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體運動》教案_自由落體運動教案
本文關鍵詞:自由落體運動教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深入推進,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然,在新形勢下對教師的備課也相應提高了標準。為了讓教師的“備課”更好地服務于新課程的實施,筆者覺得對備課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應加以研究。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有利于教師成長的新型教案──“四欄式”教案的寫法。
在“四欄式”教案中,除了常見教案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項目外,主要把常見教案中“教學內(nèi)容”部分的格式改成了表格,表格由四個豎欄構成──第一欄是“知識概要”,第二欄是“師生活動”,第三欄是“設計意圖”,第四欄是“教學反思”。
在第一欄中,要求教師備好課程中的基本內(nèi)容,把某節(jié)課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先“吃透”、“梳理”,再把知識點簡明扼要地整理在該欄中。在此處,筆者覺得教師只需“簡明扼要”,因為教師一旦把教學內(nèi)容“吃透”、“梳理”后,與其在教案中長篇累牘陳述基本知識,倒不如省點時間備教案中的其它環(huán)節(jié),把時間花在“質(zhì)”的提高上。
在第二欄中,要求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活動,針對不同學習內(nèi)容的特點,考慮準備指導學生采取什么樣的學習策略,考慮什么內(nèi)容該啟發(fā),什么內(nèi)容該討論或辯論,什么內(nèi)容該講授,什么時候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或實踐能力,什么時候該合作,而什么時候又該張揚學生個性;等等。認真?zhèn)浜玫诙䴔冢転閷崿F(xiàn)“以學為中心”做好堅強后盾。
在第三欄中,要求教師回答“為什么”?即為什么要學相關的內(nèi)容?為什么要這樣教?為什么要指導學生這樣學?具體說,就是要回答第一欄中為什么要安排有關學習內(nèi)容,以及回答第二欄中為什么要采取有關活動。當然,在“回答”時,我們要求教師要依據(jù)教育科學的有關理論進行回答,實際上相當于把“說課”的理論滲透到新教案中了。這樣寫教案,對教師(尤其青年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但如果能認真?zhèn)浜玫诙⑷龣,對于教師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不過,要想寫好這一欄,教師還要多掌握學生的“學情”。
在第四欄中,要求教師在上完課后,反思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對師生的活動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承認優(yōu)點,找出不足,以便今后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其實,教師如實地寫好第四欄,也是在為自己積累豐富的第一手“學情”資料,為自己的教學研究積累素材。
【教案內(nèi)容】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進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實驗探究,從探究物體下落快慢與質(zhì)量的關系開始,接著探究物體自由下落的運動規(guī)律和加速度,直到最后利用自由落體規(guī)律探究生活中一些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方法:
1.會根據(jù)現(xiàn)象進行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2.會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并能歸納總結出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3.善于進行觀察,并能獨立思考或與別人進行討論、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指導學生探究,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3.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敢于積極探索并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二、教學重點
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牛頓管、小紙片、打點計時器、鐵架臺、紙帶、質(zhì)量不同的重物等。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內(nèi)容
知識概要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反思
一、課前準備
按課本圖2.4-1要求,提供打點計時器等器材,讓學生于課前先行探究重物自由下落時的運動規(guī)律。
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組長,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探究重物做自由落體時的運動規(guī)律。
要求學生記錄相關實驗實據(jù),以便課上進行交流。
提示學生:
1.若重物做的是勻變速運動,請測出重物的加速度;
2.請思考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來減少誤差?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探究的實驗較多,如果都在課上完成,只花1課時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把這個實驗改成演示實驗,則效果將大打折扣,學生很難親身體驗到“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對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不利。
學生在課前完成該實驗,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研究該實驗所用的方法,在前幾課中已很好地學過。所以,為了突出“探究”,課前讓學生做一做,非常必要。(因人而異)
二、新課內(nèi)容
(一)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學習
1.小實驗引入新課:觀察硬幣和紙片的下落快慢。
2.回顧歷史,進一步引發(fā)學生猜想。
錄像短片:比薩斜塔實驗。
3.“牛頓管”實驗。
4.月球上的實驗。用這個小實驗激勵學生猜想:物體下落快慢是不是取決于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
用多媒體播放錄像短片,并問學生:重球和輕球哪個先落地?等學生回答后,再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短片中兩個球的運動情況。
引導學生觀察抽去空氣的玻璃管中金屬片和羽毛同時從靜止下落時的快慢是否相同。
教師講述1971年美國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將錘子和羽毛同時釋放,它們同時落在月球表面的故事。實驗現(xiàn)象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下面激起學生的認知矛盾做準備。
兩個球同時落地,這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矛盾,正好激起學生的疑問和猜想:物體下落快慢究竟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借助實驗事實驗證自己的猜想正確與否,并做出初步的結論:物體下落快慢與輕重無關。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引入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6.小實驗:什么情況下可以忽略空氣阻力?
(二)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三)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學習在上面幾個實驗事實的基礎上,,教師告訴學生什么叫自由落體運動。然后再指導學生分析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必備條件:只受重力、初速度為零。
讓學生裁兩張大小不同的紙片,保證他們質(zhì)量不同。叫學生把兩紙片揉成緊緊的小紙團,然后從同一水平高度釋放,觀察哪個紙團先落地。
適時總結,激勵學生猜想:同學們,剛才大家都看到了自由落體運動,下面請你們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說說或猜猜自由落體有何運動特征?
激勵學生設計探究的方案:怎樣去驗證你們的猜想呢?
引導學生在上述交流的基礎上,歸納在實驗中所測得的自由落體加速度,總結出規(guī)律。
告訴學生在表中查到的蘇州地區(qū)重力加速度,讓他們與自己的測量結果對比。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建立“表象”,此時再引入概念,學生才能真正構建和理解概念。事半功倍。
讓學生體驗:由于小紙團受到的空氣阻力較小,所以同時落地,即可以看作自由落體運動。由此推廣到其他類似情況,學生較容易接受。
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猜想能力。
學生多數(shù)都是用課本中提供的方案。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評價他們在實驗中的優(yōu)缺點,揭示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這樣將非常有利于本課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由于在同一地點,不同學生使用不同重物測得的加速度都很接近,所以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其中規(guī)律
。
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
(四)學習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
(五)思維訓練
1.在現(xiàn)實中,雨滴大約在1.5 km左右的高空形成并開始下落,計算一下,若該雨滴做自由落體運動,到達地面時的速度是多大?遇到過這樣快速的雨滴嗎?據(jù)資料顯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過8 m/s.為什么它們的差別會這么大?
2.課本P47第4題(附插圖如下):
教師引出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概念,并給出通常取的值和近似計算時取的值。
要求學生看課本P46中表格,探究其中規(guī)律。
要求學生自己嘗試寫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組織學生探究。要求學生記住數(shù)值和單位。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讓他們了解重力加速度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
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
該問題是想引導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同時加深對自由落體概念的認識。
該問題是想讓學生知道頻閃照相的方法,同時應用多種方法嘗試解決自由落體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三、小結
引導學生先自己進行課堂總結,然后和同桌間交流,最后教師提問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1.課本后沒討論過的習題;
2.教師自編習題(附后面);
3.分組探究課本P46的“測定反應時間”;
4.鼓勵有條件的同學選做一下課本P47的小實驗“做一做”。
1和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
3和4要求學生合作完成。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
意在分層教學。
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七、板書設計
自由落體運動
一、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物體僅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
二、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三、自由落體加速度
1.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
2.常取g=9.8m/s2或g=10m/s2。
四、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附自編習題】
1.大氣層是我們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屏障,每天都有很多小隕石落入地球大氣層中,但當它們進入大氣層后,由于空氣的摩擦生熱,絕大部分小隕石還沒有到達地面便已經(jīng)被燒毀。現(xiàn)在人類向天空發(fā)射的飛行器、衛(wèi)星等當超過一定使用年限后,也讓它們進入大氣層燒毀,那么小隕石等進入大氣層后的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
2.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1∶4,不考慮空氣的阻力作用,它們在同一高度處同時下落,則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甲比乙先著地
B.乙比甲先著地
C.甲和乙同時落地
D.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3.如果從高樓相隔1 s先后釋放兩個相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假設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它們在空中各個時刻()
A.兩球的距離始終保持不變
B.兩球的距離越來越小
C.兩球的距離先越來越小,后越來越大
D.兩球的距離越來越大
4.根據(jù)漫畫討論如圖2-4-4所示:他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測量洞的深度?請你對該方法進行評估(指出有何優(yōu)點與不足)。
漫畫:洞有多深?
5.一位同學進行“用打點計時器測量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實驗。
(1)現(xiàn)有下列器材可供選擇:鐵架臺、電火花計時器及碳粉紙、電磁打點計時器及復寫紙、紙帶若干、220V交流電源、低壓直流電源、天平、秒表、導線、電鍵.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位同學從打出的幾條紙帶中,挑出較為理想的一條紙帶。開始打的第一個點標為A,隨后連續(xù)的幾個點依次標記為點B、C、D、E和F,測量出各點間的距離,如圖2-4-6所示。
請你在這位同學工作的基礎上,思考求紙帶加速度的方法,寫出你所依據(jù)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你的計算公式,設計表格記錄需要的數(shù)據(jù),計算紙帶下落的加速度。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估計你的計算結果的誤差有多大?試分析誤差的來源及其減小誤差的方法
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一文是否有分頁內(nèi)容。
本文關鍵詞:自由落體運動教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64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18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