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哲學視野下形而上學方法論地位的再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1-09-06 02:02
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學被尊稱為“最高的學問”和“第一學術”,并為西方哲學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了本體論和實體論基調(diào)。而經(jīng)歷哲學史上懷疑主義的層層質(zhì)疑、中世紀神學的擴張、唯理論與經(jīng)驗論關于“知識是如何獲得的”及“如何才能保證確實可靠的知識”的無休止爭論,形而上學思想在深入發(fā)展的同時也逐漸出現(xiàn)了裂痕。進入20世紀,伴隨著自然科學的日益發(fā)展,已有裂痕的形而上學處在更深刻的批判與反思之中:一方面,實證主義哲學明確提出“拒斥形而上學”的研究綱領;另一方面,以海德格爾為主要代表的人文思想家們重新檢討和批判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一時間“形而上學”成了眾矢之的,國內(nèi)思想界和學術界也自覺不自覺地加入了“反形而上學”的批判行列。由此,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是,形而上學真的沒有存在的合理性了嗎?在所謂的諸多“弊端”之外,形而上學就真的沒有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了嗎?形而上學在當下的科學研究活動中是否還有現(xiàn)實意義呢?本論文重點針對后兩個問題,在科學哲學的視野下重新審視形而上學,并力圖表明,形而上學在科學研究、科學創(chuàng)新活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價值。論文首先詮釋了形而上學和科學的概念并對兩者的總體特征進行分析總結(jié)。形而上學的...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
二、選題意義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一)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二)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方法與論文擬創(chuàng)新之處
(一) 研究方法
(二) 擬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形而上學與科學的概念辨證
第一節(jié) 何為形而上學?
一、詞源義
二、語義學考察
三、方法論維度
第二節(jié) “科學”概念考古
一、科學概念的詞源考察
二、科學的類型學分析
三、作為真、善、美三位一體的科學
第三節(jié) 形而上學與科學的總體特征
一、形而上學的總特征
二、科學的總特征
第二章 形而上學的歷史命運
第一節(jié) 崇尚形而上學
一、形而上學即“愛智慧”
二、形而上學即尋求自然一致性
三、形而上學即“一切學問之女王”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地位的解構
一、康德追問形而上學
二、尼采消解形而上學
三、邏輯實證主義拒斥形而上學
第三節(jié) 回歸形而上學
一、證偽主義肯定形而上學
二、科學歷史主義內(nèi)化形而上學
三、科學實在論回歸形而上學
四、后形而上學
第三章 重審形而上學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地位
第一節(jié) 科學經(jīng)典形象的顛覆與轉(zhuǎn)向
一、科學就是真理?
二、科學就是理性的事業(yè)?
三、科學與價值無涉?
四、科學觀的當代轉(zhuǎn)向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與科學不可分割的關系
一、形而上學和科學都是人類好奇心的體現(xiàn)
二、形而上學與科學的歷史性糾纏
三、尋求形而上學與科學之合流
第三節(jié) 形而上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價值
一、為科學探究提供精神支柱
二、為科學理論的建構提供概念框架
三、培養(yǎng)科學創(chuàng)造的靈感和洞察力
四、促進“科學預設”的合法性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二、期刊類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然科學為什么必須以形而上學為基礎[J]. 章進.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4(08)
[2]論形而上學的多重維度及其意義[J]. 陸杰榮,浦家瀅. 廣東社會科學. 2014(04)
[3]科學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的思考[J]. 許良英.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3(03)
[4]悟性形而上學與莊子體“道”之思[J]. 唐少蓮.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3(08)
[5]從現(xiàn)象學方法看直覺在科學研究中的認知作用[J]. 張卨.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6]逼近真理的證偽之路——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的科學發(fā)展模式[J]. 黃勇. 理論界. 2011(08)
[7]科學發(fā)展史上兩種不同的時空觀——哲學在愛因斯坦科學發(fā)現(xiàn)中的作用[J]. 張強. 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8]淺析康德對休謨認識論問題的探索[J]. 沈朝華. 理論界. 2010(05)
[9]哲學的學科性質(zhì):形而上學再解讀[J]. 張榮軍. 前沿. 2010(07)
[10]從哲學預設到科學前提——試論科學預設的合法化[J]. 魏屹東. 文史哲. 2008(05)
本文編號:3386516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
二、選題意義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一)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二)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方法與論文擬創(chuàng)新之處
(一) 研究方法
(二) 擬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形而上學與科學的概念辨證
第一節(jié) 何為形而上學?
一、詞源義
二、語義學考察
三、方法論維度
第二節(jié) “科學”概念考古
一、科學概念的詞源考察
二、科學的類型學分析
三、作為真、善、美三位一體的科學
第三節(jié) 形而上學與科學的總體特征
一、形而上學的總特征
二、科學的總特征
第二章 形而上學的歷史命運
第一節(jié) 崇尚形而上學
一、形而上學即“愛智慧”
二、形而上學即尋求自然一致性
三、形而上學即“一切學問之女王”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地位的解構
一、康德追問形而上學
二、尼采消解形而上學
三、邏輯實證主義拒斥形而上學
第三節(jié) 回歸形而上學
一、證偽主義肯定形而上學
二、科學歷史主義內(nèi)化形而上學
三、科學實在論回歸形而上學
四、后形而上學
第三章 重審形而上學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地位
第一節(jié) 科學經(jīng)典形象的顛覆與轉(zhuǎn)向
一、科學就是真理?
二、科學就是理性的事業(yè)?
三、科學與價值無涉?
四、科學觀的當代轉(zhuǎn)向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與科學不可分割的關系
一、形而上學和科學都是人類好奇心的體現(xiàn)
二、形而上學與科學的歷史性糾纏
三、尋求形而上學與科學之合流
第三節(jié) 形而上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價值
一、為科學探究提供精神支柱
二、為科學理論的建構提供概念框架
三、培養(yǎng)科學創(chuàng)造的靈感和洞察力
四、促進“科學預設”的合法性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二、期刊類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然科學為什么必須以形而上學為基礎[J]. 章進.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4(08)
[2]論形而上學的多重維度及其意義[J]. 陸杰榮,浦家瀅. 廣東社會科學. 2014(04)
[3]科學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的思考[J]. 許良英.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3(03)
[4]悟性形而上學與莊子體“道”之思[J]. 唐少蓮.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3(08)
[5]從現(xiàn)象學方法看直覺在科學研究中的認知作用[J]. 張卨.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6]逼近真理的證偽之路——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的科學發(fā)展模式[J]. 黃勇. 理論界. 2011(08)
[7]科學發(fā)展史上兩種不同的時空觀——哲學在愛因斯坦科學發(fā)現(xiàn)中的作用[J]. 張強. 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8]淺析康德對休謨認識論問題的探索[J]. 沈朝華. 理論界. 2010(05)
[9]哲學的學科性質(zhì):形而上學再解讀[J]. 張榮軍. 前沿. 2010(07)
[10]從哲學預設到科學前提——試論科學預設的合法化[J]. 魏屹東. 文史哲. 2008(05)
本文編號:33865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33865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