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斯巴達體育的社會基礎與歷史興衰
本文關鍵詞: 古希臘體育 斯巴達 社會基礎 婦女競技 歷史興衰 出處:《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歷史總能讓一個民族披裹著神秘的面紗。斯巴達的歷史告訴我們,其神秘緣于選擇了復古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核心是體育鍛煉,并讓身體強壯起來以抵御外部勢力的襲擊。斯巴達將體育運動當成民族的事業(yè)來執(zhí)行,并將其寫進了法律。同時,戰(zhàn)爭機器無休止的運轉(zhuǎn),又使得人口數(shù)量急劇下降,衰亡在強健的身體背后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著。民族和社會的興衰都是歷史的寫照,斯巴達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歷史,這一歷史的書寫者是"體育"。斯巴達體育有其社會歷史基礎。從法律制度、教育體系、政治空間、戰(zhàn)爭技藝和婦女競技等不同視角,考察體育現(xiàn)象背后的歷史成因,能使我們?nèi)轿涣私馑拱瓦_體育的概況,并從中得到一些有益啟示。
[Abstract]:The history of Sparta ' s history tells us that the mystery of Sparta ' s history tells us that the mystery of this life style is to choose a retro style of life , the core of which is physical exercise , and it makes the body strong enough to resist the attack of external forces .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CTY018)
【分類號】:K125;G811.9
【正文快照】: 溫泉關,希臘中部東海岸的一處狹窄關隘。2007年,好萊塢以這個關隘為題材,拍攝了一部名為《斯巴達300勇士》的歷史影片,反映了發(fā)生在公元前480年的一次東西方之間的偉大戰(zhàn)爭:希波戰(zhàn)爭。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距離這次戰(zhàn)爭近2 500個的春秋,人們對于“斯巴達”幾乎處于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何良安;為了幸福[D];復旦大學;2007年
2 侯典芹;希臘古風古典經(jīng)濟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曹歡榮;伊壁鳩魯派靈魂治療的“藥”和“藥引”[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路光輝;古代奧運會與宗教儀式[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琦;古希臘體育對世界當代體育發(fā)展的貢獻[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2 李力研;體育:“培養(yǎng)人的勇敢”——亞里士多德體育思想解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玉蓮;;從《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看雅典與斯巴達的優(yōu)劣勢[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曉玲;鄭強;;論斯巴達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畢苑;;斯巴達與中國——近代教科書中中國人對斯巴達的認識[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3 吳飛;;古典競技:戰(zhàn)爭與和平[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愛智和宏道:人文奧運的哲學基礎”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明輝;陶片放逐 西方民主傳統(tǒng)的制度淵源[N];人民法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馮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凱;希臘人的困境與出路:色諾芬《希臘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4 徐媛媛;德爾斐神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白春曉;苦難與偉大:修昔底德視野中的人類處境[D];復旦大學;2010年
6 石慶波;公元前4世紀雅典城邦的相對穩(wěn)定與公民的政治參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7 馮亞;普魯塔克政治觀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韓翔;托勒密二世時代對外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海生;公元前5世紀希臘波斯政治關系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李超;古風時期阿爾戈斯霸權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賈瑞霞;色諾芬的政體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娟;古希臘共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陳天一;古希臘重裝步兵的興衰及其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蔡洵穎;古希臘重裝步兵體制的結構及其變革原因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孔維興;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中的人性與正義[D];南昌大學;2012年
8 張玉;底比斯稱霸前后的內(nèi)政外交[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9 楊麗麗;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臘主義”政治思想[D];北京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龍曉;試論古希臘的“proxenos”[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677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6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