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攻毒模型及凡納濱對蝦腸道對哈氏弧菌侵染的生理、免疫反應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S945.49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海洋弧菌研究進展
1.1.1 弧菌簡述
1.1.2 弧菌病原種類
1.1.3 對蝦弧菌病的爆發(fā)
1.2 弧菌與對蝦相互作用
1.2.1 弧菌侵染
1.2.2 對蝦防御機制
1.3 攻毒模型研究
1.3.1 攻毒劑量的影響
1.3.2 侵染途徑的影響
1.3.3 攻毒菌株的影響
1.3.4 Cox比例風險模型的應用
1.4 對蝦腸道免疫及哈氏弧菌引發(fā)的腸道損傷研究
1.4.1 哈氏弧菌
1.4.2 哈氏弧菌致病機理
1.4.3 哈氏弧菌致病癥狀
1.4.4 弧菌侵染對蝦腸道研究進展
1.5 對蝦組織損傷及修復機制
1.6 本研究內容和意義
1.6.1 研究內容
1.6.2 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基于COX比例風險模型探究弧菌侵染凡納濱對蝦的影響因素
2.1. 材料與方法
2.1.1 實驗儀器
2.1.2 培養(yǎng)基及試劑
2.1.3 菌種與培養(yǎng)
2.1.4 試驗用蝦及飼養(yǎng)管理
2.1.5 攻毒實驗
2.1.6 統(tǒng)計分析
2.2. 結果分析
2.2.1 數(shù)據(jù)準備及加工
2.2.2. 變量PH假定(proportional hazards assumption)分析
2.2.3. 變量的顯著性檢驗
2.2.4. Kaplan-Meier生存曲線
2.2.5. Cox比例風險模型回歸分析
2.3. 討論
2.3.1. Cox比例風險模型在水產(chǎn)方面的應用前景
2.3.2. 風險因素對對蝦生存時間的影響
2.3.3. 預后指數(shù)的建立
2.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凡納濱對蝦腸道對哈氏弧菌浸浴的組織病理變化及轉錄水平的免疫應答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儀器
3.1.2 培養(yǎng)基及試劑
3.1.3 菌種與培養(yǎng)
3.1.4 試驗用蝦及飼養(yǎng)管理
3.1.5 攻毒實驗及取樣
3.1.6 組織切片制作及觀察
3.1.7 腸道總RNA提取
3.1.8 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達
3.1.9 統(tǒng)計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組織學分析
3.2.2 哈氏弧菌攻毒后相關基因表達
3.2.3 水體及腸道中的弧菌數(shù)目變化
3.3 討論
3.3.1 對蝦腸道組織損傷及修復
3.3.2 對蝦腸道免疫基因表達
3.3.3 對蝦腸道及水體弧菌數(shù)量變化
3.4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碩士期間發(fā)表期刊及論文
作者簡歷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惠山;戚雋淵;喬燕平;;凡納濱對蝦高產(chǎn)養(yǎng)殖水質優(yōu)化技術探討[J];水產(chǎn)科技情報;2006年04期
2 衣萌萌;于赫男;林小濤;許忠能;周小壯;;密度脅迫下凡納濱對蝦的行為與生理變化[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2年01期
3 周歧存,丁燏,鄭石軒,蘇樹峰,張磊;維生素C對凡納濱對蝦生長及抗病力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04年06期
4 楊奇慧,周歧存;凡納濱對蝦營養(yǎng)需要研究進展[J];飼料研究;2005年06期
5 楊奇慧,周歧存;凡納濱對蝦營養(yǎng)需要研究進展(續(xù))[J];飼料研究;2005年07期
6 江湧,王廣軍 ,余德光;中草藥添加劑對凡納濱對蝦生長和抗病力影響的研究[J];漁業(yè)現(xiàn)代化;2005年04期
7 羅杰,鐘志華,羅偉林;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養(yǎng)殖中幾個單項因子試驗[J];海洋湖沼通報;2005年03期
8 張才學,黎運積;凡納濱對蝦生態(tài)養(yǎng)殖新方法的研究[J];海洋科學;2005年09期
9 陳涵貞;陳人弼;羅欽;陳衛(wèi)偉;;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凡納濱對蝦中的鎘[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05年S1期
10 吳任;謝數(shù)濤;孫勇;完顏小青;張其中;;凡納濱對蝦熱休克蛋白70的原核高效表達[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華;谷胱甘肽對凡納濱對蝦抗氧化防御的調控機理[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喜蓮;凡納濱對蝦肌肉組織中體重調控相關基因的篩選、克隆鑒定及功能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健;免疫增強劑對凡納濱對蝦幼蝦生長、免疫及抗應激的影響[D];中山大學;2012年
4 羅展;凡納濱對蝦兩種C-型凝集素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胡毅;凡納濱對蝦飼料配方優(yōu)化及幾種飼料添加劑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6 于赫男;環(huán)境脅迫對羅氏沼蝦和凡納濱對蝦行為、生長及生理活動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7年
7 郭彪;光照和溫度波動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蛻皮和生長的影響及機制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侯純強;水中鈣濃度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蛻皮和生長的影響及生理生態(tài)學機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于洋;凡納濱對蝦分子標記的開發(fā)及其在遺傳育種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10 任憲云;多環(huán)芳烴和漁用抗生素在凡納濱對蝦體內蓄積毒性效應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建偉;基于氨基酸平衡的雞肉粉替代魚粉的配合飼料對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的影響[D];集美大學;2015年
2 陳庭;雞肉粉替代魚粉飼料中添加包被氨基酸對凡納濱對蝦生長的影響[D];集美大學;2015年
3 齊飛;四種物質對凡納濱對蝦利用植物蛋白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陳詩妍;凡納濱對蝦死后胰蛋白酶的遷移及其對肌肉蛋白的降解作用[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5 殷桂芳;噁喹酸在凡納濱對蝦體內藥動學及對弧菌的體外藥效學[D];上海海洋大學;2015年
6 劉軍;凡納濱對蝦溫棚高位池養(yǎng)殖密度及簡易水質調控措施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5年
7 劉珍;蝦肝腸胞蟲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的建立及其與對蝦生長相關性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5年
8 王剛;凡納濱對蝦免疫基因克隆與合并感染條件下的免疫應答[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9 胡志國;凡納濱對蝦選育基礎群體的建立及生長性狀遺傳參數(shù)的估計[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10 張海濤;鋅源、鋅水平對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生化和免疫指標及組織鋅含量的影響[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357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scyylw/283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