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語言國情學的多視角探究——讀《語言與文化》心得
本文關鍵詞:俄語語言國情學的多視角探究——讀《語言與文化》心得
【摘要】:本論文通過對語言國情學基本理論、文化、詞匯、篇章、非言語性語言和視覺直觀性等視角的語言國情學研究的論述,旨在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對《語言與文化》闡述筆者對這本書的理解。全方位體現(xiàn)該書的學術意義,同時映射其具有前瞻性的話題,開拓研究視野。
【作者單位】: 新疆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5
【正文快照】: “語言作為一個多元素的復雜現(xiàn)象,可以從不同角度被人們學習和研究”(..,..,1990:13)。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離。盡管索緒爾(..)強調研究語言的內(nèi)部結構的重要性,然而我們無法否定語言與語言外部事物的關聯(lián)性!墩Z言與文化》是研究語言及與其相關文化之間關系的先河之作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光強;;論現(xiàn)代臨床護理決策的“非語言性”道德語境[J];醫(yī)學與哲學(A);2013年06期
2 張俊芳,馮文華;關于理解與語言的關系問題[J];探索;1996年03期
3 包國光,李俠;技術發(fā)生與語言[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03期
4 劉利民;;語義多維性及語言性操作的模式[J];外語學刊;2008年01期
5 于全有;;“語言”定義的重新定位[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隋瑞強;;非語言性語境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10期
7 熊雪林;語言與思維關系新探[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8 戴昭銘;語言與世界觀[J];學習與探索;1995年01期
9 阮亦慧;;詞的語言性語境教學[J];宜春師專學報;1998年03期
10 解芳;語言與思維、現(xiàn)實世界和人類行為關系的探討[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愛華;;論明達語言性及明達語言緯度觀——語言哲學系列研究(一)[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愛華;;語言不完備性:明達語言與語言自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主講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郭純潔 本報記者 顏云霞 整理;動物,究竟有沒有語言[N];新華日報;2013年
2 北京外國語大學 王馥芳;人類的第四個“我”[N];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鮑昌寶;21世紀的新詩:走出語言的迷宮[N];文藝報;2004年
4 謝嘉幸;一陣陣清新的風[N];音樂周報;2000年
5 王正林;一部跨學科視野下的圖像語言研究專著[N];中華讀書報;2012年
6 許鈞;漢語的境況令人擔憂[N];文匯報;2005年
7 張華強;管理并非天然正當[N];中國質量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愛華;明達語言維度觀及其哲學關照[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2 劉利民;在語言中盤旋[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雪花;經(jīng)驗的結構化:伽達默爾詮釋學語言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2 李莉娟;語言符號的意指機制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3 潘道正;被磨平的硬幣[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萌;隱喻的人本原則及其在語言中的表現(xiàn)[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6年
5 劉習根;語言沉思之路窺探[D];湘潭大學;2003年
6 范玲君;街鎮(zhèn)村落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7 晏菲;道說與語言家園[D];武漢紡織大學;2014年
8 郭建娟;漢英異體詞比較[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9 羅良清;寓言·語言·意識形態(tài)[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杜彩霞;言文關系視角下的漢英成語結構對比[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877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128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