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窄葉突變體dwarf and narrow leaf 1 (dndl1)的基因定位
發(fā)布時間:2022-02-21 13:30
水稻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隨著世界人口不斷的增加和國民土地耕地面積逐年的減少,對于產(chǎn)量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現(xiàn)階段育種家們一直將株型育種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尤其是葉片形態(tài)的研究。到現(xiàn)在為止,諸多研究都集中在卷葉性狀上,但是窄葉性狀也作為葉片形態(tài)的一種,對產(chǎn)量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窄葉使植物群體有更加合理的光照空間,提高了自身的光合作用,最終來提高生物產(chǎn)量。我們通過輻射恢復系品種R225獲得一個穩(wěn)定遺傳的窄葉突變體,以秈稻品種玉香油占和窄葉突變體構建雜交組合,種植F1代,自交收獲F2,考察F2表型,收獲隱性單株群體。1.突變體表型特征分析在同一時間對大田間的突變體和野生型進行表型鑒定,發(fā)現(xiàn)突變體植株呈現(xiàn)矮化特征,且葉片明顯變窄,分蘗較野生型增多,葉片長度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我們對突變體及野生型進行表型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以下結果:突變體株高為77.78cm,比野生型矮28%,具有極顯著差異,突變體劍葉寬只有0.48cm,為野生型的31%。突變體分蘗數(shù)有21.7個,而野生型親本的分蘗數(shù)是15.2個,突變體結實率明顯降低,只有62%,粒長為野生型的95%,而粒寬沒有明顯差異。2.遺傳分析以突變體和秈稻品種...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水稻株型育種的研究進展
1.1.1 水稻株型的定義及育種階段
1.1.2 水稻葉片在株型育種中重要性
1.2 水稻葉形研究進展
1.2.1 與水稻葉片大小相關基因的克隆研究
1.2.2 葉片形狀相關基因的克隆
1.3 水稻窄葉突變體基因的研究進展
1.3.1 水稻窄葉相關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情況
1.3.2 與株高性狀伴隨的基因
1.3.3 與葉片卷曲性狀相關基因
1.3.4 與分蘗性狀相關基因
1.3.5 葉夾角性狀相關基因
1.3.6 窄葉突變體基因在育種上的應用
1.4 水稻葉形突變體的獲得方式
1.4.1 自發(fā)突變
1.4.2 其他突變體
1.5 基因定位中的分子標記選擇
1.5.1 常見的分子標記
1.5.2 InDel標記
1.6 MutMap測序
1.6.1 MutMap原理
1.6.2 MutMap測序使用范圍
1.6.3 MutMap優(yōu)勢
1.6.4 MutMap技術需求
1.7 本實驗的目的及意義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主要試劑和儀器
2.1.1 實驗試劑
2.1.2 主要儀器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實驗材料
2.2.2 F2定位群體的構建
2.2.3 突變體和野生型親本農(nóng)藝性狀考察
2.2.4 突變體及雜交親本的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2.2.5 突變體及野生型親本的CAT活性測定
2.2.6 突變體及野生型親本間SOD活性的測定
2.2.8 DNA的提取
2.2.9 目的基因的初步定位
2.2.10 InDel標記分析
2.2.11 瓊脂糖電泳
2.2.12 目的條帶回收
2.2.13 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的制備
2.2.14 目的片段與pMD19-T載體的連接
2.2.15 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轉(zhuǎn)化目的片段
2.2.16 目的片段質(zhì)粒提取
第3章 結果與分析
3.1 突變體表型鑒定和主要農(nóng)藝性狀分析
3.2 突變體及野生型生理指標的測定
3.4 遺傳分析
3.5 MutMap測序初步定位結果
3.6 InDel標記的開發(fā)
3.7 多態(tài)性InDel標記的篩選
3.8 突變體基因精細定位
3.9 候選基因的篩選
第4章 討論
4.1 水稻第7號染色體上相關窄葉基因的研究分析
4.2 基因定位中存在的問題
4.3 窄葉基因在育種上的應用
4.4 突變體dnal1的研究展望
本實驗主要結論
本實驗創(chuàng)新之處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NARROW AND ROLLED LEAF 2 regulates leaf shape,male fertility, and seed size in rice[J]. Shuangshuang Zhao,Lei Zhao,Fengxia Liu,Yongzhen Wu,Zuofeng Zhu,Chuanqing Sun,Lubin T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6(12)
[2]水稻窄葉突變體nal10的鑒定與基因精細定位[J]. 方云霞,朱麗,潘江杰,余海平,薛大偉,饒玉春,王小虎,石珍源,張棟,祝陽舟,董國軍,曾大力,張光恒,郭龍彪,胡江,錢前. 中國水稻科學. 2015(06)
[3]水稻葉傾角調(diào)控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 朱路平,鄒杰,陳信波. 生命的化學. 2015(04)
[4]水稻窄葉突變體zy17的遺傳分析和候選基因鑒定[J]. 李雪倩,徐冉,段朋根,伍應保,羅越華,李云海. 遺傳. 2015(06)
[5]水稻條紋窄葉突變體nsl1的形態(tài)和生理分析及基因定位[J]. 趙芳明,張永,吳燕茹,王通明,馬玲,楊正林,魏霞,桑賢春,凌英華,王楠,張長偉,何光華. 科學通報. 2014(16)
[6]水稻顯性窄葉突變體Dnal1的鑒定與基因定位[J]. 桑賢春,林婷婷,何沛龍,王曉雯,廖紅香,張孝波,馬玲,何光華.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09)
[7]水稻葉片形態(tài)建成分子調(diào)控機制研究進展[J]. 徐靜,王莉,錢前,張光恒. 作物學報. 2013(05)
[8]水稻窄葉白化突變體nul1的鑒定與基因定位[J]. 王峰,唐彥強,苗潤隆,徐芳芳,林婷婷,何光華,桑賢春. 科學通報. 2012(22)
[9]Recent Progress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in Plant Molecular Breeding[J]. Qiang Gao1,Guidong Yue1,Wenqi Li1,Junyi Wang1,Jiaohui Xu1 and Ye Yin1 1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Shenzhen,Shenzhen 518083,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2(04)
[10]一個新的水稻窄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J]. 李娟,李東宣,甘樹仙,馮德黨,朱騫,熊海波,張小玲,陳麗娟. 分子植物育種. 2011(02)
博士論文
[1]水稻窄卷葉基因NRL1的克隆與功能驗證&水稻雜種弱勢的遺傳機理研究[D]. 胡江.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2
碩士論文
[1]兩類水稻窄葉突變體的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D]. 龍海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6
[2]水稻窄葉多分蘗基因Z37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D]. 秦江曼.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5
[3]水稻窄葉突變體narrow leaf 9(nal9)的基因定位[D]. 周大虎.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4
[4]水稻窄葉基因nal8的精細定位[D]. 孟慶彩.揚州大學 2011
[5]旱稻極窄葉突變體和長穗頸隱性高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D]. 黃志城.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
[6]水稻窄葉突變體nal(t)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D]. 李楠.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37353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水稻株型育種的研究進展
1.1.1 水稻株型的定義及育種階段
1.1.2 水稻葉片在株型育種中重要性
1.2 水稻葉形研究進展
1.2.1 與水稻葉片大小相關基因的克隆研究
1.2.2 葉片形狀相關基因的克隆
1.3 水稻窄葉突變體基因的研究進展
1.3.1 水稻窄葉相關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情況
1.3.2 與株高性狀伴隨的基因
1.3.3 與葉片卷曲性狀相關基因
1.3.4 與分蘗性狀相關基因
1.3.5 葉夾角性狀相關基因
1.3.6 窄葉突變體基因在育種上的應用
1.4 水稻葉形突變體的獲得方式
1.4.1 自發(fā)突變
1.4.2 其他突變體
1.5 基因定位中的分子標記選擇
1.5.1 常見的分子標記
1.5.2 InDel標記
1.6 MutMap測序
1.6.1 MutMap原理
1.6.2 MutMap測序使用范圍
1.6.3 MutMap優(yōu)勢
1.6.4 MutMap技術需求
1.7 本實驗的目的及意義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主要試劑和儀器
2.1.1 實驗試劑
2.1.2 主要儀器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實驗材料
2.2.2 F2定位群體的構建
2.2.3 突變體和野生型親本農(nóng)藝性狀考察
2.2.4 突變體及雜交親本的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2.2.5 突變體及野生型親本的CAT活性測定
2.2.6 突變體及野生型親本間SOD活性的測定
2.2.8 DNA的提取
2.2.9 目的基因的初步定位
2.2.10 InDel標記分析
2.2.11 瓊脂糖電泳
2.2.12 目的條帶回收
2.2.13 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的制備
2.2.14 目的片段與pMD19-T載體的連接
2.2.15 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轉(zhuǎn)化目的片段
2.2.16 目的片段質(zhì)粒提取
第3章 結果與分析
3.1 突變體表型鑒定和主要農(nóng)藝性狀分析
3.2 突變體及野生型生理指標的測定
3.4 遺傳分析
3.5 MutMap測序初步定位結果
3.6 InDel標記的開發(fā)
3.7 多態(tài)性InDel標記的篩選
3.8 突變體基因精細定位
3.9 候選基因的篩選
第4章 討論
4.1 水稻第7號染色體上相關窄葉基因的研究分析
4.2 基因定位中存在的問題
4.3 窄葉基因在育種上的應用
4.4 突變體dnal1的研究展望
本實驗主要結論
本實驗創(chuàng)新之處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NARROW AND ROLLED LEAF 2 regulates leaf shape,male fertility, and seed size in rice[J]. Shuangshuang Zhao,Lei Zhao,Fengxia Liu,Yongzhen Wu,Zuofeng Zhu,Chuanqing Sun,Lubin T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6(12)
[2]水稻窄葉突變體nal10的鑒定與基因精細定位[J]. 方云霞,朱麗,潘江杰,余海平,薛大偉,饒玉春,王小虎,石珍源,張棟,祝陽舟,董國軍,曾大力,張光恒,郭龍彪,胡江,錢前. 中國水稻科學. 2015(06)
[3]水稻葉傾角調(diào)控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 朱路平,鄒杰,陳信波. 生命的化學. 2015(04)
[4]水稻窄葉突變體zy17的遺傳分析和候選基因鑒定[J]. 李雪倩,徐冉,段朋根,伍應保,羅越華,李云海. 遺傳. 2015(06)
[5]水稻條紋窄葉突變體nsl1的形態(tài)和生理分析及基因定位[J]. 趙芳明,張永,吳燕茹,王通明,馬玲,楊正林,魏霞,桑賢春,凌英華,王楠,張長偉,何光華. 科學通報. 2014(16)
[6]水稻顯性窄葉突變體Dnal1的鑒定與基因定位[J]. 桑賢春,林婷婷,何沛龍,王曉雯,廖紅香,張孝波,馬玲,何光華.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09)
[7]水稻葉片形態(tài)建成分子調(diào)控機制研究進展[J]. 徐靜,王莉,錢前,張光恒. 作物學報. 2013(05)
[8]水稻窄葉白化突變體nul1的鑒定與基因定位[J]. 王峰,唐彥強,苗潤隆,徐芳芳,林婷婷,何光華,桑賢春. 科學通報. 2012(22)
[9]Recent Progress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in Plant Molecular Breeding[J]. Qiang Gao1,Guidong Yue1,Wenqi Li1,Junyi Wang1,Jiaohui Xu1 and Ye Yin1 1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Shenzhen,Shenzhen 518083,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2(04)
[10]一個新的水稻窄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J]. 李娟,李東宣,甘樹仙,馮德黨,朱騫,熊海波,張小玲,陳麗娟. 分子植物育種. 2011(02)
博士論文
[1]水稻窄卷葉基因NRL1的克隆與功能驗證&水稻雜種弱勢的遺傳機理研究[D]. 胡江.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2
碩士論文
[1]兩類水稻窄葉突變體的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D]. 龍海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6
[2]水稻窄葉多分蘗基因Z37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D]. 秦江曼.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5
[3]水稻窄葉突變體narrow leaf 9(nal9)的基因定位[D]. 周大虎.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4
[4]水稻窄葉基因nal8的精細定位[D]. 孟慶彩.揚州大學 2011
[5]旱稻極窄葉突變體和長穗頸隱性高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D]. 黃志城.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
[6]水稻窄葉突變體nal(t)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D]. 李楠.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373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6373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