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工程碩士論文 >

不同錨固長度下錨桿錨固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30 20:12

  本文關鍵詞:不同錨固長度下錨桿錨固特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錨桿是巷道穩(wěn)定性控制中重要的支護構件,但由于錨固工程本身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目前錨固設計理論以及計算方法都不夠完善。拉拔試驗作為檢測錨桿錨固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礦井支護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在實驗室通過拉拔試驗針對錨固段不同長度時錨桿受力特征、錨固界面力學模型以及圍巖受力等方面展開研究工作。明確錨桿受力介質(zhì)及力的傳遞形式,基于錨桿的剪切-位移模型和Kelvin問題模型對錨桿彈性變形階段荷載分布進行解析分析,得到兩種模型下剪應力及軸力的數(shù)值解析式,對比兩種模型剪應力和軸力在錨固段的分布趨勢,認為剪切-位移模型更加符合現(xiàn)場實際。通過拉拔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兩種研究手段分析單根不同錨固長度錨桿在張拉荷載作用下的受力狀態(tài),試驗結(jié)果表明:(1)錨桿失效存在兩種破壞形式:界面滑移失效和錨桿斷裂失效;錨桿斷裂失效時存在三個變形階段:彈性變形階段、屈服階段和強化階段,錨桿錨固長度越長,錨桿變形量越小。(2)錨桿軸力、界面剪應力呈非均勻分布狀態(tài),試驗結(jié)果與理論分析擬合較好。(3)不同錨桿失效形式圍巖應力分布狀態(tài)有所差異,表現(xiàn)為:彈性階段且未發(fā)生滑移時,混凝土表現(xiàn)為受壓狀態(tài),當發(fā)生滑移破壞時,混凝土應力表現(xiàn)為受拉,當發(fā)生破斷破壞時,混凝土大部分部位表現(xiàn)為受壓。(4)指出錨桿存在臨界錨固長度,得到剪切-位移模型界面剪切剛度計算方法,推導臨界錨固長度的解析解及錨桿合理錨固長度。
【關鍵詞】:錨桿 錨固長度 應力分布 數(shù)值模擬 拉拔試驗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D353.6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緒論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0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5
  • 1.2.1 錨桿荷載傳遞機理研究10-13
  • 1.2.2 錨桿錨固長度問題研究13-15
  • 1.3 研究內(nèi)容及技術路線15-17
  • 1.3.1 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試驗方法15
  • 1.3.2 研究技術路線15-17
  • 2 錨桿荷載傳遞力學分析17-34
  • 2.1 錨桿荷載傳遞基礎17-19
  • 2.1.1 錨桿錨固力劃分17-18
  • 2.1.2 錨桿傳力介質(zhì)及方式18-19
  • 2.2 拉拔荷載下錨桿應力傳遞機制19-27
  • 2.2.1 基于剪切-位移模型的錨桿荷載分布彈性解19-22
  • 2.2.2 基于Kelvin問題的錨桿荷載分布彈性解22-25
  • 2.2.3 兩種模型條件下應力分布形式的討論25-27
  • 2.3 錨桿應力分布影響因素分析27-32
  • 2.3.1 錨固長度對應力分布的影響27-30
  • 2.3.2 鉆孔直徑對應力分布的影響30-31
  • 2.3.3 傳力介質(zhì)材料參數(shù)對錨桿應力分布的影響31-32
  • 2.4 本章小結(jié)32-34
  • 3 不同錨固長度錨桿錨固特性相似模擬研究34-56
  • 3.1 試驗目的34
  • 3.2 試驗設計34-39
  • 3.2.1 試驗設備35-37
  • 3.2.2 試驗方案設計37-38
  • 3.2.3 試驗材料38-39
  • 3.2.4 試驗加載方式39
  • 3.3 前期準備39-47
  • 3.3.1 試驗材料力學性能測試39-40
  • 3.3.2 試驗裝備加工40-45
  • 3.3.3 試驗裝備安裝45-46
  • 3.3.4 試驗實施步驟46-47
  • 3.4 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47-55
  • 3.4.1 不同錨固長度錨桿失效形式47-48
  • 3.4.2 不同錨固長度錨桿荷載-位移關系48-51
  • 3.4.3 不同錨固長度錨桿軸向應力分布51-54
  • 3.4.4 不同錨固長度時圍巖應力分布測試結(jié)果54-55
  • 3.5 本章小結(jié)55-56
  • 4 不同錨固長度錨桿錨固特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56-70
  • 4.1 模擬軟件特點56-59
  • 4.1.1 FLAC3D基本介紹56-57
  • 4.1.2 界面模擬單元57-59
  • 4.2 試驗條件59-61
  • 4.2.1 試驗假設59
  • 4.2.2 模型建立59-60
  • 4.2.3 材料物理力學參數(shù)和接觸面參數(shù)60-61
  • 4.3 數(shù)值模擬結(jié)果以及分析61-68
  • 4.3.1 不同錨固長度錨桿應力分布特征分析61-64
  • 4.3.2 不同錨固長度下界面剪應力分布特征64-66
  • 4.3.3 不同錨固長度下圍巖應力分布特征66-68
  • 4.4 本章小結(jié)68-70
  • 5 錨桿合理錨固長度確定70-75
  • 5.1 錨固長度概念區(qū)分70-71
  • 5.2 錨桿臨界錨固長度確定71-73
  • 5.3 錨桿合理錨固長度的確定73-74
  • 5.4 本章小結(jié)74-75
  • 6 結(jié)論及展望75-77
  • 6.1 主要結(jié)論75-76
  • 6.2 研究展望76-77
  • 參考文獻77-81
  • 作者簡歷81-83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8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雪晴;宮能平;;鋼筋纏繞加捻新結(jié)構錨桿[J];煤礦機械;2007年12期

2 毛平淮;戴雪晴;;纏繞錨桿的試驗與改進[J];礦山機械;2008年09期

3 郭增池;;回收錨桿的修復方法研究[J];煤炭技術;2009年12期

4 李世平;;錨桿應變的實測與分析[J];煤炭學報;1983年01期

5 劉長武,丁開旭;注漿漿液對錨桿抗腐性的影響[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0年03期

6 李相欽;水力膨脹式錨桿的應用[J];建井技術;2001年02期

7 萬世文,王志清,苗田,張存庫;兩種可切割錨桿的使用評價[J];煤;2001年01期

8 孔恒,馬念杰,王夢恕,張成平,楊振茂;新型金屬粗尾高強度錨桿[J];煤;2001年06期

9 馬念杰,張玉,陳剛,周仁德,盧正鑫,魏惠平,周希明,金書忱,孫衛(wèi)國,郭貴寶;新型玻璃鋼錨桿研究[J];煤礦開采;2001年04期

10 郭愛生;按裝力矩對錨桿桿體強度的影響[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銀平;靳熙;;右旋等強錨桿鋼筋的生產(chǎn)實踐[A];河南省金屬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黃育;郭志昆;;錨桿腐蝕與防腐保護分析[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明恕;鄭雨天;何修仁;;全長錨固錨桿的力學模型及其設計計算[A];地下工程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選集[C];1982年

4 任非凡;徐超;諶文武;;南竹加筋復合錨桿承載特征現(xiàn)場試驗[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劉保平;陳武;席月鵬;;擴大頭(囊式)錨桿新技術[A];2013水利水電地基與基礎工程技術——中國水利學會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yè)委員會第12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翟金明;周豐峻;劉玉堂;;擴大頭錨桿在軟土地區(qū)錨固工程中的應用與發(fā)展[A];錨固與注漿新技術——第二屆全國巖石錨固與注漿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張詩光;;玻璃鋼錨桿制造技術淺析[A];第十六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劉成禹;趙喜斌;張繼奎;;管式錨桿提高破碎圍巖支護效果的理論與實踐[A];中國軟巖工程與深部災害控制研究進展——第四屆深部巖體力學與工程災害控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百年校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陸庭侃;戴耀輝;;全長錨固錨桿在回采巷道層狀頂板的工作特性[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張繼紅;陳文娟;;復合錨桿及其足尺試驗研究[A];第三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高穎敏翟金倫;錨桿回收有了專用鉆桿[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柯玉軍;錨桿檢測技術研究及應用[D];蘭州大學;2006年

2 薛道成;煤礦巷道錨桿無損檢測技術及在西山礦區(qū)的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3 任非凡;南竹加筋復合錨桿錨固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梁月英;土層擴孔壓力型錨桿的錨固機理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2年

5 唐仁華;錨桿(索)擋土墻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計算方法[D];湖南大學;2013年

6 張選利;柔性注壓錨桿錨固特性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7 曹佳文;充氣錨桿力學特性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8 孫冰;不同圍巖中錨桿錨固系統(tǒng)的低應變動力響應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9 李義;錨桿錨固質(zhì)量無損檢測與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預測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10 陳建功;錨桿—圍巖結(jié)構系統(tǒng)低應變動力響應理論與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泉;充氣錨桿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朱初初;基于能量分析的錨桿與錨索協(xié)同支護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王政;地下結(jié)構錨桿加固技術與靜動力分析[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4 曹瑞;淺埋軟弱圍巖中隧道初支結(jié)構內(nèi)各部件支護效能探討[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5 高戰(zhàn)祥;隧道圍巖玻璃纖維錨桿錨固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6 刁長友;基于彈性波屬性錨桿錨固質(zhì)量的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7 蒲會中;土質(zhì)邊坡密層錨桿擋土墻對破裂面的影響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8 陳鑫源;深部高應力巷道錨桿支護優(yōu)化設計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年

9 馬桂寧;基于協(xié)同作用的錨桿復合土釘合理間距細觀試驗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10 王偉;昔格達土質(zhì)邊坡錨桿錨固機理研究與應用[D];西華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不同錨固長度下錨桿錨固特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78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4078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593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