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論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中的現代性圖景

發(fā)布時間:2020-11-23 15:38
   美國技術哲學家安德魯?芬伯格(1943~)于20世紀60年代曾經是馬爾庫塞的學生,現為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哲學教授。 芬伯格將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傳統(tǒng)與近些年社會建構主義中取得的理論成果結合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技術批判理論。芬伯格闡發(fā)了技術發(fā)展的多元路徑,并以此拒斥了技術決定論。由此出發(fā),他認為當前所流行的現代性決定論認識也是不正確的,可以通過對技術的一種激進民主變革來實現另外一種不同的現代性。芬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關于技術的本質及其與社會關系的嶄新思考,在對現代性的抽象研究與日益發(fā)達的對技術的社會研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本文對芬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及其理論中對現代性的理解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考察了芬伯格的學術背景和思想淵源。芬伯格繼承的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傳統(tǒng),又有美國經驗主義、實用主義的淵源,同時處于歐美技術哲學研究中經驗轉向的大背景之下。 二,較為詳細地論述了芬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及其對現代性的理解,指出技術的社會研究對現代性的抽象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現代性的抽象研究必須正視技術研究中的成果。正是芬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使我們看到了打破宿命的、敵托邦的現代性的可能,并且指出了一條通向可選擇的現代性的途徑。這正是芬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的最大意義所在。 三,對芬伯格理論本身進行了批判性反思,包括理論的意義和局限,以及實現可選擇現代性的困難。最后簡略地探討了技術批判理論對中國當前發(fā)展實踐的現實意義。
【學位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4
【中圖分類】:N031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1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與選題意義
        1.1.1 時代背景:從《黑客帝國》(Matrix)說起
        1.1.2 學術背景:“現代性與技術”研究
    1.2 芬伯格的生平及理論概述
        1.2.1 芬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概述
        1.2.2 芬伯格對現代性的理解
        1.2.3 對芬伯格理論的研究現狀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論文框架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結構
        1.3.3 重要術語的澄清
第2章 技術、合理性與現代性
    2.1 對現代性的流行理解--敵托邦的現代性圖景
    2.2 對理性的辯證批判
    2.3 小結:從敵托邦走向可選擇的現代性
第3章 反本質主義的技術觀
    3.1 芬伯格對技術研究理論的分類
    3.2 社會建構主義的啟示
    3.3 技術的辯證法:關于技術本質的“工具化理論”(instrumentalization theory)
第4章 走向可選擇的現代性:技術的民主化
    4.1 技術的民主化
    4.2 技術民主化的意義與困難
    4.3 小結
第5章 結語
    5.1 芬伯格理論的意義
        5.1.1 理論意義
        5.1.2 對中國現實的意義
        5.1.3 對技術社會的展望
    5.2 對芬伯格理論的評價
參考文獻
致謝、聲明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0條

1 李朝獻;;淺析現代包裝設計的發(fā)展[J];內江科技;2010年09期

2 楊國軍;彭光華;;后現代科學哲學的現代性解讀[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胡江;;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現代性解讀[J];科技風;2009年10期

4 王文津;;也談“現代性”[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5 譚娟;;中國古代技術的人文特征[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趙玉嬌;;現代社會問題的哲學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7 蔣勁松;;現代性、科學主義與科學哲學[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8 許紀霖;;中國如何走向文明的崛起[J];今日國土;2010年07期

9 鄭元景;;悖論與反叛——現代性與后現代性之爭[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10 李亞明;精神分析與西方的現代性——評《靈魂的秘密——精神分析的社會和文化史》[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5年03期

11 李國俊;張信華;;技術理性與現代性的文化嬗變[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11期

12 陳忠;;技術可選擇,還是規(guī)則可選擇?——“可選擇現代性”的“規(guī)則論”意蘊[J];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13 李才華;;伽利略的科學方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4 陳曦;;破碎的童話——解讀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J];科技致富向導;2011年26期

15 楊華;;英國女作家伍爾夫國內研究現狀評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16 禹婷婷;;波德萊爾與巴黎[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17 烏爾里!へ惪;溫敏;;氣候變化: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綠色現代性[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年05期

18 吳堅;張長勤;;如何體現一本教材的現代性與實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術人員用概率統(tǒng)計學》的一點體會[J];大學數學;1994年S2期

19 田海平;人學、倫理學與后現代[J];江海學刊;1999年04期

20 王振棟;;審視藝術的民族性與現代性——以電影藝術為個案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躍;理性與躁動[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韓冷;現代性內涵的沖突[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馬長山;現代性與私法文化精神[D];黑龍江大學;2004年

4 蔣煒;現代性的社會控制圖式轉換[D];吉林大學;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傳統(tǒng)與現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雪松;公民文化與法治秩序[D];黑龍江大學;2005年

7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杜偉;體育課程制度的現代性審視[D];蘇州大學;2009年

9 楊學民;現代性與臺灣《現代文學》雜志小說[D];復旦大學;2004年

10 鐘麗茜;回憶與存在[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仲華;論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中的現代性圖景[D];清華大學;2004年

2 朱利民;質疑新文學“不證自明”的現代性[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3 于惠;伍爾夫女性主義思想的現代性意義[D];蘇州大學;2006年

4 劉倩;民族主義:歷史、現狀與未來[D];廈門大學;2006年

5 金及云;現代性及魯迅個體生存觀念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戴偉平;詩歌翻譯與現代性[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全峰梅;模糊的拱門——建筑性的現代性現象學考察[D];廣西大學;2004年

8 拜云潔;日本平面設計審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現代性[D];河南大學;2005年

9 葉曉波;中國工筆畫繪畫語言的現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10 黎明;出場與退場[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8947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28947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c5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