子葉提取物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腫瘤、免疫增強等多種作用,是一種具有開發(fā)潛能的藥材,鐘振國等已對具有抗肺氣腫作用的余甘子葉制劑申請了專利。進一步挖掘其潛在的藥理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機制,可為余甘子葉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略)
,
本文編號:8821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88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