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循環(huán)(IC)厭氧反應器處理硫酸鹽有機廢水研究
本文關鍵詞:內(nèi)循環(huán)(IC)厭氧反應器處理硫酸鹽有機廢水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IC反應器 硫酸鹽有機廢水 揮發(fā)性脂肪酸 動力學行為 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
【摘要】:硫酸鹽有機廢水廣泛產(chǎn)生于制藥、石化和造紙等行業(yè)的工業(yè)生產(chǎn)中,若不經(jīng)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會產(chǎn)生嚴重的環(huán)境危害。厭氧生物處理技術(shù)是當前處理硫酸鹽有機廢水的重要技術(shù)手段,具有成本低和可回收能源等優(yōu)點,已經(jīng)在實際工業(yè)廢水的處理中獲得了應用。但是,在厭氧生物處理系統(tǒng)中,硫酸鹽的存在對厭氧消化過程有顯著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系統(tǒng)的崩潰,從而為硫酸鹽有機廢水的高效處理帶來挑戰(zhàn)。本論文采用內(nèi)循環(huán)(Internal Circulation,IC)厭氧反應器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多個運行參數(shù)包括容積負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上升流速(Vup)、碳硫比(COD/SO42-,C/S)、硫酸鹽有機負荷和氮硫比(NO3-/SO42-,N/S)等對IC反應器處理硫酸鹽有機廢水處理效率的影響,并從動力學行為與微生物群落特性等角度揭示了這些參數(shù)對IC反應器的影響機理,主要研究結(jié)論如下:(1)在上升流速為1.0 m/h的條件下,OLR在2.50-18.94 kgCOD/m3/d之間時,IC反應器可維持80%以上的COD去除率;在高有機負荷下,通過撤掉水力回流將上升流速降至0.06 m/h后,反應器性能迅速惡化,COD去除率降至60%以下,出水pH降至6.0以下,污泥比產(chǎn)甲烷活性下降37.0%;有機物發(fā)酵類型由丙酸型發(fā)酵向丙酸-丁酸混合型發(fā)酵轉(zhuǎn)變;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發(fā)生明顯變化;Raoultella屬取代Streptococcus成為優(yōu)勢菌屬,氫型產(chǎn)甲烷菌(Methane producing archaea,MPA)Methanobacterium 和 Methanocorpusculum豐度之和達到93%以上表明氫氣在甲烷的生成中具有重要地位;Logistic,Modified Gompertz和Transference模型可用于高有機負荷下厭氧污泥的底物降解和甲烷生成行為模擬;(2)C/S從2.5降至1.67后,IC反應器的硫酸根去除率開始下降,C/S降至0.83后,由于硫化物的抑制,COD和硫酸根去除率均降至50%左右,同時僅有2.1%的電子被MPA利用;隨著C/S的降低,污泥產(chǎn)甲烷活性逐漸下降,同時丙酸和乙醇作為中間產(chǎn)物在底物發(fā)酵中的地位逐漸得到提高;C/S的降低有助于Proteobacteria門以及兩個硫酸鹽還原菌(Sulfate reduction bacteria,SRB)屬Desulfovibrio和Desulforhabdus屬的富集,但同時也會對氫型MPA產(chǎn)生抑制,促進乙酸型產(chǎn)甲烷菌Methanothrix的富集;mcrA和dssrA基因?qū)/S的響應十分明顯,隨著C/S的降低,mcrA基因豐度逐漸下降而dsrA基因豐度則呈現(xiàn)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兩個基因的變化與反應器整體運行性能具有較強的一致性;(3)傳統(tǒng)IC反應器在進水COD和硫酸根分別為7500 mg/L和3000 mg/L時性能就已明顯下降;而通過對IC反應器進行結(jié)構(gòu)上的改進,與兩相厭氧工藝相結(jié)合后,兩相IC反應器在進水COD和硫酸根分別達到10000 mg/L和4000 mg/L的條件下仍能維持84%以上的COD去除率和90%以上的硫酸根還原率,其中酸化相可去除40%以上的COD和60%以上的硫酸根;在高硫酸鹽有機負荷下,兩相IC反應器的產(chǎn)酸相主要進行乙醇發(fā)酵和硫酸鹽還原;在甲烷相中,主要進行乙醇和VFA的氧化及甲烷化,同時也有硫酸鹽還原過程的進行,并且SRB在丙酸的利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Lactobacillus和Streptococcus分別為產(chǎn)酸相和甲烷相的優(yōu)勢細菌屬,乙酸型產(chǎn)甲烷菌Methanothrix和氫型產(chǎn)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則為兩類優(yōu)勢產(chǎn)甲烷菌屬;qPCR分析表明產(chǎn)甲烷相中的mcrA和dsrA豐度均要高于產(chǎn)酸相;(4)硝酸根對IC反應器內(nèi)的硫酸鹽還原過程有明顯影響,平均硫酸根去除率從78.4%(N/S=0)降至41.4%(N/S=1.03);這種影響可能通過兩個方式進行,一是通過底物競爭或中間產(chǎn)物抑制的形式影響SRB對乙酸的利用,二是硝酸根取代硫酸根成為SRB氧化丙酸的電子受體,影響以丙酸為碳源的硫酸鹽還原過程;此外,硝酸根會對SRB菌屬Desulfovibrio產(chǎn)生明顯抑制,其豐度從11.4%(N/S=0)降至2.2%(N/S=1.03);與dsrA基因相比,mcrA基因更易受硝酸根的影響,其豐度隨進水硝酸根濃度的提高明顯降低;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70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承磊;鄭珍珍;王聰;張輝;;產(chǎn)甲烷古菌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16年05期
2 戴若彬;陳小光;姬廣凱;Awad Abdelgad;向心怡;唐萌嫣;曾祥柳;;厭氧內(nèi)循環(huán)反應器的結(jié)構(gòu)、應用與優(yōu)化[J];化工進展;2014年09期
3 Runhua Liao;Yan Li;Xuemin Yu;Peng Shi;Zhu Wang;Ke Shen;Qianqian Shi;Yu Miao;Wentao Li;Aimin Li;;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of an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reactor for high sulfate and nitrate waste brine treat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04期
4 魏利;王艷君;馬放;張建祺;;反硝化抑制硫酸鹽還原菌活性機理及應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5 孫寶魁;孫玉堂;張照韓;;油田水反硝化技術(shù)抑制硫酸鹽還原菌活性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08期
6 丁建南,王淀佐;Influence of external circulation on sludg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tart-up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5年04期
7 李亞萍,鐘江;一種硫酸鹽還原菌的亞硫酸鹽還原酶基因(dsr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6期
,本文編號:13043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0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