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水泥基納米膠凝材料滲透性能及孔徑分布試驗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leakage caused by brittle cracking of concrete, a new type of high performance nano-modified cement-based composites (HPNCC). For shor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help of mortar impermeability meter and mercury pressure instrument, the permeability and micro-pore distribution of HPNCC materials under constant water pressure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HPNCC is only 3.64 脳 10 ~ (- 9) cm / h, and its impermeability is more than 10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fiber reinforced cement-based composites (UHTCC) and ordinary concrete, and its micro-pore size is smaller and its structure is dens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fiber reinforced cement-based composites. It has excellent impermeability.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J13B04)
【分類號】:TU59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啟均;;壓蒸法生產(chǎn)高強石膏[J];磚瓦世界;1991年07期
2 王新榮,阮立堅;α-Ca_3(PO_4)_2-C_6H_8O_7-H_2O體系膠凝材料性質(zhì)[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3 段瑜芳;王培銘;楊克銳;;堿激發(fā)偏高嶺土膠凝材料水化硬化機理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1期
4 敖進清;彭毅;全紅;金勝利;楊素波;;支持向量機算法優(yōu)化鈦礦渣膠凝材料組成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6年04期
5 王薇;倪文;張旭芳;劉鳳梅;余佳;;無熟料礦渣粉煤灰膠凝材料強度影響因素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12期
6 丁新榜;趙三銀;趙旭光;黎載波;周曦亞;;幾種來源轉(zhuǎn)爐鋼渣膠凝活性比較的試驗研究[J];水泥;2008年10期
7 張國強;肖國先;郜志海;周慈;;黃金尾礦制備高貝利特相膠凝材料試驗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11期
8 張國志;李順凱;屠柳青;;超早強混凝土配制及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2010年03期
9 姚志通;夏枚生;葉瑛;;粉煤灰基礦聚物材料的研究進展[J];粉煤灰;2010年02期
10 涂平濤;水在氯氧鎂膠凝材料中的運用[J];建筑人造板;199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路國忠;;脫硫石膏的性能研究及其應用[A];房建材料與綠色建筑[C];2009年
2 張旭龍;朱明;黃修林;江海民;丁慶軍;;膠凝材料孔結(jié)構(gòu)與性能的實驗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莊心善;王功勛;田傼;;含工業(yè)廢料加固土的特性研究[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第四屆獲獎工程專欄[C];2005年
4 阮炯正;戰(zhàn)高峰;;如何增大礦物摻合料摻量的研究[A];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和礦物摻合料的研究與工程應用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福田;李義凱;李召峰;張同生;;復合激發(fā)劑活化多組分鋼渣膠凝材料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周世華;董蕓;肖開濤;林育強;;膠凝材料與混凝土體積穩(wěn)定性的研究[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阮燕;方坤河;曾力;吳定燕;;水泥基膠凝材料的溶蝕機理研究[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肖力光;王思宇;雒鋒;;鎂渣資源化研究及現(xiàn)狀分析[A];房建材料與綠色建筑[C];2009年
9 孫恒虎;李化建;;一種新型生態(tài)綠色建材——凝石[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文梓蕓;殷素紅;尹芪;代新祥;郭文瑛;吳國林;龍志強;;堿硅酸反應和堿激發(fā)膠凝材料的基本規(guī)律與原理[A];第十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朝明;水泥定義和分類[N];中華建筑報;2007年
2 駐廣東記者 方箏 通訊員 宋府生;廣州新型稠化砂漿膠凝材料研發(fā)取得突破性進展[N];中國建材報;2008年
3 舜理;凝石技術(shù)向全面產(chǎn)業(yè)化進軍[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4 趙軻;干粉砂漿組成及選擇分析[N];中國建材報;2008年
5 記者 張紅;廣東企業(yè)生產(chǎn)出稠化砂漿膠凝材料[N];中國建材報;2007年
6 本報通訊員 廖云 農(nóng)慶莊;黃河廢沙有望變廢為寶成新型原料[N];中國水利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葉昌元;凝石,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的技術(shù)[N];中國建設(shè)報;2006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李學亮;凝石技術(shù):為循環(huán)經(jīng)濟開道[N];經(jīng)理日報;2006年
9 周衛(wèi)國 河北省墻改節(jié)能辦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周伊琳 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yè)大學研究生;建筑承重墻板的應用與探索[N];中國建設(shè)報;2006年
10 同濟大學 王培銘 張國防;建筑保溫砂漿的研究進展[N];中國建材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明;硅鋁基膠凝材料固化特性及耐久機理[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2 黎鵬平;膠凝材料組成與鋼筋混凝土氯離子腐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羅忠濤;水泥基鈣—硅鋁質(zhì)復合材料水化機理及協(xié)同效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苗苗;膠凝材料組成和溫度對補償收縮混凝土變形性能的影響[D];清華大學;2012年
5 肖佳;水泥—石灰石粉膠凝體系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張吉秀;活化煤矸石及其膠砂混凝土對鋼筋腐蝕行為的影響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7 蘇安雙;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縮性能及開裂趨勢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朱艷超;高流態(tài)超早強固化材料的機理與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9 代奎;礦渣粉煤灰混合膠凝體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10 李固華;納米材料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立瑛;脫硫石膏基鋼渣膠凝材料的研制[D];濟南大學;2010年
2 王曉東;CaO-Al_2O_3-P_2O_5系膠凝材料的設(shè)計、制備、表征與性能研究[D];深圳大學;2013年
3 雒鋒;少熟料鎂渣膠凝材料的研究及應用[D];吉林建筑工程學院;2010年
4 曹曉梅;紙廠白泥制備氧化鈣膠凝材料的特性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5 郭璞;黃河淤泥激活、固化及其粘土基膠凝材料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華天星;再生膠凝材料改性及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7 劉正龍;生態(tài)混凝土低堿度膠凝材料研究[D];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4年
8 田亞坡;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在水泥和輔助性膠凝材料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9 楊長利;干混砂漿專用膠凝材料的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10 陳嘉奇;水泥基膠凝材料中Thaumasite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366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43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