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冥想對利他行為的影響及其認知神經(jīng)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2-12-22 02:41
慈悲冥想是一類旨在培養(yǎng)對自己和他人無條件的善意與同情的冥想練習方法,主要包括慈心禪和憐憫禪修。諸多研究表明,慈悲冥想可以促進練習者的利他行為。就影響機制而言,慈悲冥想可能是通過增強對他人不幸的共情反應(yīng),促進情緒的有效調(diào)控和提高親社會動機來影響練習者的利他行為。未來的研究需選擇更具生態(tài)效度的利他行為測量方法,深入挖掘慈悲冥想影響利他行為的動態(tài)神經(jīng)加工過程,并嘗試將慈悲冥想應(yīng)用于臨床群體。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慈悲冥想對利他行為的影響
3 慈悲冥想影響利他行為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
3.1 慈悲冥想增強練習者對他人不幸的共情反應(yīng)
3.2 慈悲冥想促進練習者對情緒的有效調(diào)控
3.3 慈悲冥想提高練習者的親社會動機
3.4 小結(jié)
4 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慈悲喜舍——慈心禪與心身健康[J]. 彭彥琴.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2]利他僅僅利他嗎?——進化視角的雙路徑模型[J]. 謝曉非,王逸璐,顧思義,李蔚. 心理科學進展. 2017(09)
[3]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guān)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4]正念禪修與成癮行為[J]. 徐富明,李燕,鄧穎,史燕偉,劉程浩.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6)
[5]慈心禪在心理學視角下的應(yīng)用[J]. 曾祥龍,劉雙陽,劉翔平.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8)
[6]中學生利他態(tài)度和行為傾向的調(diào)查研究[J]. 李丹,黃蕓.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6(01)
本文編號:3723280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1 引言
2 慈悲冥想對利他行為的影響
3 慈悲冥想影響利他行為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
3.1 慈悲冥想增強練習者對他人不幸的共情反應(yīng)
3.2 慈悲冥想促進練習者對情緒的有效調(diào)控
3.3 慈悲冥想提高練習者的親社會動機
3.4 小結(jié)
4 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慈悲喜舍——慈心禪與心身健康[J]. 彭彥琴.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2]利他僅僅利他嗎?——進化視角的雙路徑模型[J]. 謝曉非,王逸璐,顧思義,李蔚. 心理科學進展. 2017(09)
[3]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guān)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4]正念禪修與成癮行為[J]. 徐富明,李燕,鄧穎,史燕偉,劉程浩.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6)
[5]慈心禪在心理學視角下的應(yīng)用[J]. 曾祥龍,劉雙陽,劉翔平.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8)
[6]中學生利他態(tài)度和行為傾向的調(diào)查研究[J]. 李丹,黃蕓.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6(01)
本文編號:37232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232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