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政治背景下體育的曲線發(fā)展研究(1880-1937)
發(fā)布時間:2021-01-22 10:50
近代中國的政治訴求是為追求國家獨立自強。從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開始,有識之士就開始了利用西方先進物質(zhì)文化抵抗外敵的征程。雖然體育早已由傳教士傳入中國,但直到軍國民思想興起才引起國人關(guān)注,清朝末年即1880年軍國民教育思想萌芽,體育在這時作為軍國民教育實施的內(nèi)容受到部分利用。本文是以這一時期體育開始受國人重視的時間為起點至1937年國術(shù)與體育之爭論結(jié)束,二者走向融合為止進行研究。之所以選擇這一時期,是因為1880年至1937年是近代中國社會政治對體育發(fā)生影響的較為典型的時期,這段時期由于列強侵略,國人利用體育救亡圖存,或當作推翻封建統(tǒng)治的革命工具。這一時期近代中國的政治運動包括軍國民教育的實施、辛亥革命、國術(shù)與體育之爭以及新文化運動,西洋體育在這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之下得以傳入,被國人重視,作為“強國保種”的工具或革命工具被提倡。也正是這樣的政治愿望,體育得以曲線而緩慢的發(fā)展。這段時期每一次威脅到中國政治統(tǒng)治的事件,都給體育帶來了得以在中國發(fā)展的機會: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隨即倡導軍國民體育,大量體育項目涌入中國;維新派為求變法提倡“尚武”、“強國保種”;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統(tǒng)治大倡...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體育與近代中國社會政治關(guān)系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一、軍國民教育思潮下體育的傳入(1880-1918)
1、軍國民教育政策之興起
2、軍國民體育之發(fā)展
3、“軍國民主義”與文學政治之牽連
4、軍國民體育之影響
二、基督教青年會之體育的傳播(1895-1928)
1、體育真義初現(xiàn)
2、近代中國體育走向世界
三、國術(shù)與西洋體育之爭(1915-1937)
1、中西文化差異成為國術(shù)與體育論爭之原因
2、國術(shù)之興起
3、國術(shù)與體育從激烈論爭走向融合
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之體育發(fā)展(1919-1927)
1、新文化思潮下外來體育思想之興起至轉(zhuǎn)化
2、新文化運動時期女子身體解放
五、體育對近代中國社會政治影響概述
1、西洋體育在近代中國的興起
2、西洋體育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
3、西洋體育的傳播激勵民族自強運動的發(fā)展
4、西洋體育促進中國“尚武”思潮
5、體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
第三部分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的身體觀念[J]. 趙方杜. 蘭州學刊. 2011(06)
[2]西方體育起源之爭與身體維度解析[J]. 高強. 體育學刊. 2010(12)
[3]體育強國的歷史尋脈——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強國”夢的體育路徑選擇[J]. 田標,唐永干.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4]中國古代身體觀的十個面相[J]. 張再林. 哲學動態(tài). 2010(11)
[5]近代中國女性解放歷程的嬗變特點及原因[J]. 劉芙君.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6]五四時期學校體育思想之探析[J]. 劉麗. 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 2009(01)
[7]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事業(yè)[J]. 陳名實. 中國宗教. 2008(07)
[8]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體育[J]. 任春艷.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8(04)
[9]重讀近代中國:身體史的另類視角——評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年》[J]. 劉宗靈. 社會科學評論. 2008(01)
[10]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一種倫理學視角[J]. 王天孜.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博士論文
[1]清末民初新式體育的傳入與嬗變[D]. 陳晴.華中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93096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體育與近代中國社會政治關(guān)系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一、軍國民教育思潮下體育的傳入(1880-1918)
1、軍國民教育政策之興起
2、軍國民體育之發(fā)展
3、“軍國民主義”與文學政治之牽連
4、軍國民體育之影響
二、基督教青年會之體育的傳播(1895-1928)
1、體育真義初現(xiàn)
2、近代中國體育走向世界
三、國術(shù)與西洋體育之爭(1915-1937)
1、中西文化差異成為國術(shù)與體育論爭之原因
2、國術(shù)之興起
3、國術(shù)與體育從激烈論爭走向融合
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之體育發(fā)展(1919-1927)
1、新文化思潮下外來體育思想之興起至轉(zhuǎn)化
2、新文化運動時期女子身體解放
五、體育對近代中國社會政治影響概述
1、西洋體育在近代中國的興起
2、西洋體育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
3、西洋體育的傳播激勵民族自強運動的發(fā)展
4、西洋體育促進中國“尚武”思潮
5、體育的發(fā)展推動近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
第三部分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的身體觀念[J]. 趙方杜. 蘭州學刊. 2011(06)
[2]西方體育起源之爭與身體維度解析[J]. 高強. 體育學刊. 2010(12)
[3]體育強國的歷史尋脈——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強國”夢的體育路徑選擇[J]. 田標,唐永干.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4]中國古代身體觀的十個面相[J]. 張再林. 哲學動態(tài). 2010(11)
[5]近代中國女性解放歷程的嬗變特點及原因[J]. 劉芙君.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6]五四時期學校體育思想之探析[J]. 劉麗. 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 2009(01)
[7]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事業(yè)[J]. 陳名實. 中國宗教. 2008(07)
[8]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體育[J]. 任春艷.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8(04)
[9]重讀近代中國:身體史的另類視角——評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年》[J]. 劉宗靈. 社會科學評論. 2008(01)
[10]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一種倫理學視角[J]. 王天孜.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博士論文
[1]清末民初新式體育的傳入與嬗變[D]. 陳晴.華中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930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930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