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叢報》對中國蒙學典籍的譯介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叢報》對中國蒙學典籍的譯介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叢報》 中國蒙學典籍 譯介
【摘要】:《中國叢報》(1832—1851)是清末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創(chuàng)辦發(fā)行的最重要的英文期刊之一。它向英語讀者系統(tǒng)譯介了包括《三字經(jīng)》《百家姓考略》《千字文》《孝經(jīng)》《小學》等在內(nèi)的中國蒙學經(jīng)典,為它們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譯者中國語言文化水平有限,以及受其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譯介中存在一些偏頗不當之處。
【作者單位】: 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中國叢報》 中國蒙學典籍 譯介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叢報》對中國典籍的譯介研究”(15A13)
【分類號】:H315.9
【正文快照】: 《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又稱《中國文庫》《澳門月報》等,是西方傳教士在清末中國創(chuàng)辦發(fā)行的一份英文期刊。辦刊20年間(1832—1851),共刊出20卷,對中國社會作了全方位的報導,內(nèi)容廣泛,涵蓋了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法律、政治、地理、氣象、科學等各個層面,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麗華;;《中國叢報》與早期中美文化交流初探[J];老區(qū)建設(shè);2009年14期
2 吳義雄;;《中國叢報》關(guān)于中國社會信仰與風習的研究[J];學術(shù)研究;2009年09期
3 趙禾;淺談《中國叢報》[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4 仇華飛;;裨治文與《中國叢報》[J];歷史檔案;2006年03期
5 李烽;黃比新;閻靜萍;蔡理才;;《中國叢報》中文提要(之一)[J];嶺南文史;1985年01期
6 張振明;;跨文化解讀中的知識與權(quán)力——《中國叢報》與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法律形象[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李秀清;;清朝帝制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思想碰撞——以裨治文和《中國叢報》為研究視角[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8 吳義雄;;《中國叢報》與中國歷史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陳忠;;侵略中國的喉舌——《中國叢報》[J];天風;2002年12期
10 顧鈞;;中國的第一份英文刊物[J];博覽群書;2011年1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黃浩;《嶺南風土人情錄》翻譯報告(節(jié)選)[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6年
2 李靜;《中國叢報》鴉片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14年
3 徐燕;《中國叢報》廣州形象構(gòu)建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4 戴麗華;《中國叢報》與早期中美文化交流[D];南昌大學;2007年
5 施寧胤;從《中國叢報》看十九世紀上半葉西人對中國的地理認識[D];復旦大學;2012年
6 曹飛霞;鴉片戰(zhàn)爭前后美國對華認識[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7 吳慧s,
本文編號:10311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03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