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研究的路徑:從悖論到理論——讀黃宗智《經(jīng)驗與理論:中國社會、經(jīng)濟與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
本文選題:黃宗智 + 二元對立。 參考:《史林》2009年04期
【摘要】:本文通過對黃宗智新著《經(jīng)驗與理論:中國社會、經(jīng)濟與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的分析,探討了他中國史研究的方法路徑及其特點,指出他從反對西方理論體系主導下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框架體系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的悖論對西方理論和其主導下的規(guī)范信念進行質疑,然后倡導從中國的實踐出發(fā),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學術理論。黃宗智通過深入實際的微觀研究,采用實證的方法,對理論進行反思、質疑、借鑒、調(diào)適,最后構建其理論,實現(xiàn)了他的學術旨趣。這種將經(jīng)驗研究與理論概括緊密結合的方法,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藍本。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uang Zongzhi's new book "experience and Theory: a practical History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economy and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It is pointed out that he starts with opposing the system of dualistic opposit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western theoretical system,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aradoxes to question the western theory and its normative beliefs, and then advocates to proceed from the practice of China.To establish an academic theory that conforms to the reality of China.Huang Zongzhi reflects, questions, uses for reference, adjusts and constructs his theory to realize his academic purport.This method, which combines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theoretical summarization, provides a reference model for later researcher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永穩(wěn);簡析康德美學中審美與人的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章征科;人民公社驟興速散的內(nèi)在原因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陸益龍;1949年后的中國戶籍制度:結構與變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郇建立;國家政策對農(nóng)村貧困的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付平,沈西寧;土地私有化并非解決“三農(nóng)”問題的靈丹妙藥[J];北京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計軍恒;王立梅;;中國農(nóng)民政治參與的制約因素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張新光;;20世紀中國鄉(xiāng)鎮(zhèn)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長江論壇;2006年05期
8 陸云航;;要素積累、政府政策與我國城鄉(xiāng)收入差距[J];當代財經(jīng);2006年04期
9 鄭杭生,馮仕政;中國社會轉型加速期的義利問題:一種社會學的研究范式[J];東南學術;2000年02期
10 魯禮新,馬昌河,魯奇;水城縣沙坡村農(nóng)戶經(jīng)濟行為調(diào)查研究[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許紀霖;;社會文化史視野中的知識分子交往網(wǎng)絡[A];近代中國社會與民間文化——首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福云;當代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劉招成;施堅雅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陳迎年;感應與心物——牟宗三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吳滔;流動的空間:清代江南的市鎮(zhèn)和農(nóng)村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陳海靜;審美自由論[D];復旦大學;2003年
6 黃先耀;初級市場的形成與農(nóng)村社會變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姚壽福;專業(yè)化與農(nóng)業(yè)發(fā)展[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8 張改清;農(nóng)戶投資對其經(jīng)濟收入增長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胡豹;農(nóng)業(yè)結構調(diào)整中農(nóng)戶決策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張萍;明清陜西商業(yè)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作蓮;珠江三角洲基塘農(nóng)業(yè)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1年
2 丁敏;清代華北地區(qū)田房契約文書粘連結構及其契約觀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張改清;山西農(nóng)戶人力資本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4 陳躍華;浙江省農(nóng)戶收入多樣化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馬翠軍;1949—1960中國國家政權建設的政治社會學分析[D];河南大學;2002年
6 宋紅松;中國農(nóng)地使用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程淑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河南植棉業(yè)[D];鄭州大學;2002年
8 張群;廣東新縣制下鄉(xiāng)(鎮(zhèn))村基層政權建設(1940-1945)[D];暨南大學;2003年
9 鄧玉娜;清代河南的糧食貿(mào)易及其對城鎮(zhèn)化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孫克敏;中國農(nóng)民稅費負擔的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田秋生;;重寫中國新聞史:必要性及其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江蘇人民出版社總編助理、編審 府建明;塵封的與遮蔽的“歷史”[N];中華讀書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邢心;《海經(jīng)》考[D];山東大學;2007年
2 朱喜鳳;《史記》中的天命因果敘述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一琳;西方視域中的中國形象[D];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590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5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