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桿浮子式波浪能裝置水動力性能的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6 17:51
本文針對我國能流密度的特點,設計了一種滑桿振蕩浮子式波浪能裝置,該裝置由浮子、滑桿、底座、能量轉換系統(tǒng)組成,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成本低廉。為研究此裝置的水動力性能,先后在二維、三維水槽中開展了物模試驗。本文介紹了裝置的整體設計,檢測了不同波高、不同周期的入射波作用下,模型在不同負載下獲得的液壓能,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獲得模型的俘獲寬度比和負載曲線,并通過與普通浮子物模試驗的試驗數(shù)據(jù)比較,得出該滑桿浮子式波浪能裝置擁有較高的俘獲寬度比并具有良好的水動力學性能的結論,明確了浮子質量、入射波波高、入射波周期和負載是決定裝置水動力學性能的關鍵。
【文章來源】:船舶力學. 2020,24(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周期—最優(yōu)負載
負載—俘獲寬度比
圖3 周期對俘獲寬度比的影響如圖3所示,在同波高不同周期入射波作用下,隨著入射波周期逐步增大,浮子的俘獲寬度比先減小后增大再減小,最大俘獲寬度比出現(xiàn)在T=1.4 s左右,η=4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00 kW鷹式波浪能發(fā)電裝置“萬山號”實海況試驗[J]. 盛松偉,王坤林,吝紅軍,張亞群,游亞戈,王振鵬. 太陽能學報. 2019(03)
[2]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利用與技術進展[J]. 劉偉民,麻常雷,陳鳳云,劉蕾,葛云征,彭景平,吳浩宇,王泉斌. 海洋科學進展. 2018(01)
[3]多點直驅式波浪能發(fā)電系統(tǒng)浮子陣列的模型分析及數(shù)值模擬[J]. 楊紹輝,何光宇,何宏舟,王鳳銀.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5(09)
[4]液壓式波浪能裝置能量轉換系統(tǒng)研究[J]. 張亞群,于龍飛,盛松偉,游亞戈. 太陽能學報. 2014(10)
[5]10kW漂浮點吸收直線發(fā)電波力裝置[J]. 吳必軍,刁向紅,王坤林,游亞戈,張運秋,孫洲平,肖陽,胡國葆,賈海媛,諶瑾. 海洋技術. 2012(03)
[6]海洋能發(fā)電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J]. 游亞戈,李偉,劉偉民,李曉英,吳峰.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2010(14)
博士論文
[1]振蕩浮子式波浪發(fā)電裝置的水動力學特性研究[D]. 馬哲.中國海洋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fā)電裝置物理模型試驗研究[D]. 薛坤.中國海洋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68698
【文章來源】:船舶力學. 2020,24(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周期—最優(yōu)負載
負載—俘獲寬度比
圖3 周期對俘獲寬度比的影響如圖3所示,在同波高不同周期入射波作用下,隨著入射波周期逐步增大,浮子的俘獲寬度比先減小后增大再減小,最大俘獲寬度比出現(xiàn)在T=1.4 s左右,η=4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00 kW鷹式波浪能發(fā)電裝置“萬山號”實海況試驗[J]. 盛松偉,王坤林,吝紅軍,張亞群,游亞戈,王振鵬. 太陽能學報. 2019(03)
[2]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利用與技術進展[J]. 劉偉民,麻常雷,陳鳳云,劉蕾,葛云征,彭景平,吳浩宇,王泉斌. 海洋科學進展. 2018(01)
[3]多點直驅式波浪能發(fā)電系統(tǒng)浮子陣列的模型分析及數(shù)值模擬[J]. 楊紹輝,何光宇,何宏舟,王鳳銀.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5(09)
[4]液壓式波浪能裝置能量轉換系統(tǒng)研究[J]. 張亞群,于龍飛,盛松偉,游亞戈. 太陽能學報. 2014(10)
[5]10kW漂浮點吸收直線發(fā)電波力裝置[J]. 吳必軍,刁向紅,王坤林,游亞戈,張運秋,孫洲平,肖陽,胡國葆,賈海媛,諶瑾. 海洋技術. 2012(03)
[6]海洋能發(fā)電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J]. 游亞戈,李偉,劉偉民,李曉英,吳峰.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2010(14)
博士論文
[1]振蕩浮子式波浪發(fā)電裝置的水動力學特性研究[D]. 馬哲.中國海洋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fā)電裝置物理模型試驗研究[D]. 薛坤.中國海洋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686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326869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