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太后“稱制”制度存在、延續(xù)的基本原因
本文選題:稱制 + 外家為亂 ; 參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摘要】:盡管先秦儒家經(jīng)典強調(diào)"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但我國古代王朝在幼主繼位時,長期實行的基本上仍是皇太后"稱制",即掌握統(tǒng)治大權的制度。這是由于在家天下和君主專制制度下,皇太后"稱制"具有最關心鞏固幼主君位這一無可替代的優(yōu)越主觀條件所決定的。
[Abstract]:Although the Confucian classics of the Pre-Qin Dynasty emphasized "the morning of the young chicken, but the rope of the family", the ancient dynasty of China, when it succeeded the young master, was still basically the imperial empress "weighing system" for a long time, that is, the system of controlling the ruling power.This is because in the family and the autocratic monarchy, the imperial queen "weighing system" has the most concern to consolidate the position of the young monarch this irreplaceable superior subjective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元;體制與道德的背反——中國傳統(tǒng)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劉佰合,蔣保;科舉制度的廢除與社會整合的弱化[J];安徽史學;2000年03期
3 陳峰;都部署與北宋武將地位的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戴衛(wèi)東;略論明代社會保障政策實施中的弊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范學輝;;“將從中御”始于宋太祖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蔣鐵初;;中國古代民事證據(jù)法的特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7 張國勇;明代大同鎮(zhèn)述略[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鎮(zhèn)進奉淺論[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9 姚宏杰;關于道武帝早年身世的若干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王卓;“臨川四夢”與湯顯祖后期思想的轉變[J];北方論叢;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白斌;王慕民;;明代朱紈海禁政策研究[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2 張曉紀;;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兆裕;;明永樂年間胡o儺屑?際鯷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4 張國靜;;論唐代起居舍人與起居郎[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5 艾沖;;論唐代“河曲”內(nèi)外駐防城群體的分布及其對北疆民族關系的作用[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6 杜文玉;梁麗;;五代時期畜牧業(yè)發(fā)展狀況初探[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7 葉國良;;關于劉敞的四篇禮“義”[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8 梁銀景;;平城地區(qū)北魏小石窟群的分期與云岡之關系[A];2005年云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孫笑俠;程序的法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應星;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顧元;衡平司法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秩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5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6 鄭f媐,
本文編號:17581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5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