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家長團體輔導課程對小學生社會與情緒健康的干預研究
【學位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B84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社會與情緒健康研究綜述
1.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綜述
1.3 正面管教家長團體輔導課程研究綜述
2 問題的提出
2.1 原有干預研究存在不足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義
3 正面管教家長團體輔導課程干預研究
3.1 研究假設
3.2 實驗設計
3.3 數據處理
4 結果
4.1 實驗組前、后測父母教養(yǎng)方式、社會與情緒健康、生活滿意度水平得分比較
4.2 對照組前、后測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各類型、社會與情緒健康、生活滿意度水平得分比較
4.3 缺席組前、后測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各類型、社會與情緒健康、生活滿意度水平得分比較
4.4 延測結果得分比較
4.5 正面管教家長團體輔導課程反饋結果
5 討論
5.1 干預前后測結果分析
5.2 干預延測結果分析
5.3 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5.4 本研究不足之處
6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讀研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艷麗;;談正面管教理論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年36期
2 趙燕;楊曉光;;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校醫(yī);2015年12期
3 郭筱琳;;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問題的影響:心理理論的中介與調節(jié)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年05期
4 盧富榮;王俠;李杜芳;王耘;;小學生學校適應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年05期
5 鄧兆杰;黃海;桂婭菲;牛露穎;周春燕;;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年01期
6 李焰;王倩倩;劉丹;于建平;;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尊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11期
7 龍可;范方;陳世鍵;唐凱晴;王鶴;張燁;王柱南;;高中生抑郁癥狀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感恩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5期
8 唐凱晴;鄧小瓊;范方;龍可;王鶴;張燁;;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學業(yè)拖延: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5期
9 賴運成;葉一舵;程灶火;;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中學生人際敏感性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5期
10 馬福存;石惠;;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編制[J];知識經濟;2012年2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遠豐;城市中小學生幸福指數與堅毅品質、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2 徐升;小學生感恩的初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3 伍露陽;正面管教家長訓練模式對小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干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吳曉玲;正面管教家長訓練模式對小學生親子關系的干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賈文倩;中小學生勇氣調查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6 孫瑋瑋;青少年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和調節(jié)效應分析[D];溫州大學;2014年
7 劉培培;中國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父母版)的初步編制[D];皖南醫(yī)學院;2014年
8 鐘雪;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樂觀傾向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4年
9 穆露露;中國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的編制及其信效度的研究[D];皖南醫(yī)學院;2014年
10 張yN;我國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348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3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