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面孔短時記憶的種族效應和年齡效應

發(fā)布時間:2017-10-25 16:06

  本文關鍵詞:面孔短時記憶的種族效應和年齡效應


  更多相關文章: 面孔識別 再認記憶 短時記憶 種族效應 年齡效應


【摘要】:人們對某一類面孔有非常好的記憶績效,對另一類面孔的記憶卻沒有同樣好的績效,這種差異體現(xiàn)在兩個典型而穩(wěn)定的效應中,分別是面孔再認的種族效應(The Other-race Effect,ORE)和年齡效應(The Own-age bias,OAB)。目前學術界認為種族效應和年齡效應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以往的實證研究多從知覺和長時記憶角度來探究其原因,鮮有從短時記憶角度進行的探究。而短時記憶在人們認知過程和面孔識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對本族和他族面孔、本年齡和他年齡面孔短時記憶的特點,并初步探究短時記憶與面孔再認記憶種族效應的關系。研究一考察了人們對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短時記憶的差異。實驗1采用延遲匹配樣例任務測量被試對本族和他族面孔的短時記憶;實驗2在實驗1任務的基礎上加入言語抑制任務來排除言語編碼的影響;實驗3加大言語抑制程度并操控了面孔編碼時間,目的是驗證實驗2結(jié)果的可靠性并探究編碼時間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1)被試對本族面孔的短時記憶顯著優(yōu)于他族面孔,出現(xiàn)種族效應;(2)短時記憶中的種族效應不受言語編碼和編碼時間的影響。研究二考察了人們對本年齡和他年齡面孔短時記憶的差異。實驗4a采用延遲匹配樣例任務測量兒童和成人被試對兒童和成人面孔的短時記憶,實驗4b加大實驗任務難度測量成人被試對兒童和成人面孔的短時記憶。結(jié)果顯示:(1)兒童被試對兒童面孔的短時記憶績效顯著優(yōu)于成人面孔,出現(xiàn)年齡效應;(2)成人被試在兩種任務難度下對兒童和成人面孔的短時記憶都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三初步探究短時記憶種族效應與再認記憶種族效應的關系。實驗5采用新舊任務的變式,將學習階段變?yōu)榕c實驗1相同的任務,以便連續(xù)地測量被試對本族和他族面孔的短時記憶績效和再認記憶績效。結(jié)果顯示面孔再認記憶中表現(xiàn)出的種族效應會受短時記憶的影響。綜上,我們認為(1)人們對本族面孔比他族面孔有更好的的短時記憶;(2)兒童對兒童面孔比成人面孔有更好的短時記憶,成人對兒童和成人面孔有同樣好的短時記憶;(3)面孔再認記憶中表現(xiàn)出的種族效應會受到短時記憶影響。本研究首次系統(tǒng)地探究了對不同種類面孔短時記憶的特點,為理解面孔認知提供了新的研究數(shù)據(jù)和線索。
【關鍵詞】:面孔識別 再認記憶 短時記憶 種族效應 年齡效應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11-17
  • 1.1 面孔記憶的種族效應和年齡效應11-12
  • 1.1.1 面孔記憶的種族效應11-12
  • 1.1.2 面孔記憶的年齡效應12
  • 1.2 面孔識別理論對上述兩種效應的解釋12-15
  • 1.2.1 經(jīng)驗說12-13
  • 1.2.2 整體加工說13-14
  • 1.2.3 多維空間說14-15
  • 1.2.4 社會認知說15
  • 1.3 從現(xiàn)象、理論到實證研究15-17
  • 1.3.1 目前實證研究的空缺:短時記憶15-16
  • 1.3.2 短時記憶及其特點16-17
  • 2 第二章 研究構(gòu)思17-23
  • 2.1 問題的提出17-18
  • 2.2 研究思路18-20
  • 2.3 研究框架20-21
  • 2.4 研究意義21
  • 2.5 研究創(chuàng)新點21-23
  • 3 第三章 研究一:面孔短時記憶的種族效應23-34
  • 3.1 實驗 1:面孔短時記憶的種族效應23-26
  • 3.1.1 實驗目的23
  • 3.1.2 實驗方法23-24
  • 3.1.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jié)果24-25
  • 3.1.4 實驗結(jié)論25-26
  • 3.2 實驗 2:面孔視覺短時記憶的種族效應26-29
  • 3.2.1 實驗目的26
  • 3.2.2 實驗方法26-27
  • 3.2.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jié)果27-28
  • 3.2.4 結(jié)論和討論28-29
  • 3.3 實驗 3:編碼時間對視覺短時記憶種族效應的影響29-32
  • 3.3.1 實驗目的29
  • 3.3.2 實驗方法29-30
  • 3.3.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jié)果30-31
  • 3.3.4 實驗結(jié)論31-32
  • 3.4 研究一結(jié)論32-34
  • 4 第四章 研究二:面孔短時記憶的年齡效應34-41
  • 4.1 實驗 4a:兒童和成人短時記憶的年齡效應34-38
  • 4.1.1 實驗目的34
  • 4.1.2 實驗方法34-35
  • 4.1.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jié)果35-38
  • 4.1.4 結(jié)論和討論38
  • 4.2 實驗 4b:高任務難度下成人短時記憶中的年齡效應38-39
  • 4.2.1 實驗目的38
  • 4.2.2 實驗方法38
  • 4.2.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jié)果38-39
  • 4.2.4 實驗結(jié)論39
  • 4.3 研究二結(jié)論和討論39-41
  • 5 第五章 研究三:面孔短時記憶與再認記憶種族效應的關系41-46
  • 5.1 實驗 5:短時記憶對再認記憶種族效應的影響41-46
  • 5.1.1 實驗目的41
  • 5.1.2 實驗方法41-42
  • 5.1.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jié)果42-44
  • 5.1.4 實驗結(jié)論44-46
  • 6 第六章 總討論46-53
  • 6.1 面孔認知加工的系統(tǒng)差異46
  • 6.2 經(jīng)驗對面孔短時記憶的影響46-47
  • 6.2.1 種族經(jīng)驗46
  • 6.2.2 年齡經(jīng)驗46-47
  • 6.2.3 種族與年齡經(jīng)驗的區(qū)別47
  • 6.3 社會認知因素與面孔短時記憶的關系47-48
  • 6.4 短時記憶在面孔認知中的作用48-51
  • 6.4.1 面孔知覺專家化與面孔短時記憶48-50
  • 6.4.2 面孔短時記憶與再認記憶種族效應的關系50-51
  • 6.5 面孔的內(nèi)部表征51-53
  • 7 第七章 結(jié)論和展望53-55
  • 7.1 研究結(jié)論53
  • 7.2 研究局限53
  • 7.3 未來展望53-55
  • 參考文獻55-61
  • 附錄61-63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63-64
  • 致謝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方;短時記憶與外語學習[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Ю·Г特羅什娜 ,Д·Х基札多利娜 ,吳鳳崗;早期年齡兒童短時記憶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年01期

3 洪煒,梁寶勇;感覺運動反應時間與短時記憶的年齡變化[J];心理科學通訊;1986年01期

4 李孝忠;;在連加條件下對數(shù)字短時記憶容量的測量[J];應用心理學;1992年01期

5 李同歸,王u&,賈林;短時記憶中的范疇組織和通道組織的比較[J];心理科學;2000年01期

6 包燕;分配注意對短時記憶編碼和提取的影響研究概況[J];心理科學;2000年04期

7 肖崇好,黃希庭;影響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因素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1年03期

8 鄭厚堯,李祖明;聽力理解與短時記憶[J];外語界;2002年03期

9 定險峰;分散注意對短時記憶范疇群集成分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2年01期

10 宋國萍,皇甫恩,苗丹民,李強,陳足懷;小睡對40小時睡眠剝奪條件下短時記憶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學豐;孟子厚;;噪聲干擾對數(shù)字短時記憶注意力的影響[A];運輸噪聲的預測與控制——2009全國環(huán)境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白娟;王u&;;短時記憶的通道組織和范疇組織的比較[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武國城;畢紅哲;鄧學廉;馬雪松;姚阿慶;田廣慶;李志紅;;年齡差異對戰(zhàn)斗機飛行員短時記憶和雙重任務作業(yè)能力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4 沈德立;陰國恩;林鏡秋;劉景全;;關于系列材料的長時和短時記憶的實驗研究[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5 龔明亮;yび蠲,

本文編號:10944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944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a7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