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恐懼記憶再鞏固更新機制的線索選擇性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08:37
已有動物和人類研究均表明,通過記憶的再鞏固更新機制能有效削弱新形成的條件性恐懼記憶(1天),并且存在線索選擇性特點。然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往往在形成相當一段時間后才能得到治療,且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通常一次習得對多個線索的恐懼。因此找到針對多線索創(chuàng)傷記憶的有效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未有人研究遠期恐懼記憶的再鞏固更新機制是否存在線索選擇性特點。為探究遠期恐懼記憶(>7天)的再鞏固更新機制是否同樣存在線索選擇性特點,本研究采用被試內實驗設計,以皮膚電作為恐懼反應指標,多個線索作為條件刺激進行恐懼習得,習得14天后給被試單獨呈現(xiàn)一個線索進行恐懼記憶提取,10分鐘后進行消退訓練,24小時后對不同線索進行自發(fā)恢復測試。結果顯示:未提取線索的自發(fā)恢復程度顯著高于提取線索。說明遠期記憶(14天)的再鞏固更新機制同樣存在線索選擇性特點,并確認了提取消退作為一種行為手段對遠期恐懼記憶再鞏固進行干預的有效性,對臨床干預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文章來源】:心理學報. 2019,51(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遠期恐懼記憶再鞏固實驗的刺激材料
第3期胡靜初等:遠期恐懼記憶再鞏固更新機制的線索選擇性特點319圖3實驗刺激呈現(xiàn)示意圖本實驗的數據均使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別對各個階段(恐懼學習階段,恐懼消退階段,恐懼自發(fā)恢復階段)的皮膚電進行刺激類型(CSa+,CSb+,CS)×階段(早期,晚期)的重復方差測量分析,并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事后檢驗或配對樣本t檢驗對不同階段的不同刺激類型的差異進行比較。3實驗結果3.1習得階段以刺激類型(CSa+,CSb+,CS)和實驗階段(習得早期:習得階段前4個試次;習得晚期:習得階段后4個試次)為被試內因素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刺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2,56)=9.79,p<0.001,η2p=0.26;實驗階段的主效應顯著,F(1,28)=18.70,p<0.001,η2p=0.40;刺激類型和實驗階段的交互作用顯著,F(2,56)=3.89,p<0.05,η2p=0.12。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CSa+,CSb+,CS在習得早期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1.00,p=0.45,p=0.37),而到了習得晚期,CSa+與CS,CSb+與CS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p<0.001,p<0.01),而CSa+與CSb+仍然不存在顯著差異(p=0.30)。分別對習得晚期的皮電均值進行刺激類型(CSa+,CS)與(CSb+,CS)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恐懼習得晚期被試對CSa+,CSb+的皮膚電反應均顯著高于CS[CSa+,t(28)=6.07,p<0.001,Cohen’sd=1.25;CSb+,t(28)=3.95,p<0.001,Cohen’sd=0.83],而對CSa+和CSb+的皮膚電反應卻不存在顯著差異,t(28)=1.70,p=0.10,Cohen’sd=0.32?傮w來看,在習得的早期階段,被試對CSa+,CSb+與CS的差異并不顯著,意味著被試在習得早期對三種刺激類型的恐懼程度一致,但隨著實驗階段進行到習得晚期,被試對CSa+,CSb+的反應顯著的高于了CS,而對CSa+和CSb+的差異仍然不顯著。這意味著隨著實驗的進行,被試在習得晚
Cohen’sd=1.25;CSb+,t(28)=3.95,p<0.001,Cohen’sd=0.83],而對CSa+和CSb+的皮膚電反應卻不存在顯著差異,t(28)=1.70,p=0.10,Cohen’sd=0.32。總體來看,在習得的早期階段,被試對CSa+,CSb+與CS的差異并不顯著,意味著被試在習得早期對三種刺激類型的恐懼程度一致,但隨著實驗階段進行到習得晚期,被試對CSa+,CSb+的反應顯著的高于了CS,而對CSa+和CSb+的差異仍然不顯著。這意味著隨著實驗的進行,被試在習得晚期對CSa+和CSb+產生了顯著高于CS的恐懼,并且對CSa+和CSb+的恐懼程度仍然趨向一致(如圖4、圖5所示)。圖4各階段不同刺激類型的皮電反應值變化圖5各階段不同刺激類型的皮電反應均值注:習得階段(Acquisition)為習得后半段均值(后5個試次的均值);消退(Extinction)為消退最后一個試次均值,自發(fā)恢復(Recovery)為自發(fā)恢復第一個試次均值。3.2消退階段以刺激類型(CSa+,CSb+,CS)和實驗階段(消退早期:消退階段前4個試次;消退晚期:消退階段后4個試次)為被試內因素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刺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2,56)=6.50,p<0.01,η2p=0.19;實驗階段主效應顯著,F(1,28)=25.56,p<0.001,η2p=0.48;刺激類型與實驗階段的ActaPsychologicaSinica
本文編號:3601880
【文章來源】:心理學報. 2019,51(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遠期恐懼記憶再鞏固實驗的刺激材料
第3期胡靜初等:遠期恐懼記憶再鞏固更新機制的線索選擇性特點319圖3實驗刺激呈現(xiàn)示意圖本實驗的數據均使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別對各個階段(恐懼學習階段,恐懼消退階段,恐懼自發(fā)恢復階段)的皮膚電進行刺激類型(CSa+,CSb+,CS)×階段(早期,晚期)的重復方差測量分析,并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事后檢驗或配對樣本t檢驗對不同階段的不同刺激類型的差異進行比較。3實驗結果3.1習得階段以刺激類型(CSa+,CSb+,CS)和實驗階段(習得早期:習得階段前4個試次;習得晚期:習得階段后4個試次)為被試內因素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刺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2,56)=9.79,p<0.001,η2p=0.26;實驗階段的主效應顯著,F(1,28)=18.70,p<0.001,η2p=0.40;刺激類型和實驗階段的交互作用顯著,F(2,56)=3.89,p<0.05,η2p=0.12。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CSa+,CSb+,CS在習得早期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1.00,p=0.45,p=0.37),而到了習得晚期,CSa+與CS,CSb+與CS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p<0.001,p<0.01),而CSa+與CSb+仍然不存在顯著差異(p=0.30)。分別對習得晚期的皮電均值進行刺激類型(CSa+,CS)與(CSb+,CS)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恐懼習得晚期被試對CSa+,CSb+的皮膚電反應均顯著高于CS[CSa+,t(28)=6.07,p<0.001,Cohen’sd=1.25;CSb+,t(28)=3.95,p<0.001,Cohen’sd=0.83],而對CSa+和CSb+的皮膚電反應卻不存在顯著差異,t(28)=1.70,p=0.10,Cohen’sd=0.32?傮w來看,在習得的早期階段,被試對CSa+,CSb+與CS的差異并不顯著,意味著被試在習得早期對三種刺激類型的恐懼程度一致,但隨著實驗階段進行到習得晚期,被試對CSa+,CSb+的反應顯著的高于了CS,而對CSa+和CSb+的差異仍然不顯著。這意味著隨著實驗的進行,被試在習得晚
Cohen’sd=1.25;CSb+,t(28)=3.95,p<0.001,Cohen’sd=0.83],而對CSa+和CSb+的皮膚電反應卻不存在顯著差異,t(28)=1.70,p=0.10,Cohen’sd=0.32。總體來看,在習得的早期階段,被試對CSa+,CSb+與CS的差異并不顯著,意味著被試在習得早期對三種刺激類型的恐懼程度一致,但隨著實驗階段進行到習得晚期,被試對CSa+,CSb+的反應顯著的高于了CS,而對CSa+和CSb+的差異仍然不顯著。這意味著隨著實驗的進行,被試在習得晚期對CSa+和CSb+產生了顯著高于CS的恐懼,并且對CSa+和CSb+的恐懼程度仍然趨向一致(如圖4、圖5所示)。圖4各階段不同刺激類型的皮電反應值變化圖5各階段不同刺激類型的皮電反應均值注:習得階段(Acquisition)為習得后半段均值(后5個試次的均值);消退(Extinction)為消退最后一個試次均值,自發(fā)恢復(Recovery)為自發(fā)恢復第一個試次均值。3.2消退階段以刺激類型(CSa+,CSb+,CS)和實驗階段(消退早期:消退階段前4個試次;消退晚期:消退階段后4個試次)為被試內因素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刺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2,56)=6.50,p<0.01,η2p=0.19;實驗階段主效應顯著,F(1,28)=25.56,p<0.001,η2p=0.48;刺激類型與實驗階段的ActaPsychologicaSinica
本文編號:36018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0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