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移動動詞的認知語義學對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0 21:06
本文關(guān)鍵詞:中日移動動詞的認知語義學對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以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發(fā)展起來的認知語義學為統(tǒng)一的理論框架、采用其相關(guān)的研究方法對日漢語的垂直軸上的移動動詞“アガル”“サガル”和“上”“下”進行了對比研究。 本文首先分別考察了“アガル”“サガル”“上”“下”的語義擴展機制及語義網(wǎng)絡,這4個動詞的各個義項通過隱喻、換喻和轉(zhuǎn)喻構(gòu)成以原型義為中心的語義網(wǎng)。并對アガル和サガル,以及“上”和“下”進行了比較,分析其在使用中對稱和不對稱的情況及原因;然后對“アガル”和“上”、以及“サガル”和“下”進行了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對照分析,力圖全方位地揭示它們之間的異同。針對先行研究的不足,探討了表水平移動的“アガル”“サガル”及“上”“下”的各種類型及潛藏的認知模式,以及“上”“下”在使用中的對稱不對稱的具體類型,并對“上”、“下”在使用中的“中和”這一特殊語言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探討。 本文比較了“アガル”“サガル”“上”“下”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并進行了認知解釋,揭示了語言背后隱藏的認知模式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對語言本質(zhì)、尤其是認知語義學意義觀的認識;同時,通過對比研究,我們對日、漢語的多義移動動詞有了更清楚、更系統(tǒng)的認識,對日、漢語詞匯教學、以及日、漢語詞典編篡等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具體內(nèi)容由六章構(gòu)成。 第一章是序論。介紹本稿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意義,并對先行研究進行了簡要的梳理。 第二章是本稿的理論指導部分。該章介紹了認知語義學中的原型理論的相關(guān)知識和術(shù)語,對諸如本稿的對多義詞的詞義研究,提供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視角。并對語義擴張的三種方式—隱喻、換喻和轉(zhuǎn)喻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簡要的說明。 第三章分別考察了日語移動動詞“アガル”“サガル”的各義項及之間的擴張機制,力圖建立起一個反映各義項關(guān)系的語義擴張網(wǎng)。并對方向上完全相反的“アガル”“サガル”義項的異同進行了比較分析。 第四章采用和第三章相同的寫法,對漢語移動動詞“上”和“下”的各義項及語義之間的擴張機制進行了考察,力圖建立起一個反映各義項關(guān)聯(lián)的語義擴張網(wǎng)。同樣對方向上相反的“上”和“下”之間進行了義項異同的比較,并對實際使用中“上”和“下”的完全對稱、相對對稱、不對稱、以及“上”“下”的中和等特殊使用情況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考察。 第五章對日中移動動詞的語義擴張機制進行了對照考察。對同為往高處移動的“アガル”和“上”,及同為往低處移動的“サガル”和“下”,對其義項、句中的同現(xiàn)成分以及語義擴張方向的異同進行了對比分析。 盡管アガル的義項多于“上”,但“上”的抽象化程度相對更高;而漢語的“下”義項多于“サガル”的同時,其抽象化程度也是更高。本稿認為,這種義項多少的差別不是由于人類上半身與下半身的不對稱(楊雪琳2008),,而是由于語言內(nèi)部的原因—日漢語中同樣表上方移動或下方移動的動詞的數(shù)量的多少—所致。 而義項之間關(guān)聯(lián)度的不同,則來自于語義擴張方式的不同。由隱喻擴張而來的擴張義與原型義相似度最高。“アガル”的義項中,由原型義經(jīng)隱喻和換喻直接擴張來的義項居多,各義項與原型義關(guān)系緊密,但各義項間關(guān)系較松散;而“上”的各義項中,大多是由換喻和提喻經(jīng)擴張義再次擴展而來,非原型義與原型義聯(lián)系不那么緊密,但義項間聯(lián)系相對更緊密。而“サガル”較之“下”義項較少,前者各義項間聯(lián)系較松散,而后者各義項以原型義為中心井然有序地排列,與原型義關(guān)系較為緊密。 另外,由于日漢語法體系的不同,漢語中的時間順序原則導致在句中“上”和“下”不能和某些移動要素同現(xiàn)。 第六章是本稿的結(jié)尾部分?偨Y(jié)了本稿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關(guān)鍵詞】:移動動詞 詞義劃分 語義擴張 認知語義學 對照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H3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要旨6-8
- 目次8-11
- 主な符號の姫明11-12
- 第1章 序章12-35
- 1.1 研究[螭妊芯磕康
本文編號:3827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827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