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對氧磷酶-1對奶牛酮病和綿羊脂肪肝的風險預警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8-12-11 11:41
【摘要】:脂肪肝和酮病是反芻動物圍產(chǎn)期常發(fā)的營養(yǎng)代謝病,對動物的生產(chǎn)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均有影響,嚴重者會因肝功衰竭而死亡。這兩種疾病通常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對其早期監(jiān)測和風險預警較為困難,給畜牧業(yè)帶來了極大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本研究通過對綿羊脂肪肝模型和集約化牛場酮病奶牛血中PON1含量和活性及相關生化指標的檢測,旨在闡明脂肪肝和酮病的致病因素、發(fā)病機理以及PON1對反芻動物脂肪肝和酮病發(fā)生風險進行預警評估,為今后更有效的防控反芻動物脂肪肝和酮病提供有效的風險預警技術。本實驗選取分娩當天泌乳綿羊(2-5胎次),經(jīng)限飼管理16天建立了脂肪肝模型。依據(jù)產(chǎn)后8天和16天肝臟甘油三酯含量將實驗綿羊分成脂肪肝組(10頭)和健康對照組綿羊(5頭),對實驗綿羊血中PON1活性和含量、肝脂、能量(BHBA、NEFA和GLU)、血脂(TG、TC、HDL和LDL)、肝功(TBIL、DBIL、IBIL、TP、ALB、GLO、ALT、AST、GGT、ALP、CHE和LDH)等指標進行組間獨立樣本T檢驗和Pearson相關分析,并利用二元回歸分析預測疾病,最后利用ROC分析確立分界值和診斷效果。結(jié)果顯示:(1)在產(chǎn)后8天脂肪肝組與對照組相比,血清中PON1含量和活性、LDL、TP和HDL的水平均顯著的降低(P0.05);肝脂、BHBA和NEFA的水平均顯著的升高(P0.05)。在產(chǎn)后16天脂肪肝組與對照組相比,血清中PON1含量和活性、GLU、LDL和HDL的水平均顯著的降低(P0.05);肝脂、AST、BHBA、NEFA、TG、A/G、TBIL和IBIL的水平均顯著的升高(P0.05)。(2)在產(chǎn)后8天,脂肪肝組綿羊血中PON1活性與含量存在顯著的正相關(R=0.581,P0.05),其中PON1含量與肝脂(R=-0.692)、LDL(R=0.579)、HDL(R=0.583)、BHBA(R=-0.620)顯著相關(P0.05);PON1活性與肝脂(R=-0.862)、LDL(R=-0.557)、BHBA(R=-0.784)、AST(R=-0.577)、TP(R=0.573)、GLO(R=0.573)和LDH(R=0.565)顯著相關(P0.05)。在產(chǎn)后16天,脂肪肝組綿羊血中PON1活性與含量顯著正相關(R=0.953,P0.01),其PON1含量與肝脂(R=-0.848)、NEFA(R=-0.729)、GLU(R=0.653)、AST(R=-0.785)、GLO(R=0.587)、TBIL(R=-0.602)、IBIL(R=-0.608,)和LDH(R=-0.623)顯著相關(P0.01);PON1活性與肝脂(R=-0.899)、BHBA(R=-0.659)、NEFA(R=-0.861)、AST(R=-0.843)、GLO(R=0.593)、A/G(R=-0.621)、TBIL(R=0.755)、DBIL(R=-0.671)、IBIL(R=-0.740)和LDH(R=-0.642)顯著相關(P0.05)。(3)經(jīng)回歸分析確定PON1活性、BHBA、NEFA、TG和TP五項指標可用于綿羊脂肪肝發(fā)生的風險預警。經(jīng)ROC分析表明,PON1活性不低于74.00 U/ml;BHBA不高于0.97mmol/L;NEFA不高于1.29 mmol/L;TG不高于0.24 mmol/L;TP不高于71.35 g/L。PON1活性對綿羊脂肪肝發(fā)生的風險預警效果較好。本實驗還在黑龍江某個集約化牛場隨機選取產(chǎn)后14~21d奶牛為實驗動物(2-3胎次)。所有實驗牛檢測了血漿中PON1活性和含量、能量(BHBA、GLU和NEFA)、肝功(AST、ALT、AST/ALT、ALP、CHE、TC、TG、TP、VLDL、HDL、ALB、GLO、A/G、TBIL、DBIL、IBIL)、氧化應激(SOD、T-AOC、GSH-PX和MDA)、急性反應蛋白(CRP、SAA、HP和FIB)、炎性等指標(IL-1、IL-2、IL-6)和礦物質(zhì)指標(Ca、P、Mg、K),結(jié)果表明:(1)酮病組較對照組奶牛血漿中PON1活性和含量及GLU含量顯著下降(P0.05);AST、BHBA和NEFA含量極顯著升高(P0.01)。(2)在產(chǎn)后14-21d實驗奶牛血中PON1活性及其含量顯著正相關(R=0.365,P0.05),其中PON1活性與BHBA(R=-0.221)、AST(R=-0.297)、TG(R=0.294)、SOD(R=0.298)、IL-6(R=0.334)和CRP(R=0.233)顯著相關(P0.05);PON1含量與BHBA(R=-0.248)、GLU(R=0.292)、AST(R=-0.352)、ALP(R=0.231)、TG(R=0.235)、SOD(R=0.271)、MDA(R=0.361)、IL-1(R=0.412)、IL-6(R=0.283)、CRP(R=0.336)、SAA(R=0.273)、HP(R=0.382)、FIB(R=0.286)和K(R=0.235)顯著相關(P0.05)。(3)經(jīng)回歸分析確定PON1、HDL、ALP、GLU、TG、HP和P可用于奶牛酮病發(fā)生的風險。根據(jù)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確定酮病預警值為血漿PON1活性71.30 U/L、PON1含量63.43nmol/L、HDL1.05mmol/L、ALP51 U/L、GLU3.235 mmol/L、TG0.195mmol/L、HP226.24μg/ml和P1.98 mmol/L。結(jié)論:PON1與能量代謝、肝功、抗氧化和急性反應蛋白有著密切的關系。PON1活性、BHBA、NEFA、TG和TP可用于綿羊脂肪肝發(fā)生風險的評估。PON1、GLU、HDL、ALP、TG、HP和P可用于奶牛酮病發(fā)生的風險評估。因此,PON1將在反芻動物脂肪肝和酮病發(fā)生風險方面發(fā)揮重要的預警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858.23;S858.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洪勝,楊世紅,戈新;奶牛酮病診斷與治療[J];山東畜牧獸醫(yī);2000年05期

2 鄭興民,段建成;一例奶牛酮病的診療[J];河南畜牧獸醫(yī);2002年10期

3 丁富強;淺談奶牛酮病的防治[J];河南畜牧獸醫(yī);2003年05期

4 邊金剛;奶牛酮病防治[J];內(nèi)蒙古畜牧科學;2003年03期

5 姜克齋;淺議奶牛酮病[J];河北畜牧獸醫(yī);2004年01期

6 司振書;高產(chǎn)奶牛需防奶牛酮病[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4年06期

7 劉鴻,毛華明;奶牛酮病及其防治[J];中國乳業(yè);2004年08期

8 何生虎,閆雄;奶牛酮病的診治[J];甘肅畜牧獸醫(yī);2004年05期

9 吳雅玲;奶牛酮病的診斷與治療[J];家畜生態(tài);2004年04期

10 張富林,權(quán)會芳,孫義平;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奶牛酮病[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瑞華;張克春;;奶牛酮病致病機理及診治方法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內(nèi)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薛俊欣;張克春;;奶牛酮病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第二屆中國獸醫(yī)臨床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劉得元;;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奶牛酮病[A];首屆中國奶業(yè)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王治國;;奶牛酮病的發(fā)生原因及對策[A];第二屆中國奶業(yè)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5 薛俊欣;張克春;;奶牛酮病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的研究進展[A];第三屆中國奶業(yè)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行唐縣獸醫(yī)防疫站 王金合;奶牛酮病怎樣治[N];河北科技報;2014年

2 段洪峰 馮小花;預防奶牛酮病——增加運動 多喂青料[N];湖南科技報;2009年

3 于丹;冬春要防奶牛酮病[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6年

4 李曉丹邋任彥明;奶牛酮病的最新療法[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8年

5 孫鍔 馮景貴 張金波;奶牛酮病的診治[N];中國畜牧報;2004年

6 畢貴喜;奶牛酮病最新療法[N];云南科技報;2009年

7 冀中水針事業(yè)部 張玉英;奶牛酮病[N];中國畜牧報;2004年

8 趙素國 康輝;奶牛酮病的診治[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9年

9 滄州市河間市畜牧水產(chǎn)局 王建輝;奶牛酮病綜合防治措施[N];河北農(nóng)民報;2010年

10 石家莊市行唐縣動物檢疫站 耿杰;規(guī)模牛場奶牛酮病防治方案[N];河北農(nóng)民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夏成;奶牛酮病、脂肪肝糖異生和脂肪動員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調(diào)控機制[D];吉林大學;2005年

2 李玉;奶牛酮病氧化應激致肝細胞凋亡的信號轉(zhuǎn)導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奶牛酮病檢測方法的比較和牛乳、血清中β-羥丁酸相關性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于洪江;產(chǎn)后保健添加劑對奶牛酮病及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7年

3 曹宇;對氧磷酶-1對奶牛酮病和綿羊脂肪肝的風險預警作用[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7年

4 廖艷娟;奶牛酮病致病機理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5 李修明;奶牛酮病檢測試紙條的研制與應用[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09年

6 江精華;奶牛酮病致病機理研究[D];廣西大學;2006年

7 高陽;奶牛酮病發(fā)病率調(diào)查及丙二醇預防酮病的效果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5年

8 朱金鳳;復合菌發(fā)酵劑防治奶牛酮病的試驗[D];吉林大學;2007年

9 韓建濱;奶牛酮病與分娩前后能量代謝、生產(chǎn)性能和繁殖性能的關系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10 段洪峰;分娩前后奶牛酮病的監(jiān)測和ACTH、COR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3724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3724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f71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