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7-05-03 17:17

  本文關鍵詞: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特殊兒童身份認同是指特殊兒童對其所屬群體有較積極的認知,并且能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對于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研究不僅有利于幫助特殊兒童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還有利于家長、老師和相關教育機構了解特殊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狀況,為有效地開展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在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首先建構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理論維度,編制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問卷;其次是使用自編問卷調查了解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現狀,分析了影響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原因;再次是考察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最后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本研究的結論如下:(1)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包括四個維度,分別是個人身份認同、關系身份認同、集體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問卷結構模型較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測量學標準,可以作為測量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有效工具。(2)特殊兒童在身份認同總體上高于臨界值水平。在個人身份認同維度上,存在是否曾在普校就讀、殘疾類型和母親是否殘疾的差異;在關系身份認同維度上,存在性別、年級和殘疾類型的差異;在社會身份認同維度上,存在殘疾類型的差異;在總體上存在殘疾類型的差異。(3)特殊兒童自尊處于中等水平,自尊在不同殘疾類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4)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總體上存在輕度的心理問題。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在是否先天殘疾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殘疾類型在抑郁、焦慮、適應不良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在因子適應不良上存在顯著差異。(5)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及其各維度與自尊呈顯著的正相關,身份認同對自尊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6)身份認同其他各維度及總均分與心理健康總均分呈顯著的負相關,身份認同對心理健康具有負向的預測作用。(7)自尊與心理健康總均分及其各維度呈顯著的負相關,自尊對心理健康具有負向的預測作用。(8)自尊在身份認同和心理健康之間起著完全中介的作用。
【關鍵詞】:特殊兒童 身份認同 自尊 心理健康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問題提出12-14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意義12-14
  • 1.2.1 理論意義12-13
  • 1.2.2 實踐意義13-14
  • 2 文獻綜述14-20
  • 2.1 特殊兒童概念界定14
  • 2.2 身份認同14-17
  • 2.2.1 認同理論14
  • 2.2.2 身份認同概念界定14-15
  • 2.2.3 身份認同研究方法15-16
  • 2.2.4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測量的相關研究16-17
  • 2.3 自尊17
  • 2.3.1 特殊兒童自尊概念界定17
  • 2.3.2 特殊兒童自尊相關研究17
  • 2.4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相關研究17-18
  • 2.5 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18-19
  • 2.5.1 身份認同和自尊的關系18
  • 2.5.2 身份認同和心理健康的關系18
  • 2.5.3 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18
  • 2.5.4 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三者的關系18-19
  • 2.6 以往研究的不足19-20
  • 2.6.1 研究對象的不足19
  • 2.6.2 研究工具的不足19-20
  • 3 研究設計20-22
  • 3.1 研究構想20
  • 3.1.1 基本構想20
  • 3.1.2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理論維度構想20
  • 3.2 研究目的20-21
  • 3.3 研究對象21
  • 3.4 研究方法21
  • 3.5 研究假設21-22
  • 4 研究一編制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問卷22-29
  • 4.1 研究目的22
  • 4.2 研究對象22-23
  • 4.3 研究程序與方法23
  • 4.4 結果分析23-28
  • 4.4.1 預測問卷項目分析23
  • 4.4.2 預測問卷探索性因素分析23-25
  • 4.4.3 正式問卷的確定25
  • 4.4.4 正式問卷的信度檢驗25-26
  • 4.4.5 正式問卷的效度檢驗26-28
  • 4.5 小結28-29
  • 5 研究二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調查研究29-34
  • 5.1 研究目的29
  • 5.2 研究對象29
  • 5.3 研究工具29
  • 5.4 結果與分析29-32
  • 5.4.1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現狀分析29
  • 5.4.2 不同性別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29-30
  • 5.4.3 城鎮(zhèn)和農村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30
  • 5.4.4 是否先天殘疾的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30
  • 5.4.5 是否曾在普通學校就讀的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30-31
  • 5.4.6 不同年級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31
  • 5.4.7 不同殘疾類型的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31-32
  • 5.4.8 不同身體狀況父母的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32
  • 5.5 小結32-34
  • 6 研究三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34-45
  • 6.1 研究目的34
  • 6.2 研究對象34
  • 6.3 研究工具34
  • 6.4 特殊兒童自尊特點及差異分析34-35
  • 6.5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特點分析35-40
  • 6.5.1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描述性統計分析35-36
  • 6.5.2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比較36
  • 6.5.3 城鎮(zhèn)和農村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差異比較36-37
  • 6.5.4 是否先天殘疾的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差異比較37
  • 6.5.5 是否曾在普通學校就讀的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差異比較37-38
  • 6.5.6 不同年級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差異比較38
  • 6.5.7 不同殘疾類型的特殊兒童心理健康差異比較38-39
  • 6.5.8 不同身體狀況父母的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差異比較39-40
  • 6.6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與自尊的關系40
  • 6.6.1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與自尊的相關40
  • 6.6.2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對自尊的預測作用40
  • 6.7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40-41
  • 6.7.1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相關40-41
  • 6.7.2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41
  • 6.8 特殊兒童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41-42
  • 6.8.1 特殊兒童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41
  • 6.8.2 特殊兒童自尊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41-42
  • 6.9 自尊在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42-43
  • 6.10 小結43-45
  • 7 總討論45-50
  • 7.1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問卷的測量工具45
  • 7.2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特點45-46
  • 7.2.1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現狀分析45
  • 7.2.2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的人口學差異分析45-46
  • 7.3 特殊兒童自尊、心理健康的特點46-47
  • 7.3.1 特殊兒童自尊現狀分析46-47
  • 7.3.2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分析47
  • 7.3.3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的人口學差異分析47
  • 7.4 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47-48
  • 7.5 建議與對策48-49
  • 7.6 研究的貢獻49
  • 7.7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49-50
  • 8 結論50-51
  • 參考文獻51-54
  • 附錄A:特殊兒童身份認同初測問卷54-56
  • 附錄B:特殊兒童身份認同正式問卷56-57
  • 附錄C: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SES)57-58
  • 附錄D: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58-60
  • 附錄E: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60-61
  • 致謝6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二鳳;;淺談農村地區(qū)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J];黃河之聲;2012年16期

2 吳愛琴;;特殊兒童社會適應不良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語文天地(高教.理論);2013年04期

3 肖聰閣;陳旭;姚恩菊;朱學敏;;動態(tài)測驗在特殊兒童鑒別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8年05期

4 劉璐;;淺談我國特殊兒童心理學發(fā)展現狀[J];商;2013年16期

5 王強虹;對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鄧鳳s

本文編號:3434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34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cd7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