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稱贊語的條件考察
本文關(guān)鍵詞: 稱贊 功能 親疏關(guān)系 上下稱贊 出處:《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摘要】:本論文是關(guān)于稱贊語在日語中作為一種言語行為的使用機(jī)制和環(huán)境的研究。本文寫作的出發(fā)點是基于對于作為日語教師的筆者來說,受到學(xué)生不恰當(dāng)?shù)姆Q贊所引發(fā)的思考,進(jìn)而希望通過對日語稱贊語的一點研究,以期望對日語基礎(chǔ)教育、教學(xué)起到微薄之力。本論文通過對選自《朝日新聞》和新潮小說(CDRom版)的語言材料進(jìn)行分析,從而得出稱贊語的原初功能是賦予被稱贊者以價值,這也是筆者對日語中稱贊語的定義。本論文由五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本文就筆者的寫作動機(jī)進(jìn)行了交代并簡要闡述了文章的概要。 第二部分、是關(guān)于日語稱贊語的先行研究。就稱贊語的定義、功能和存在的問題進(jìn)行了闡述。 第三部分、是關(guān)于稱贊語的定義和條件的分析。此部分首先對文章中的語言材料進(jìn)行了簡單的介紹。接下來是闡述稱贊語進(jìn)行的三個條件,并得出實施稱贊的三個重要因素是:①稱贊的對象和原因②說話者和受話者的權(quán)勢③說話者和受話者的親疏程度。緊接著闡述了稱贊語的應(yīng)用基礎(chǔ)有兩個標(biāo)準(zhǔn):G:基于社會價值觀的普遍性標(biāo)準(zhǔn);I:基于個人價值觀的個體標(biāo)準(zhǔn)(標(biāo)準(zhǔn)I又分為P和S,P:個人的角度S:專家的角度)。 書面數(shù)據(jù)庫中顯示有大量稱贊語是由社會地位高者對低者所使用,這可以看作是日語中稱贊語的一個典型特征。就個人關(guān)系而言,親疏程度在社會地位之前,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第四部分:通過對選自《朝日新聞》和新潮小說(CD Rom版)的語言材料進(jìn)行分析,首先介紹了分析的方法,其次是就上下級之間的贊美,就說話的對象、親疏關(guān)系和基準(zhǔn)等方面進(jìn)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上下級之間稱贊的特征和典型性。再次是本部分就稱贊的功能位置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分析。 第五部分:本部分是文章的總結(jié)部分,對全文進(jìn)行了總結(jié),,并指出來文章的不足點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Abstract]:This thesis is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environment of the use of compliments as a speech act in Japanes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thinking that the author, as a Japanese teacher, has received inappropriate compliments from student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study of Japanese compliment language, the author hopes to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Japane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materials selected from the Asahi Shimbun and the trendy novel CDRo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compliment is to give value to the compliment, which is the author's definition of compliments in Japanese.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author's writing motivation and briefly expounds the summary of the article.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fun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pliments in Japanese.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conditions of compliments. This par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language materials in the articl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ise are the object and reason of the praise. Second, the power of the speaker and the speaker. 3 the degree of intimacy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speaker. Then, the author expound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raise is based on two standards:. Universal criteria for social values: individual criteria based on personal values (Standard I is divided into P and Schip: individual perspective: individual perspective: expert perspective. The written database show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ompliments are used by the high to low, which can be seen as a typical feature of compliments in Japanese. In terms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timacy is prior to social status. Is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Part 4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materials selected from the Asahi Shimbun and the trendy novel CD Ro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analysis,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object of the speech on the prais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the subordinat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datu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ity of praise between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 are obtained. Thirdly, the functional position of praise is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rt. Part 5th: this part is the summary of the article,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rticle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fforts.
【學(xué)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家煒;漢英文化稱贊語對比分析[J];漢語學(xué)習(xí);2000年05期
2 權(quán)立宏;;漢語中男女在稱贊語以及稱贊語回應(yīng)使用上的差異分析(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年04期
3 劉曉紅;英漢稱贊語對比及其文化探源[J];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2期
4 梁容光;英漢稱贊語及應(yīng)答語之模式對比[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4年04期
5 李燕芬;從稱贊語之英漢比較看東西文化差異[J];桂林旅游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1999年S1期
6 李峗;稱贊語的應(yīng)答[J];甘肅高師學(xué)報;2002年04期
7 吳惠芳;英漢稱贊語語用功能對比[J];蘇州市職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2年04期
8 孫詠梅;跨文化交際視角:英漢言語行為中的稱贊語與回應(yīng)[J];新疆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4期
9 高志懷,李娟;稱贊語的語用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1期
10 周明娟;跨文化交際中稱贊語之英漢比較[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玉泉;;日語中女性語的歷史成因及其特點[A];福建師范大學(xué)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xué)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鄭鯤騰;;英語中源自日語的詞匯與日語原詞的詞義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曲鳳鳴;;中文的“~(之)前”與日語的“~前に”“~までに”[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5 池上嘉彥;;日語——“撒旦的語言”[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rèn)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陳玉泉;;日語中委婉語的語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尹仙花;;日語接尾詞‘的’用法[A];外語語言教學(xué)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xué)會第十一次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谷麗萍;;日語中表示狀態(tài)的幾個詞的比較[A];外語語言教學(xué)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xué)會第十次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6年
9 陳一平;;淺談中級日語聽力教學(xué)及訓(xùn)練方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薛雅明;;對大學(xué)日語教學(xué)方法的探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自動翻譯手機(jī)有望面世[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2 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xué) 張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語新教材的體會[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趙金波;華夏東瀛一衣帶 杏壇桃李一線牽[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晏煜;三問“日語軟件人才”[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5 阿然;淺析日語軟件人才培訓(xùn)的幾個誤區(qū)[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王寅珊;以麻生鬧笑話為鑒,日民眾惡補(bǔ)漢字[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阿然;東軟欲打造 日語IT人才培訓(xùn)基地[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8 特約通訊員 吳琳;大連打造中國最大的日語IT人才培養(yǎng)基地[N];光明日報;2004年
9 秦晨;這里的櫻花也燦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10 周靜文 楊玉紅;錫城韓語日語培訓(xùn)成新寵[N];新華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秀東;日語和韓國語的復(fù)合動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xué);2011年
2 關(guān)薇;現(xiàn)代日本語感情表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7年
3 徐以中;語音聽覺反饋對言語發(fā)聲的影響[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4 費惠彬;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6年
5 覃勤;日傳悉曇文獻(xiàn)與漢語中古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07年
6 陳輝;論早期東亞與歐洲的語言接觸[D];浙江大學(xué);2006年
7 熊南京;二戰(zhàn)后臺灣語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7年
8 楊曉敏;日語復(fù)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9 張穎;現(xiàn)代日語指示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10 崔紅花;漢韓日體詞修飾詞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偉;日語稱贊語的條件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2年
2 張婷婷;日語稱贊語之應(yīng)答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才華多旦;藏日語言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5年
4 聞廣益;漢語與日語量詞的對比[D];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2007年
5 閆志章;日語外來語及其社會文化背景[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6 楊著清;日漢顏色詞使用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07年
7 張?zhí)碛?日語年輕人用語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06年
8 夏曉麗;現(xiàn)代漢語中的日源外來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06年
9 尹航;日本女性語的變遷[D];山西大學(xué);2007年
10 袁子凌;英日禮貌語言對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15002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50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