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分配的執(zhí)行功能:行為和ERP證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8-03-31 08:29
本文選題:時間分配 切入點:多重型 出處:《西南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傾向于同時進行兩件或兩件以上不同的事情,并且還可以把這些事情處理的得心應手;另一些人則更愿意在一個時間段內專注于一件事情,顯然這種不同行為傾向的個體在面對與時間相關的特定任務的時候會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社會分工日趨精細的同時,探討這種個體的行為傾向對于人才測評和崗位匹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時間分配就是描述這種人格特質的概念,是指個體在單位時間內分配單個或多個任務的行為和偏好,包括多重切換和多重偏好,是時間人格的一個重要維度。所謂時間人格,關注的是時間語境下的人格特征和個體差異,它是個體對時間情境穩(wěn)定的適應傾向及能力特征。集中于同一時間內人格的“多重任務趨向”和“單一任務趨向”,以往大多研究從消費行為學領域和計算機領域出發(fā),通過調查和現(xiàn)場測驗的方法來考察不同時間分配人格特點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鮮有從心理學認知控制的角度來展開研究。 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時間分配傾向個體在執(zhí)行認知沖突和轉換任務時的行為特點和神經(jīng)生理差異。研究包括兩個ERP實驗研究,研究一從執(zhí)行功能的抑制任務角度出發(fā),選取了判斷性別的詞面孔Stroop任務來考察不同時間分配傾向的個體在執(zhí)行抑制控制任務時的行為特點和腦內時程動態(tài)變化特點:研究二則從執(zhí)行功能的轉換成分出發(fā),采用內隱聯(lián)想測驗(IAT)的修訂版本雙重效價聯(lián)合任務探討不同時間分配傾向的個體在執(zhí)行轉換任務時的行為特點和腦內時程動態(tài)的變化。 研究一采用2(組別:多重組、單一組)×2(刺激類型:一致性、不一致性)的二因素混合實驗設計,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行為指標上表現(xiàn)為,在正確率上,不一致性條件下的正確率顯著低于一致性條件下的正確率(p.001),在反應時上,不一致性條件下的反應時顯著長于一致性條件(p.001),且刺激類型和組別交互作用邊緣顯著,在一致性刺激條件下,單一組的反應時顯著長于多重組(p.01),但是不論多重組和單一組,不一致性條件下的反應時均顯著長于一致性條件;腦電指標上表現(xiàn)為,單一組比多重組誘發(fā)了顯著的更大N170早期成分(p.05),并且單一組誘發(fā)了顯著的更大的持續(xù)波幅的晚期正成分SP(p.05)。 研究二采用2(組別:多重組,單一組)×2(刺激類型:相容性,不相容性)兩因素混合實驗設計,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行為指標表現(xiàn)為,在正確率上,不相容性條件下的正確率顯著低于相容條件下的正確率(p.01),在反應時上,不相容條件下的反應時顯著長于相容條件下的反應時(p.01),單一組的反應時顯著長于多重組(p.05);腦電指標上表現(xiàn)為,單一組比多重組的誘發(fā)了更大的N170波幅(p.01),且存在刺激類型和組別的交互作用效應邊緣顯著(p=.08),對于多重組,刺激類型差異不顯著,而對于單一組則存在刺激類型之間的顯著差異(p.005),即多重組沒有受到刺激類型的影響,而單一組在不相容刺激條件下比相容刺激下誘發(fā)了更大的N170波幅,另一方面,在認知加工的晚期階段單一組比多重組誘發(fā)了更大的LPP波幅(p.05)。 綜上兩個實驗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1)在行為指標上,總的來說,單一組的反應時顯著長于多重組。但是抑制任務中,在一致性刺激條件下,單一組的反應時顯著長于多重組; (2)抑制任務中,對于腦電N170成分的潛伏期,多重組的潛伏期顯著長于單一組,即單一組個體在認知加工過程的注意階段反應較快,更早注意到了刺激; (3)在N170平均波幅上,總的來說,單一組比多重組誘發(fā)了更大的波幅。但是在轉換任務中,相比于多重組,單一組在不相容任務中比在相容任務中誘發(fā)了更大的N170,說明多重組個體可能更善于同時執(zhí)行多項任務,而單一組執(zhí)行沖突轉換任務時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資源。即單一組注意控制的增強可能是時間分配人格特質的早期加工的神經(jīng)機制基礎。 (4)認知加工的腦電晚期成分上,兩個研究均發(fā)現(xiàn)了一致性的結果,單一組在沖突任務中表現(xiàn)出更大的SP(sustained positivity)波幅和轉換任務中顯示出更大LPP (late positive potential)波幅,提示單一組需要更強的認知控制加工。即單一組認知控制的增強可能是時間分配人格特質晚期加工的神經(jīng)機制基礎。 總的來說,本研究從心理學認知控制的視角充分考察了同一時間內人格的“多重任務趨向”和“單一任務趨向”的執(zhí)行功能的神經(jīng)心理機制。詳細考察了不同時間分配傾向個體執(zhí)行認知控制任務時的腦內動態(tài)時程變化。進一步證實了時間分配人格的穩(wěn)定性的存在,同時也豐富了時間人格的研究,為之提供了神經(jīng)生理學的證據(jù)。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畢重增;彭香萍;;拖延: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區(qū)分效度[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蒙茜;鄭涌;;拖延研究述評[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黃希庭,張志杰;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J];心理科學;2001年05期
4 呂厚超,黃希庭;時間洞察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J];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5 黃希庭,鄭涌;時間透視的自我整合:I.心理結構方式的投射測驗[J];心理學報;2000年01期
6 鄭涌,黃希庭;時間透視的自我整合:Ⅱ.心理功能機制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2000年01期
7 陳娟;鄭涌;;時間人格的結構與功能[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6期
8 王妍,羅躍嘉;大學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標準化及其評定[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4期
,本文編號:16899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8993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