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復理念下初次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的必要性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473.6;R4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威;仇玉蘭;孫品;夏昭林;;幾種常規(guī)實驗室適用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檢測方法原理與應用[J];職業(yè)衛(wèi)生與應急救援;2006年04期
2 張q和;肖波;陳朋果;祝金泉;陳江;呂農華;;基于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的良惡性胸/腹水鑒別診斷模型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年04期
3 童明慶;PCR在常規(guī)實驗室中應適當降溫[J];臨床檢驗雜志;1995年03期
4 李瑋;冉向陽;王縛鯤;劉艷麗;李芳;張然;;野戰(zhàn)(應急)快速檢驗系統A型與常規(guī)實驗室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比對分析[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4年06期
5 李文剛;聶為民;謝楊新;周志平;趙敏;;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對不明原因發(fā)熱的診斷價值[J];傳染病信息;2011年02期
6 方念;張q和;張慧卿;譚新穎;朱萱;呂農華;;基于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的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住院期間死亡預測模型的建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年21期
7 李智;;臨床生化檢驗測量中不確定度的評定[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年35期
8 李瑋;王憲靈;王縛鯤;湯菲;張智慧;;野戰(zhàn)(應急)快速檢驗系統與常規(guī)實驗室生化分析儀結果比對分析[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4年03期
9 李清峰;;新生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早期常規(guī)實驗室指標13例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年21期
10 王樂凱;近紅外定量分析技術在糧食中的應用[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紅妹;趙漢青;包怡華;王洛平;王靜霞;馮燕玲;辛德麗;李鳳蓮;潘君;滕濤;;應用ELISA方法分析肺炎支原體重組P1蛋白與特異抗體的免疫反應[A];第6次全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王瑩;王曉川;俞曄珩;王靜漪;章遷;;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基因型與表型分析[A];2006(第三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兒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王瑩;王曉川;俞曄珩;王靜漪;章遷;;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基因型與表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吳茅;張偉民;林慧君;馬瑛華;樂美平;周永列;單志明;施小桃;;常規(guī)漿膜腔積液圖片細胞調查及質量控制的探討[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檢驗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王謙;侯明;叢雅琴;;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實驗室診斷[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曹健 陳華;提效率 保質量 促服務[N];中國國門時報;2009年
2 記者 石建芬 通訊員 胡振國 胡春葉 王茜;江漢油田研究院加快非常規(guī)實驗室建設[N];中國石化報;2015年
3 王巖 魯檢;山東局科技水平全面提高[N];中國國門時報;2009年
4 王玉峰 朱明;讓技術支撐更加有力[N];中國國門時報;2016年
5 王東 魏廣亮 記者 李娜;夯基礎 高標準[N];吉林日報;2013年
6 本報通訊員 蔣永祥 蘇曉春;守護綠水青山[N];中國國門時報;2015年
7 記者 豐舒濰 通訊員 李新平;國家級皮張(理化)重點實驗室在我市揭牌[N];焦作日報;2011年
8 廣東高明檢驗檢疫局 廣東記者站;山坳里的鵝世界[N];中國國門時報;2012年
9 何浩邋徐貴生;檢力,在“檢、學、研”中提升[N];中國國門時報;2007年
10 段德卿;重視不明原因的發(fā)熱[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向東;快速康復理念下初次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的必要性[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林軍明;腰椎后路融合手術后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的必要性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3 李國蕓;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與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初治失敗的關系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陳靖;常規(guī)實驗室參數數學模型預測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韓慧;572例系統性紅斑狼瘡住院患者臨床病例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王洋;金屬硫蛋白檢測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許潔;142例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8 劉京平;400例首次住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例臨床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王奕文;老年發(fā)熱患者106例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張岱權;過敏性紫癜臨床分析及相關實驗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5888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58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