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7 10:22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處在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格局之中,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與之相適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經(jīng)歷了恢復重建、探索發(fā)展、成熟完善和新時期新發(fā)展等階段,鍛造和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不同特征的大學生。改革開放初期的大學生伴隨著“文革”結束后撥亂反正、批判反思的歷史進程成長成熟起來,這一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與大學生充滿“積極人生”的生存狀態(tài)相適應;改革開放加速發(fā)展時期的大學生在其思想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的社會激蕩和轉型,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深地打上了大學生處于“轉型人生”生存狀態(tài)的時代印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大學生置身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貼近著大學生充滿“建設人生”生存狀態(tài)的具體實際;而當前大學生正在其思想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著網(wǎng)絡時代、信息社會所帶來的人類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其思想政治教育呈現(xiàn)出與當代大學生“網(wǎng)絡人生”生存狀態(tài)相匹配的時代特色。 依據(jù)上述不同時期大學生所具有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為例,改革開放以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同樣經(jīng)歷了恢復重建到完善發(fā)展的演變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高;謴烷_設了馬列主義理論課程,堅持對大學生進行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探索和改革不斷深化,由四門課程(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中共黨史、國際共運史)過渡到了五門課程(增加了思想品德課)。這些課程更加全面地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形勢,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高!皟烧n”課程設置的基本格局。1998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高!皟烧n”的教學方案,即“98”方案。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進一步加強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為核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于2005年制訂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新方案(即“05”方案),“05”方案從2006級大學生開始實施。至此,三十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形成了較為完備和科學的結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回顧和梳理三十多年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歷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臨著正在解決、尚未解決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壓力。概括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少有五個方面的重大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是關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觀的構建問題。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為了積極鍛造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我們在探索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觀的培養(yǎng)方式方法上取得了重要進步和長足發(fā)展,但是對于大學生中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問題也需要認真研究解決。二是關于大學生人生觀的構建問題。一方面多數(shù)大學生都擁有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另一方面也有少數(shù)大學生由于個人主義強烈和過于注重個人利益,以致在大學生中間出現(xiàn)了個人主義思潮的蔓延和人生觀的偏差等問題。三是關于大學生價值觀的構建問題。多數(shù)大學生都擁有國家利益至上、社會責任感強和個人樂于奉獻等優(yōu)秀主流的價值觀,但是也有少數(shù)大學生把實用主義和物質利益至上思想等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四是關于大學生婚戀觀的引導問題。大學生在對自由式婚戀觀積極認同的同時,也有大學生陷入了“閃婚”、“閃離”式婚戀觀的誤區(qū)。五是關于大學生就業(yè)觀的引導問題。既有秉持“自主擇業(yè)”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積極就業(yè)觀的大學生存在,也有“蟻族”和“蝸居”式生存等身處“就業(yè)難”狀況中的大學生存在。三十多年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積極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取得了大量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成績,當然這項工作的探索創(chuàng)新是無止境的。 縱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多年來的發(fā)展過程,我們解決了很多重要的問題,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這些基本經(jīng)驗主要包括:發(fā)揮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樣示范作用、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培育有滲透力和影響力的大學校園文化、培養(yǎng)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高校學生社團、設立有吸引力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紅色網(wǎng)站”、挖掘豐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完善貧困大學生的多元資助體系和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體系等。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經(jīng)驗也給我們帶來了重要啟示,主要包括: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指導地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堅持政治育人、構建完備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guī)范、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性設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社會現(xiàn)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推進教育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提高實效性和感染力等。這些基本經(jīng)驗和重要啟示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的概括和總結,既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也構成了一個有著內(nèi)在邏輯關系的體系,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改革開放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經(jīng)驗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1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3-5
- Abstract5-11
- 導論11-29
- 一、論文研究的源起和意義11-17
- 二、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綜述17-21
- 三、論文研究的指導思想和主要方法21-24
- 四、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nèi)容24-26
- 五、論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難點和不足26-29
-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背景29-58
- 第一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經(jīng)濟發(fā)展背景29-36
- 一、經(jīng)濟全球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29-32
- 二、經(jīng)濟發(fā)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32-36
-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背景36-44
- 一、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36-38
- 二、國內(nèi)政治生活的發(fā)展變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38-44
- 第三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文化背景44-53
- 一、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社會文化思潮44-45
- 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社會文化思潮45-47
- 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的社會文化思潮47-48
- 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的社會文化思潮48-51
- 五、社會文化思潮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51-53
- 第四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轉型背景53-58
- 一、社會轉型及其特征分析53-55
- 二、社會轉型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55-58
- 第二章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特征58-81
- 第一節(jié) “50”后和“6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58-62
- 一、“50”后大學生和“60”后大學生58
- 二、“5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58-60
- 三、“6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60-62
- 第二節(jié) “7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62-65
- 一、“70”后大學生的成長背景分析62-63
- 二、“7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63-65
- 第三節(jié) “8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65-70
- 一、“80”后大學生的成長背景分析65-67
- 二、“8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67-70
- 第四節(jié) “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70-81
- 一、“90”后大學生的成長背景分析70-71
- 二、“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71-81
-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歷程81-99
- 第一節(jié) 改革開放初期至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81-87
- 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凸顯共產(chǎn)主義思想道德教育81-83
- 二、培養(yǎng)“四有”新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83-85
- 三、改革開放初期至八十年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85-87
- 第二節(jié)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87-93
- 一、《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頒布87-89
-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兩課”的改革89-91
- 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91-93
- 第三節(ji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93-99
- 一、科學發(fā)展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93-95
- 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95-97
-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97-99
-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99-131
- 第一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培養(yǎng)99-105
- 一、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99-101
- 二、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101-105
-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人生觀的演變105-110
- 一、改革開放初期至八十年代大學生的人生觀105-106
- 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學生的人生觀106-108
-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大學生的人生觀108-110
- 第三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價值觀的演變110-115
- 一、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價值觀的演變歷程110-113
- 二、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價值觀的特征分析113-115
- 第四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婚戀觀的演變115-122
- 一、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婚戀觀的演變歷程115-116
- 二、新時期大學生的婚戀觀特征描摹116-122
- 第五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yè)觀的演變122-131
- 一、改革開放初期至八十年代大學生的就業(yè)觀:服從分配122-123
- 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學生的就業(yè)觀:雙向選擇123-126
-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大學生的就業(yè)觀:自主創(chuàng)業(yè)126-131
- 第五章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經(jīng)驗與啟示131-155
- 第一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jīng)驗131-140
- 一、發(fā)揮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樣示范作用131-132
- 二、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132-133
- 三、培育有滲透力和影響力的大學校園文化133-134
- 四、培養(yǎng)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高校學生社團134-135
- 五、設立有吸引力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紅色網(wǎng)站”135-136
- 六、挖掘豐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136-137
- 七、完善貧困大學生的多元資助體系137-138
- 八、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體系138-140
-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啟示140-155
- 一、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指導地位140-142
-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堅持政治育人142-144
- 三、構建完備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guī)范144
- 四、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性設計144-148
- 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社會現(xiàn)實148-149
- 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149-151
- 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推進教育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151-153
- 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提高實效性和感染力153-155
- 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55-159
- 參考文獻159-164
- 致謝164-165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主持的課題165-1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瓊;;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歷程及其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1期
2 王結發(fā);;信仰多元化與社會共同理想[J];長白學刊;2009年04期
3 李仁彬;建國以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jīng)驗[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綜合性思想理論);2000年01期
4 曹桂乾;腐敗與東歐共產(chǎn)黨的衰敗[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年02期
5 鄔薇;;改革開放以來黨的主要領導人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J];法制與社會;2009年02期
6 李玫瑾;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王冬梅;;美國高校兼職教師發(fā)展的問題及其對策[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8 張國啟;張皓;;改革開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內(nèi)涵的嬗變及啟示[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馬福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jīng)驗[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9年08期
10 崔曉亮;;改革開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與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31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3731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