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16-17世紀宗教寬容在西歐的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淺析16-17世紀宗教寬容在西歐的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16~17世紀是西歐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西歐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浇套鳛槲鞣轿拿鞯膬(nèi)核,特別是中世紀西歐各國,由于基督教在精神上以及羅馬教會在政治上都處于統(tǒng)治地位,宗教信仰實際上也就是政治信仰,基督教在這一時期也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即基督教的分裂和教派的沖突。教派沖突的結(jié)果產(chǎn)生了宗教寬容,它逐漸演化為近代國家解決宗教問題的一個有效統(tǒng)治策略,并最終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下來。宗教寬容是近代民主自由的開端,因此,對這一時期西歐宗教政策的演變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西歐民主自由制度的發(fā)展。 那么什么是寬容?宗教寬容是怎么產(chǎn)生的?它的成長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程呢?目前,西方史學界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在國內(nèi)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尚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本文在借鑒西方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收集到資料,試圖對16—17世紀西歐宗教寬容的發(fā)展做一下簡單的概述,展現(xiàn)宗教寬容在西歐在這一時期發(fā)展的整體概況特點。宗教寬容的產(chǎn)生是西歐社會各種力量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它萌芽于文藝復興時期,宗教改革時代遭遇挫折但仍然發(fā)展,到17世紀末,最終在西歐一些國家作為國家憲法的一部分得到社會的認同,為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統(tǒng)一和團結(ji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異端 寬容 宗教寬容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504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11
- 一、選題緣由7-8
- 二、研究現(xiàn)狀分析8-10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與基本框架10-11
- 第一章、宗教寬容的發(fā)展11-31
- 一、文藝復興——宗教寬容萌芽的沃土12-17
- 二、宗教改革——宗教寬容發(fā)展的潛流17-21
- 三、17 世紀宗教寬容理論的成熟21-31
- 第二章、16~17 世紀宗教寬容在西歐國家的實踐31-45
- 一、荷蘭——獨立革命中誕生的宗教寬容31-33
- 二、英國——王權平衡政策中誕生的宗教寬容33-40
- 三、宗教寬容在其他國家的發(fā)展40-45
- 第三章 16~17 世紀宗教寬容發(fā)展的總體特點45-49
- 一、宗教寬容理論形成的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45-46
- 二、宗教寬容原則發(fā)展的曲折性46-47
- 三、17 世紀40 年代宗教寬容發(fā)展的轉(zhuǎn)折時期47-49
- 結(jié)語49-51
- 參考文獻51-54
- 附錄54-55
- 后記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勇軍;;中國傳統(tǒng)異端思想的自我限度——李贄與黃宗羲倫理思想比較研究[J];倫理學研究;2011年04期
2 郭文;;朱陸“禪學辯”芻議[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王首貞;;神圣光環(huán):1209—1229年阿爾比十字軍考[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4 任永亮;;李贄《題孔子像于芝佛院》發(fā)微[J];華夏文化;2010年04期
5 曾獻平;;異端的先聲——評姚劇《王陽明》繞不過的話題[J];文化藝術研究;2010年S1期
6 張俊華;;告別火刑柱——《寬容》[J];杭州(我們);2011年06期
7 ;當上帝遭遇異端 電影中的基督教與同性戀[J];電影世界;2011年08期
8 劉君;Merkx+Girod;Kruisherenhotel;Zecc;Roos Aldershoff;Etienne van Sloun;Frank Hanswijk;;教堂新生 換一種方式沐浴神光[J];文明;2011年09期
9 劉誠龍;;這個“持兩端者”[J];雜文選刊(職場版);2008年03期
10 楊錦麟;;“環(huán)球”同此涼熱[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崗峰;;當代邪教:反社會、反人類的宗教異端——兼論“法輪功”的邪教本質(zhì)[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擊和防范邪教——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五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2 曾憲祝;;評《才子杜詩解》——兼論明末清初“異端”文學的新發(fā)展[A];水滸爭鳴(第五輯)[C];1987年
3 趙敦華;;評宗教間對話的三種理論[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E.L.范德;萬明;;明代開國皇帝的社會整合——作為權威功能的正統(tǒng)觀念[A];明史研究第5輯——紀念李洵先生75誕辰專輯[C];1997年
5 袁躍萍;;全球出擊打擊邪教[A];2002年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王崗峰;;如何界定邪教[A];反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李小科;;《論自由》中的宗教片論[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黎志剛;;中國近代史若干問題之思考——再訪劉廣京先生[A];近代中國(第九輯)[C];1999年
9 方李珍;;沉入草野——王仁杰梨園戲道德形象的民間特征[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10 鄭永華;;清代推行教化與治理民間教門之關系試探[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史專題研究[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止庵;異端與“異端之錘”[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2 駱冬青;中國文化的邊緣與異端[N];學習時報;2001年
3 李敬澤;異端與真誠[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廣西刑法學研究會 歐錦雄;異端的學術剽竊[N];社會科學報;2004年
5 特約評論員 曾穎;“范跑跑”讓我們學習如何面對“異端”[N];南方周末;2008年
6 任曉霞;英語讀物的創(chuàng)新與異端[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京華;異端資本運作手法遭質(zhì)疑[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4年
8 張曉暉;“異端”的權利[N];上海證券報;2007年
9 山東省齊河縣育才中學 王學鋒;請不要大聲呵斥你的學生[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10 王蒙;文藝與異端[N];社會科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建淮;圣殿騎士團興衰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紅梅;許筠論略[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孫學功;馮從吾學術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4 童偉;論“狂”—泰州學派與明清美學范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5 楊勇勤;理查德·胡克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小龍;當代美國天主教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任慧群;個體精神之“誠”與魯迅的“中國的人生”[D];南開大學;2009年
8 楊合理;論宗教自由的法律保障[D];蘇州大學;2008年
9 周淑萍;兩宋孟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10 郭力;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生命意識[D];河南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飛;淺析16-17世紀宗教寬容在西歐的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梁爽;論中世紀異端思想及其對近代科學產(chǎn)生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旭;李贄“異端”倫理思想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丁申奇;李贄“異端”倫理思想研析[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沈睿;伏爾泰的宗教思想及其與孔子學說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麗麗;審美的異端:中國古代文論“狂”范疇之淺探[D];河南大學;2005年
7 劉春卉;國外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研究評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馬國照;明末儒學世俗化思潮[D];蘇州大學;2005年
9 王雙慶;何心隱考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吳岳;英屬北美馬薩諸塞殖民地教派關系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淺析16-17世紀宗教寬容在西歐的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01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5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