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發(fā)涌出的內在聲音的行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3 06:45
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為對象,以生命經(jīng)驗為背景,在內心的“實驗室”里以自我探索的方式研究內在聲音緣何自發(fā)涌出以及允許內在聲音涌出、自覺傾聽內在聲音的意義。論文的課題源自研究者自身成長的經(jīng)歷,因此采用了與研究問題相適宜的質的研究方法;趦仍诼曇糇园l(fā)涌出的狀態(tài)和過程,以自身的生命成長經(jīng)驗為線索,通過對成長實踐和實際行動的反思和覺察,探尋內在聲音涌現(xiàn)的原因,步步深入,漸漸明晰內在聲音——“內在小孩”。在與內在小孩的對話中,感受內在聲音對心靈成長的意義,找到一條觸摸和溝通無意識和內在心靈世界的途徑,一種心靈成長的方式,從而走在自性化的路上。研究發(fā)現(xiàn):(1)童年的創(chuàng)傷是內在聲音自發(fā)涌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的內在力量;面對無意識包容和接納的態(tài)度是內在聲音得以涌現(xiàn)的外部條件;(2)允許內在聲音的自發(fā)涌現(xiàn)并自覺覺察和傾聽,就能與“內在小孩”連接,使受傷的小孩逐漸得到療愈。此外,在傾聽、容納自發(fā)涌現(xiàn)的內在聲音的過程中,如有需要,需尋求督導等心理幫助,加強自我的力量,以更好地容納自發(fā)涌出的聲音。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前言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論文選題——我的問題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 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清晰“傾聽內在聲音”
1.3.2 我的“內在聲音”
1.3.3 關于自我探索
1.4 研究方法的選擇
1.4.1 關于研究方法的選擇
1.4.2 關于行動研究
1.4.3 選擇行動研究
1.4.4 研究對象的選擇
1.4.5 研究的推廣度
第2章 內在聲音為什么會跑出來
2.1 危機
2.2 外在世界的生活
第3章 允許內在聲音出來
3.1 允許和接納
3.2 觸動“害怕失去”的情結
第4章 傾聽內在聲音——從自發(fā)到自覺
第5章 與內在小孩對話療愈受傷的小孩
5.1 我與沙盤
5.2 我的“內在小孩”
5.2.1 內在小孩
5.2.2 “內在小孩”的類型與治療目標
5.3 與“內在小孩”對話
5.4 “內在小孩”與論文
5.5 對內在小孩深層次地傾聽
第6章 結論:傾聽內在聲音——走向自性化
第7章 對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7.1 對研究內容的反思
7.2 對研究過程的反思
后記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溝通意識與無意識——基于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解讀[J]. 郭燕燕,范紅霞.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11(03)
[2]論直接深入無意識的積極想象與內視方法——兼論作為單純覺察的意識[J]. 馮建國,申荷永,劉曉明. 心理科學. 2010(01)
[3]弗洛伊德和榮格對心理創(chuàng)傷的理解[J]. 趙冬梅.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4]心靈注定要在創(chuàng)傷中前行[J]. 曾奇峰. 心理與健康. 2008(08)
[5]榮格分析心理學中情結的結構、功能及意義[J]. 范紅霞,申荷永,李北容.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8(04)
[6]心理動力學的新修正與發(fā)展:內在小孩療法原理及其應用[J]. 魏源. 中國臨床康復. 2006(06)
[7]青春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 郗浩麗,王國芳.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5(20)
[8]沙盤游戲療法的理論與應用[J]. 李江雪,申荷永.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3)
[9]從一個到全體——質的研究結果的推論問題[J]. 陳向明.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0(02)
[10]什么是“行動研究”[J]. 陳向明. 教育研究與實驗. 1999(02)
碩士論文
[1]自我對話量表的編制與實測[D]. 徐雪萍.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80621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前言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論文選題——我的問題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 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清晰“傾聽內在聲音”
1.3.2 我的“內在聲音”
1.3.3 關于自我探索
1.4 研究方法的選擇
1.4.1 關于研究方法的選擇
1.4.2 關于行動研究
1.4.3 選擇行動研究
1.4.4 研究對象的選擇
1.4.5 研究的推廣度
第2章 內在聲音為什么會跑出來
2.1 危機
2.2 外在世界的生活
第3章 允許內在聲音出來
3.1 允許和接納
3.2 觸動“害怕失去”的情結
第4章 傾聽內在聲音——從自發(fā)到自覺
第5章 與內在小孩對話療愈受傷的小孩
5.1 我與沙盤
5.2 我的“內在小孩”
5.2.1 內在小孩
5.2.2 “內在小孩”的類型與治療目標
5.3 與“內在小孩”對話
5.4 “內在小孩”與論文
5.5 對內在小孩深層次地傾聽
第6章 結論:傾聽內在聲音——走向自性化
第7章 對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7.1 對研究內容的反思
7.2 對研究過程的反思
后記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溝通意識與無意識——基于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解讀[J]. 郭燕燕,范紅霞.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11(03)
[2]論直接深入無意識的積極想象與內視方法——兼論作為單純覺察的意識[J]. 馮建國,申荷永,劉曉明. 心理科學. 2010(01)
[3]弗洛伊德和榮格對心理創(chuàng)傷的理解[J]. 趙冬梅.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4]心靈注定要在創(chuàng)傷中前行[J]. 曾奇峰. 心理與健康. 2008(08)
[5]榮格分析心理學中情結的結構、功能及意義[J]. 范紅霞,申荷永,李北容.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8(04)
[6]心理動力學的新修正與發(fā)展:內在小孩療法原理及其應用[J]. 魏源. 中國臨床康復. 2006(06)
[7]青春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 郗浩麗,王國芳.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5(20)
[8]沙盤游戲療法的理論與應用[J]. 李江雪,申荷永.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3)
[9]從一個到全體——質的研究結果的推論問題[J]. 陳向明.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0(02)
[10]什么是“行動研究”[J]. 陳向明. 教育研究與實驗. 1999(02)
碩士論文
[1]自我對話量表的編制與實測[D]. 徐雪萍.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806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8062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