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全:安全和國家安全研究議程的新拓展
本文選題:安全 + 國家安全; 參考:《探索》2015年04期
【摘要】:安全是關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問題,也是基本人權之一,維護國家安全是全球化時代各國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并且明確將政治安全納入國家安全的核心范疇,這大大拓展了安全和國家安全的研究議程。政治安全意味著國家政治體系不存在顛覆性威脅,具有較高政治合法性且呈現治理良好的狀態(tài),它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體現。為了搭建政治安全研究平臺,需對政治安全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素和主要特性做出初步研究,以期引發(fā)學界同仁更加深入的討論。
[Abstract]:Security is not only a basic problem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one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s. Maintaining nation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agenda of government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cided to set up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 and explicitly put political security into the core of national security, which greatly expanded the research agenda of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tical security means that there is no subversive threat to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which has higher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presents good governance. It is the fundamental embodiment of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set up a political security research platform,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core element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security, in order to arouse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among academic colleagues.
【作者單位】: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武漢大學政治文明與政治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路徑和機制研究”(12AZZ001),項目負責人:虞崇勝
【分類號】:D81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晉平;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國家安全理論[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虞崇勝;李舒婷;;政治安全視野下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設[J];理論探討;2012年02期
3 李少軍;論安全理論的基本概念[J];歐洲;199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大剛,劉峰,劉衛(wèi)儒;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張富良;論鄧小平的獨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鄭文瑜;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幾點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4 余松;試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阿壩師專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5 王玉瓊;《共產黨宣言》的真實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6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淺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8 于學強;;論鄧小平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鄧小平主權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10 趙國友;;從陳獨秀的經濟思想透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春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以中國與拉美改革道路的選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和經驗[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李曦輝;;科學發(fā)展觀、微觀經濟理論與區(qū)域協調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謝瑛;;從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發(fā)展中談民生[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高燕;;馬克思主義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國的運用與發(fā)展[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論民生問題背景下責任政府的構建[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黃建明;;在社會階層構成變化中提高黨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能力的路徑探析[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7 張廣才;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家庭經濟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徐維余;外資并購安全審查法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呂曉萍;我國以工促農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董傳嶺;建國60年華北農村社會生活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6 姚士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白雪;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形態(tài)的大眾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曉晶;中國特色多黨合作制度理論與實踐發(fā)展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秦曉宇;論科學發(fā)展觀對鄧小平發(fā)展理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振巖,楊洪江;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挑戰(zhàn)及戰(zhàn)略選擇[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01期
2 劉躍進;建立“國家安全學”初探[J];國家安全通訊;1999年01期
3 劉普;林毅;;政治安全與政治體制改革[J];紅旗文稿;2011年15期
4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J];戰(zhàn)略與管理;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雋華;;淺議網絡時代的政治安全[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6期
2 曾豪杰;;淺談宗教安全與政治安全[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徐嵐;;網絡社會對我國政治安全的挑戰(zhàn)[J];今日中國論壇;2013年13期
4 梁艷菊,宋曉梅;論政治安全與政治穩(wěn)定、政治發(fā)展的關系[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年06期
5 周國平;網絡發(fā)展對我國政治安全機制的沖擊及對策[J];學習與探索;2002年05期
6 周國平;網絡的發(fā)展對我國政治安全機制的沖擊[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7 鄧衛(wèi)永,李屏南;全球化浪潮與國家政治安全[J];婁底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8 鄧衛(wèi)永,李屏南;全球化浪潮與國家政治安全[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1期
9 馬振超;;當前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問題的思考[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劉靜;;社會安全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關系辨析[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鄢烈山;我為何對“政治安全”心懷疑懼[N];聯合時報;2013年
2 張湘君;牢牢把握政治安全的主動權[N];戰(zhàn)士報;2012年
3 石國亮;確保政治安全 搶占網絡制高點[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余飛;維護政治安全需固本強基依法治國[N];法制日報;2014年
5 記者 趙飛;曾慶紅會見印尼政治安全統(tǒng)籌部長[N];人民公安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馬少賓;應牢記“成由勤儉敗由奢”的規(guī)律[N];烏魯木齊晚報(漢);2013年
7 陜西省漢中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李華;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N];西部法制報;2006年
8 張福懷 本報記者 楊軍;袁店二礦“廉政約談”打造政治安全[N];安徽經濟報;2011年
9 崔毅;千億能源大單的安全系數[N];中國經營報;2005年
10 秦恨海;“吳敬鏈間諜案”的網絡拷問[N];經濟視點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姜海南;論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政治安全與中國政治安全維護[D];暨南大學;2007年
2 王萃萃;中國民族政治關系意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尹淑艷;后冷戰(zhàn)時代的中國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4 楊平;西北民族地區(qū)農牧民政治參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張克成;基于方法論視角的中國東北亞地緣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學;2012年
6 陳家喜;改革時期中國民營企業(yè)家的政治影響[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婷;青海藏族青年農牧民政治參與研究[D];青海大學;2012年
2 張鳴;新安全研究與馬來西亞的政治安全[D];暨南大學;2006年
3 李慶勤;大眾媒介與國家政治安全[D];新疆大學;2010年
4 林世芳;論信息化與我國的政治文明建設[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鄧衛(wèi)永;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國家政治安全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婷婷;論社會團體在擴大我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中的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羅青;西方非政府組織活動對我國政治安全的威脅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陶森修;公民的政治參與對政治穩(wěn)定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好;網絡外交的興起對國家政治安全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4年
10 孫禮;美國重返亞洲戰(zhàn)略及其對中國政治安全的消極影響[D];東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001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00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