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源流和形成

發(fā)布時間:2021-12-17 22:39
  本論文主要通過追溯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中期英美人文主義思潮和新批評的發(fā)展及其30、40年代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探討冷戰(zhàn)時期人文主義在臺灣的匯流和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形成過程。為了全面認識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形成這一文學現(xiàn)象,本文從一個“完整的歷史視野”進行考察,它包括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中期西方人文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西方人文主義思潮和新批評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五六十年代人文主義文學在臺灣的延續(xù)和匯流以及冷戰(zhàn)背景下臺港美新處對臺灣人文主義文學形成的影響。臺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共性,也有在一定時代背景下形成的特殊性。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共性表現(xiàn)在它是30、40年代中國化人文主義思潮在文學上的延續(xù),是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和新文學之路的繼續(xù)探索。本文以夏濟安等人創(chuàng)辦的《文學雜志》為依托,深入分析夏濟安、夏志清、陳世驤等人的文學批評,探討這些肩負延續(xù)五四以來中國“文化命脈”的人文主義學者如何把中國文學傳統(tǒng)和文學的現(xiàn)代性聯(lián)結起來,使中國文學傳統(tǒng)走進世界文學的視野。在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形成過程中,其特殊性表現(xiàn)在冷戰(zhàn)的時代背景下,美援這只隱蔽的推手通過臺港美新處對...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象與問題意識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述評
    三、研究資料與研究方法及章節(jié)安排
第一章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中期西方人文主義的發(fā)展和新批評的產生、發(fā)展
    第一節(jié)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中期英國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回溯“新批評”
    第三節(jié) 白璧德的人文主義觀和美國新批評的發(fā)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運動時期對西方人文主義和新批評的接受
    第一節(jié) 學衡派和梁實秋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譯介和影響
    第二節(jié) 新批評的譯介和影響
    第三節(jié) 學院中的夏濟安和夏志清(1934-1949)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美新處與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形成(1950-1965)
    第一節(jié) 臺港美新處和美國文學翻譯計劃
    第二節(jié) 美新處與《文學雜志》
    第三節(jié) 美援體制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學評論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人文主義在臺灣的匯流與臺灣人文主義文學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從“人的文學”到《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
    第二節(jié) “抒情傳統(tǒng)”和“新批評”——《文學雜志》的人文主義匯流
    本章小結
結論
    一、人文主義特征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不同呈現(xiàn)
    二、人文主義和“新批評”的關系
    三、人文主義文學與政治介入
    四、臺灣人文主義文學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確立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落日故人情——尋訪夏濟安和陳世驤[J]. 季進.  青年文學. 2018(07)
[2]吳興華與20世紀50年代臺港的現(xiàn)代詩[J]. 劉奎.  臺灣研究集刊. 2018(02)
[3]沈從文的土改書寫與思想改造[J]. 李斌.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8(04)
[4]去神化:夏志清、夏濟安的魯迅研究之比較[J]. 王琳.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8(03)
[5]一篇被忽視的現(xiàn)代小說——評夏濟安的《傳宗接代》[J]. 孫連五.  華文文學. 2017(05)
[6]傳統(tǒng)與西化間的反思與彷徨——細讀夏濟安小說《傳宗接代》與《耶穌會教士的故事》[J]. 張德強.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7(08)
[7]論夏濟安與陀思妥耶夫斯基[J]. 龔剛.  中國比較文學. 2017(03)
[8]“道德敘事關懷”:從利維斯到夏志清——論《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的西學淵源[J]. 夏偉.  文學評論. 2017(03)
[9]“史家意識”與“文學洞見”——評夏濟安的《黑暗的閘門》[J]. 孫連五.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10]臺灣文學的“探索者”與“革命者”[J]. 黎湘萍.  讀書. 2016(07)



本文編號:35410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5410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e6f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