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指導下的《海浪》(第二、三章)翻譯實踐報告
本文選題:英譯漢 + 文學作品; 參考:《寧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報告是一篇英譯漢筆譯實踐報告,筆者以文學作品《海浪》的翻譯為基礎,介紹本次翻譯任務的過程并總結了翻譯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報告的主要有五部分內容,分別是引言、任務描述、任務過程、案例分析和結論。筆者首先介紹了引言,接著是任務描述,包括翻譯任務介紹、原文介紹,以及翻譯《海浪》的意義。接著描述了翻譯過程,包括譯前術語和相關背景資料的查詢、譯中具體的翻譯過程以及譯后對譯文的審校。本報告的第四章內容是案例分析,闡述了翻譯文學作品遇到的困難,即:長難句處理,筆者結合原文和譯文進行分析從而尋找這些難點的翻譯方法、翻譯技巧,其理論支撐是目的論基本原則。最后,筆者對《海浪》進行翻譯策略總結,以求今后處理同類型文本時能有所提高。
[Abstract]:This report is a practical report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waves",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repor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task description, task process, cas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s the introduction, then the task description, includ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ask introduction, the original introduction,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lation of waves. Then it describ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query of pre-translation terminology and rel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specific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revision of the transl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is report is a case study, which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ranslating literary works, that is, the processing of long difficult sentences.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original text with the translation to find ou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these difficulties. Its theoretical suppor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eleology. Final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Wa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of the same text in the future.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少奇;劉恬燁;;亞里士多德“善”思想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2 ;蔡延年文學作品插圖選[J];美術大觀;2000年06期
3 龍文韜;;對文學作品的辯證性把握:強調環(huán)境和歷史[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4 任滿收;;淺談文學作品的價值[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25期
5 李軍;;淺談文學作品與文化的關系[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5期
6 方紅康;;文學作品教學初探[J];文學教育(下);2010年03期
7 王鈺;;文學作品意義的分析表達與啟示[J];文學教育(下);2013年02期
8 薛家寶;;試論文學作品傾向的表現問題——學習恩格斯的兩封信[J];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9 阮幸生;文學作品學的學科性質──建構“文學作品學”的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10 盧自有;文學作品應觸及現實[J];北京文學;2005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澤文;文學作品的“增值”與“減值”[N];工人日報;2007年
2 記者 尚栩;近八成法國人不喜歡獲獎文學作品[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記者 高方 實習生 楊黎;《新疆文學作品大系》出版發(fā)行[N];新疆日報(漢);2009年
4 本報記者 蔡勁松;為何文學作品中缺失財政人形象[N];中國財經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劉丹妮;文學作品體現時間定義的三次轉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6 高玉潔;文學作品“西藏熱”的喜與憂[N];西藏日報(漢);2012年
7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教育學博士 高閏青;用文學作品激發(fā)心靈的正能量[N];光明日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張憲;“神侃”和“冥想”寫不好工業(yè)題材作品[N];工人日報;2007年
9 韶關日報首席記者 李迅;我市紅色文學作品“七一”亮相受好評[N];韶關日報;2011年
10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文聯主席 熱貢·卡爾澤杰;文學作品的翻譯及民族文化交流[N];青海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桃冶;?思{文學作品倫理取向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佳;目的論指導下的《海浪》(第二、三章)翻譯實踐報告[D];寧夏大學;2017年
2 羅芳紅;探析“目的論”在文學翻譯中的體現[D];青島大學;2017年
3 魏琳燕;《女兒,,我想告訴你》翻譯實踐報告[D];青島大學;2017年
4 劉思琦;目的論指導下學術文本的英譯[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5 張敏;目的論視野下英漢學術翻譯實踐報告[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6 李若蘭;目的論指導下的Dispute Settlement i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節(jié)選)英漢翻譯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7 李鴻昊;目的論指導下的發(fā)布會同傳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D];寧夏大學;2017年
8 王攀;目的論視角下的《驕兵必。憾兰o的六個經典戰(zhàn)例》(第五部分)英漢翻譯報告[D];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
9 倪蘇玲;The War That Never Ended翻譯及實踐報告[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年
10 辛曉悅;“‘月球總動園’公民科學計劃”漢譯實踐報告[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8653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86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