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國事跡及系年考
發(fā)布時間:2017-08-13 13:07
本文關(guān)鍵詞:孔子周游列國事跡及系年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孔子 周游列國 《孔子世家》 系年
【摘要】:孔子周游列國事跡及系年問題是學術(shù)界存有較大爭議的問題之一,古今學者對此多有研究,至今尚無定論。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學者們皆據(jù)《史記·孔子世家》,但是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匱乏,司馬遷在寫作過程中本身存在著相互矛盾之處,以及后世的輾轉(zhuǎn)流傳,文獻難免會出現(xiàn)訛誤。這就為我們的研究帶來了重重困難,在對文獻剝絲抽繭的研究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無法從中窺其真相。要解決這個歷史謎團,我們必須對諸家之說進行檢討。 于是,對諸家關(guān)于孔子周游列國期間事跡的考證及其系年的斷定,一一進行梳理,特別是胡仔、江永、狄子奇、崔述、錢穆、梁濤等學者的相關(guān)著作。筆者發(fā)現(xiàn),諸家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很大的分歧,觀點懸殊很大,不敢茍同,主要是以下幾個問題: 1、孔子過匡、過蒲問題。狄子奇《孔子編年》把過蒲放在過匡之前;崔述《洙泗考信錄》認為畏匡過宋似為一事: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則認為匡蒲之難實為一事,并且孔子畏匡事為后世誤傳;鐘肇鵬《孔子研究》所附《孔子系年》只列過匡之事,未提及過蒲之事。筆者認為孔子僅有過匡之事,未曾過蒲。 2、孔子前后幾次適陳及其居陳年歲問題。關(guān)于孔子前后幾次適陳問題主要有兩種說法:崔述、錢穆等皆認為孔子適陳只有一次,但有的學者認為有兩次甚至三次;關(guān)于孔子居陳時間問題也主要有兩種說法:江永、狄子奇、梁濤等皆主一年說;錢穆、張秉楠等皆主三年說。筆者認為孔子適陳只有一次,居陳時間實為三年。 3、陳蔡大夫兵圍孔子及楚昭王興師迎孔子之事。關(guān)于陳蔡大夫兵圍孔子之事主要有兩種觀點:全祖望、崔述、錢穆等皆認為兵圍之事不足信,胡仔、狄子奇等皆從《孔子世家》所記;關(guān)于楚昭王兵迎孔子之事,朱熹、崔述等認為不可信,但是缺乏相關(guān)力證。筆者認為陳蔡大夫兵圍孔子之事乃是絕糧之事;城父之地望實在亳縣東南,因而楚昭王興師迎孔子之事不可盡信。 4、孔子離楚返衛(wèi)時間問題。朱熹認為在哀公十年,狄子奇、錢穆皆認為在哀公六年,崔述認為在哀公六七年間。而筆者則認為在、哀公九年。 本論文從傳世文獻并結(jié)合出土文獻所記的材料出發(fā),結(jié)合前輩學者的研究觀點對孔子離魯、適衛(wèi)、過曹、適宋、過鄭、適陳、陳蔡之厄以及離楚適衛(wèi)等等事件的時間和行跡問題進行研究,以求得出一個合乎歷史真相的答案,還原孔子周游列國事跡的原貌。
【關(guān)鍵詞】:孔子 周游列國 《孔子世家》 系年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25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前言6-7
- 一、孔子去魯適衛(wèi)考7-15
- 1、孔子去魯考7-10
- (1) 孔子去魯適衛(wèi)原因考7-9
- (2) 孔子去魯時間考9-10
- 2、孔子過蒲、過匡考10-15
- (1) 過蒲考10-12
- (2) 過匡考12-14
- (3) 孔子過匡時間考14-15
- 二、孔子適宋、適鄭考15-18
- 1、過曹適宋考15-17
- 2、適鄭考17-18
- 三、孔子適陳、適楚考18-29
- 1、適陳考18-22
- (1) 關(guān)于孔子前后幾次至陳問題19-21
- (2) 孔子居陳時間問題21-22
- 2、陳蔡絕糧考22-27
- (1) 陳蔡大夫合謀兵圍孔子之事24-25
- (2) 關(guān)于楚昭王興師迎孔子之事25-27
- 3、孔子適楚考27-29
- (1) 負函之蔡考27-29
- (2) 居楚時間考29
- 四、孔子歸魯考29-32
- 1、孔子自楚返衛(wèi)考29-32
- 2、孔子自衛(wèi)返魯考32
- 結(jié)語32-34
- 參考文獻34-39
-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39-40
- 致謝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儒家者言》釋文[J];文物;1981年08期
,本文編號:6674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66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