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對高中生壓力知覺的影響 ——上行社會比較和反芻思維的鏈式中介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3-09 17:57
本研究主要探討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對高中生壓力知覺的影響,以及上行社會比較和反芻思維的鏈式中介作用。研究共選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三所高中共542名學生為被試,采用《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問卷》、《上行社會比較量表》、《反芻思維量表》、《中文版壓力感知量表》施測。研究表明:(1)高中生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在社交網(wǎng)站使用過程中的上行社會比較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反芻思維存在獨生子女差異,獨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高中生壓力知覺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2)相關分析表明,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上行社會比較、反芻思維、壓力知覺之間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3)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能夠直接正向預測高中生壓力知覺水平。(4)上行社會比較和反芻思維在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對壓力知覺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具體而言,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通過兩條路徑影響高中生壓力知覺水平:一是上行社會比較的單獨中介作用;二是上行社會比較→反芻思維的鏈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可用于高中生被試的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與壓力知覺的關系研究,研究結論可為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與壓力知覺的關系模型提...
【文章來源】: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壓力感知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圖
4研究結果284研究結果4.1共同方法偏差由于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被試的自我報告而獲得,所以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MethodBiases),F(xiàn)通過單一方法潛因子途徑來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熊紅星,張璟,葉寶娟,鄭雪,孫配貞,2012)。首先,建立一個沒有共同方法偏差的模型M1,得到M1的模型擬合指數(shù)(如圖4-1);其次,建立一個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子G的模型M2,得到M2的模型擬合指數(shù)(如圖4-2);最后,將模型M1與M2進行對比。若模型M2的擬合效果不如模型M1,則表示沒有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在本研究中,加入因子G后的模型M2的擬合指標:χ2/df=35.654,CFI=0.725,TLI=0.694,RMSEA=0.261,模型擬合指標不達標。綜上,本研究中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注:sjwz,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sxsh,上行社會比較;fcsw,反芻思維;fcsw1,深思維度;csw1,強迫思維維度;yl,壓力;yl1,緊張感;yl2,失控感。圖4-1有共同潛因子模型M2(標準化)
4研究結果29注:sjwz,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sxsh,上行社會比較;fcsw,反芻思維;fcsw1,深思維度;csw1,強迫思維維度;yl,壓力;yl1,緊張感;yl2,失控感。圖4-2無共同潛因子的模型M1(標準化)表4-1有無共同潛因子模型擬合指數(shù)對照表指標χ2/dfRMSEASRMRCFITLI無共同潛因子模型M11.2390.0430.0370.9480.912有共同潛因子模型M235.6540.1610.1480.7250.6944.2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上行社會比較、反芻思維以及壓力知覺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對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上行社會比較、反芻思維、壓力知覺在性別上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見表4-2),反芻思維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的性別差異顯著(t=-3.66,p<0.01),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上行社會比較的性別差異顯著(t=-2.40,p<0.05),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壓力知覺的性別差異顯著(t=-3.30,p<0.05),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活事件對初中生抑郁的影響:自尊和反芻思維的鏈式中介作用[J]. 李大林,黃梅,陳維,吳文峰.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03)
[2]上海市中學生負性情緒與失眠癥狀的相關研究[J]. 劉颯,姜艷蕊,林青敏,孟敏,張云婷,單文婕,趙瑾,朱綺,王廣海,江帆.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9(09)
[3]在校青少年壓力影響因子及其應對方式[J]. 馮英子.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19(02)
[4]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與主觀幸福感:雙向中介效應[J]. 劉芷含.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02)
[5]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與初中生抑郁的關系:鏈式中介效應分析[J]. 連帥磊,姚良爽,孫曉軍,周宗奎. 心理科學. 2018(04)
[6]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社交焦慮、反芻思維與青少年抑郁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J]. 張叢麗,周宗奎.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7]青少年共同冗思對抑郁的影響:人際壓力的中介作用[J]. 于靜,王佳寧,金童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8]青少年壓力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模型[J]. 姜曉文,姜媛,田麗,方平.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8(03)
[9]被動性社交網(wǎng)絡使用對碩士生睡眠質量的影響: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 楊邦林,林谷洋,嚴由偉. 中國特殊教育. 2018(03)
[10]錯失恐懼:我又錯過了什么?[J]. 柴喚友,牛更楓,褚曉偉,魏祺,宋玉紅,孫曉軍.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3)
碩士論文
[1]大學生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與抑郁的關系:上行社會比較與妒忌的鏈式中介作用[D]. 李依曼.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大學生社交網(wǎng)站使用強度對自我接納的影響:上行社會比較的中介作用和網(wǎng)絡自我表露的調節(jié)作用[D]. 馮敏馳.四川師范大學 2018
[3]社交網(wǎng)站中的親子溝通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D]. 柴喚友.華中師范大學 2017
[4]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差異化對工作績效影響的跨層次研究[D]. 陳琛.湖南大學 2014
[5]青少年壓力知覺、孤獨感和抑郁情緒關系研究[D]. 張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1
[6]大學生完美主義、沉思與抑郁的關系[D]. 陳功興.廣西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73236
【文章來源】: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壓力感知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圖
4研究結果284研究結果4.1共同方法偏差由于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被試的自我報告而獲得,所以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MethodBiases),F(xiàn)通過單一方法潛因子途徑來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熊紅星,張璟,葉寶娟,鄭雪,孫配貞,2012)。首先,建立一個沒有共同方法偏差的模型M1,得到M1的模型擬合指數(shù)(如圖4-1);其次,建立一個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子G的模型M2,得到M2的模型擬合指數(shù)(如圖4-2);最后,將模型M1與M2進行對比。若模型M2的擬合效果不如模型M1,則表示沒有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在本研究中,加入因子G后的模型M2的擬合指標:χ2/df=35.654,CFI=0.725,TLI=0.694,RMSEA=0.261,模型擬合指標不達標。綜上,本研究中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注:sjwz,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sxsh,上行社會比較;fcsw,反芻思維;fcsw1,深思維度;csw1,強迫思維維度;yl,壓力;yl1,緊張感;yl2,失控感。圖4-1有共同潛因子模型M2(標準化)
4研究結果29注:sjwz,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sxsh,上行社會比較;fcsw,反芻思維;fcsw1,深思維度;csw1,強迫思維維度;yl,壓力;yl1,緊張感;yl2,失控感。圖4-2無共同潛因子的模型M1(標準化)表4-1有無共同潛因子模型擬合指數(shù)對照表指標χ2/dfRMSEASRMRCFITLI無共同潛因子模型M11.2390.0430.0370.9480.912有共同潛因子模型M235.6540.1610.1480.7250.6944.2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上行社會比較、反芻思維以及壓力知覺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對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上行社會比較、反芻思維、壓力知覺在性別上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見表4-2),反芻思維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的性別差異顯著(t=-3.66,p<0.01),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上行社會比較的性別差異顯著(t=-2.40,p<0.05),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壓力知覺的性別差異顯著(t=-3.30,p<0.05),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活事件對初中生抑郁的影響:自尊和反芻思維的鏈式中介作用[J]. 李大林,黃梅,陳維,吳文峰.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03)
[2]上海市中學生負性情緒與失眠癥狀的相關研究[J]. 劉颯,姜艷蕊,林青敏,孟敏,張云婷,單文婕,趙瑾,朱綺,王廣海,江帆.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9(09)
[3]在校青少年壓力影響因子及其應對方式[J]. 馮英子.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19(02)
[4]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與主觀幸福感:雙向中介效應[J]. 劉芷含.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02)
[5]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與初中生抑郁的關系:鏈式中介效應分析[J]. 連帥磊,姚良爽,孫曉軍,周宗奎. 心理科學. 2018(04)
[6]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社交焦慮、反芻思維與青少年抑郁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J]. 張叢麗,周宗奎.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7]青少年共同冗思對抑郁的影響:人際壓力的中介作用[J]. 于靜,王佳寧,金童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8]青少年壓力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模型[J]. 姜曉文,姜媛,田麗,方平.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8(03)
[9]被動性社交網(wǎng)絡使用對碩士生睡眠質量的影響: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 楊邦林,林谷洋,嚴由偉. 中國特殊教育. 2018(03)
[10]錯失恐懼:我又錯過了什么?[J]. 柴喚友,牛更楓,褚曉偉,魏祺,宋玉紅,孫曉軍.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3)
碩士論文
[1]大學生被動性社交網(wǎng)站使用與抑郁的關系:上行社會比較與妒忌的鏈式中介作用[D]. 李依曼.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大學生社交網(wǎng)站使用強度對自我接納的影響:上行社會比較的中介作用和網(wǎng)絡自我表露的調節(jié)作用[D]. 馮敏馳.四川師范大學 2018
[3]社交網(wǎng)站中的親子溝通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D]. 柴喚友.華中師范大學 2017
[4]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差異化對工作績效影響的跨層次研究[D]. 陳琛.湖南大學 2014
[5]青少年壓力知覺、孤獨感和抑郁情緒關系研究[D]. 張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1
[6]大學生完美主義、沉思與抑郁的關系[D]. 陳功興.廣西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732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7323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