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內酯調控擬南芥黃化幼苗轉綠的分子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11-14 19:24
種子在土壤中萌發(fā)后,下胚軸快速伸長,同時形成頂端彎鉤和黃化的子葉,此過程稱為暗形態(tài)建成。黃化子葉中未形成成熟的葉綠體,而是形成黃化質體,也未合成成熟的葉綠素,而是積累了適量的葉綠素合成前體-原葉綠素酸酯。植物幼苗在出土之前進行異養(yǎng)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來自于胚乳等營養(yǎng)貯藏器官。破土見光后,子葉中的原葉綠素酸酯迅速轉化為葉綠素,使幼苗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實現(xiàn)自養(yǎng)生長。黃化幼苗子葉中積累的原葉綠素酸酯對光照極為敏感。當過量的原葉綠素酸酯見光不能全部被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催化生成葉綠素酸酯時,游離的原葉綠素酸酯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進而引起光氧化傷害,最終導致幼苗的光漂白甚至死亡。由此可見,植物幼苗破土而出的轉綠過程,是陸生植物整個生命周期中非常脆弱但極為關鍵的階段,決定了植物是否能順利存活。植物已經進化出復雜且精細的分子機制來調節(jié)原葉綠素酸酯的生物合成以調控黃化幼苗的轉綠過程。油菜素內酯(BRs)是植物體內的甾醇類激素,在種子萌發(fā)、暗形態(tài)建成、細胞伸長、逆境脅迫響應等多個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但油菜素內酯在植物幼苗由暗形態(tài)建成到光形態(tài)建成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本論文中我們圍繞“甾醇...
【文章頁數(shù)】:14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12025
【文章頁數(shù)】:14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CHj-D-CHm?\?FeCh???C‘H*?—EBF1/2?—?EIN3/EIL1?[?Mg-protoporphynn?Heme??一?/?了??,?,RVE1'\、\?VHC3??,?j?,y?.?PORA??^???PhyA/B?z一——;P,F1?fp^l?^-phy....
過程中的作用,我們對擬南芥BRs相關??突變體的轉綠表型進行了分析。首先將相關材料的黃化幼苗置于暗中生長不同天??數(shù),然后將其轉至光下,持續(xù)光照2天,統(tǒng)計其能夠正常轉綠的概率。分析結果??顯示野生型Col-0隨著暗中生長時間的延長,轉綠比例逐漸降低。當Col-0在暗??中生長8天....
lowed?by?post-hoc?Tukey?test,?p?<0.05).??為進一步證明BRs在黃化苗出土轉綠過程中的促進作用,我們將野生型??Col-0、突變體&2-/和-30/分別播種在含有80%無水乙醇或100?nM?BL(植??物中活性最強的BRs)的培養(yǎng)基平板上,....
bove?bars?indicat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samples?(two-way?ANOVA??followed?by?post-hoc?Tukey?test,?p?<0.05).??A?B??□?....
本文編號:40120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swxlw/4012025.html
上一篇:蚯蚓對土壤中2,7-二溴咔唑遷移轉化的影響及其氧化應激效應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