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政治經濟論文 >

我國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2-09 13:23
【摘要】: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應該是勞動者利益的當然代表者,為勞動者的利益訴求和資方進行談判,在勞資關系中扮演重要的平衡勞資地位和實力的角色。工會經費就是這一系列工會運作的物質基礎,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就是保障工會經費的制度基礎。工會最初在我國建立時是主要是政治工具,是團結工人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必須力量,其被賦予的制度作用要大于其對社會經濟作用。我國曾經實行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企業(yè)缺乏經營自主權,國家、集體、個人利益被假設為相互統(tǒng)一,工會也作為主體利益統(tǒng)一關系的一個角色,在利益統(tǒng)一體下并不享有獨立自主的地位,更不能且不需要進行工人群體的維權活動,工會因此喪失了工人代表權的邏輯依據。在近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工會制度并未相應地改革;其經費負擔制度也完全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經費主要由用人單位負擔。此制度已經直接、嚴重影響到深化改革的事業(yè)。在這種背景下,本文通過研究我國的工會以及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內容和理論基礎發(fā)現:在我國,工會擁有巨大的經費支持,工會會員人數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改革開放持續(xù)深入的轉型期內,勞資之間沖突不斷,勞動關系的調整模式殘缺而低效,“強大而富有”的工會卻沒有在勞資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一方面不能經常、有效地代表勞動者表達和爭取正當訴求,另一方面在工人群體事件中沒有始終站在勞動者一方做出與自身職責相符合的維權行為。工人群體對工會也沒有產生應該有的歸屬感,工會軟弱無力甚至在有些情況下成為了資方的“代言人”。本文在界定以上問題之后,通過比較法研究方法,尋找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的工會經費制度經驗以及國際公約的運行通則,來為我國的工會經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通過引入案例分析考察,發(fā)現現實中的工會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代表工人群體、積極維權的作用。因此認為工會必須做出改變。通過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國工會經費制度中的理論和實踐悖論,特別是:現行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已經不適合勞資關系現狀,資方的“不當勞動行為”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和地區(qū)為我們提供了什么啟示和經驗,我國相關改革中的目標和解決工會經費制度問題的方案和建議。通過以上分析研究,本文的框架和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部分,首先分析工會經費及獨立性的重要性。其中首先明確工會經費的含義和法律屬性,以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之外的法律框架內分析工會經費的特點,這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內容之一;進而提出、分析工會經費的獨立性及其重要影響,通過工會經費問題的重要性以影射工會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我國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的主要內容、理論依據及演變和實施方式。經費負擔的主要內容包括:《工會法》第42條的規(guī)定。經費收繳制度主要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國家稅務總局2005年聯(lián)合發(fā)布的通知:總工發(fā)[2005]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經費稅前扣除管理的通知》。我國現在的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的形成有其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歷史原因。在現今深化改革與社會轉型期,依然保留了許多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作模式以及思維觀念。第三部分,對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地區(qū)的工會經費制度進行比較,結合我國尚未加入的國際勞工組織98號、87號公約,運用經驗、邏輯分析發(fā)達國家工會經費制度和“國際通則”對我國工會經費負擔制度和收繳制度改革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第四部分,從理論層次深入探討我國現有工會經費制度的理論和邏輯,并分析現有理論的邏輯悖論。提出我國工會經費導致的重大問題,特別是是否構成“不當勞動行為”的問題。最后,結合現實案例進行經驗考察,分析現有經費制度是否導致工會成為“既得利益者”,又如何影響了工會應有職能的發(fā)揮。第五部分,對我國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提出改革建議。在服從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基礎上首先厘清制度邏輯;其次,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相應的改革目標,即切斷資方和工會經濟關系并重建工會經費制度模式;再者,進一步提出改革的方案:一是針對2%經費繳納制度,二是工會取信于工人,需要系列的配套制度改革。綜上分析以為我國工會經費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本文在闡述我國工會經費制度問題和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完善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方面的改革方案,即切斷資方與工會的經濟關系,建立以會員繳納為主、財政補貼為輔的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通過逐漸過渡性的改變“費改稅”模式以及一系列其他制度的配合改革,是我國工會改革成為經濟、社會改革的突破口。通過以上研究,本文發(fā)現:我國工會經費負擔與收繳制度,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中“職工是企業(yè)的主人,用人單位與職工利益統(tǒng)一性”的基本假設和制度基礎上的。在我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建設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社會經濟關系已有重大變化、勞資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下,由用人單位負擔部分工會經費,是顯然違背市場經濟的邏輯和規(guī)律的。這種制度安排,嚴重損害了工會的應有角色、職能,妨礙其成為勞動者的利益代表著、維護者,甚至構成了中國特色的“不當勞動行為”,應當進行深刻改革。據此,本文主張: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國應當尊重和服從市場經濟中工會角色、職能的相關邏輯,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對我國工會經費負擔和收繳制度,進行重大改革。本文的研究依然有許多的不足。本文研究中不足表現在:理論邏輯分析不夠透徹、第一手實證調查材料缺乏;缺少足夠的市場經濟國家的關于工會經費方面的原始資料。工會經費只是工會改革的一小部分,但卻是工會改革的最為關鍵的突破口,在未來的研究學習和工作實踐中還有許多值得探討和分析的問題。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41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于工會會費問題答讀者問[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09期

2 葉四明,李明安;一個依法撥繳工會經費的民營企業(yè)[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12期

3 任光發(fā);管好用活工會經費“五到位”[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12期

4 張良金;工會干部要講良心[J];中國工運;2002年02期

5 曾鐵球;簡談做好工會辦公室工作[J];中國工運;2002年02期

6 馬月山;我任鎮(zhèn)工會主席這一年[J];中國工運;2002年02期

7 敖大倫;國企租賃員工不應被工會組織拒之門外[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8 天文;犯了錯誤的職工遇到困難工會也應幫助解決[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9 李新中;工會干部轉變作風要做到“三個第一”[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10 劉工;工會活動不能媚俗[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毅;;促進勞動者體面勞動、尊嚴生活工會要念好維權三字經[A];湖南省工人運動研究會五屆三次理事會交流材料[C];2010年

2 王艷輝;;工會組織如何促進體面勞動的實現[A];湖南省工人運動研究會五屆三次理事會交流材料[C];2010年

3 李新濤;;工會組織如何為構建和諧企業(yè)發(fā)揮作用[A];經濟生活——2012商會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4 俞南平;;關于貴州省工會源頭參與機制建立及運行情況的專題調查報告[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平;;淺談工會在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中的作用[A];發(fā)展篇——上?萍枷到y(tǒng)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會論文選編第十輯[C];2004年

6 呂國珍;;論現代企業(yè)工會如何實現自身價值[A];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陳詩達;;強化工會協(xié)調勞動關系的對策思考[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8 陳詩達;;工會組織發(fā)展及職能發(fā)揮展望[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9 李由;;社會經濟轉型與工會的職能定位和職工的權益保護[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冷培紅;;工會干部素質的提高——開展好工會思想工作的前提[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長山;應充分發(fā)揮工會的監(jiān)督作用[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7年

2 楊鵬飛;工會強弱決定工資高低[N];中國財經報;2007年

3 通訊員 宋宇芳;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工會成立[N];中國電力報;2006年

4 記者 郝宏升 通訊員 凌瑋;河南省電力公司工會成立[N];中國電力報;2006年

5 陳兆平;工會經費地稅部門統(tǒng)一代征[N];成都日報;2007年

6 王喜坤;改制企業(yè)工會履行基本職責的思考[N];赤峰日報;2006年

7 記者 江平;紅山區(qū)工會總數突破500個[N];赤峰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董克偉;外企工會應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N];中國改革報;2006年

9 姜雪麗;浙江40家麥當勞分店年底前將全部建立工會[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許曉軍。ㄗ髡呦抵袊鴦趧雨P系學院工會學系副教授);工會要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齊凌云;政黨、工會與階級基礎[D];復旦大學;2005年

2 吳同;以法治勞?[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亞清;高績效工作系統(tǒng)、工會與管理層關系氛圍以及雇傭關系氛圍的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4 李錦峰;國民黨治下的國家與工人階級,,1924-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5 鐘立秋;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的工人階級問題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趙威;1956-1957年工人異動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7 毛光烈;農民工社會保障實踐中的合作問題分析[D];上海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作佳;工會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蔡偉;論轉型期我國工會組織的職能[D];吉林大學;2005年

3 賈珍榮;我國職業(yè)球員工會基礎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尹懷志;日本企業(yè)內部工會產生原因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5 陳暉;我國工會角色的缺位、錯位與歸位[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賈晉鵬;新時期我國工會發(fā)展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7 歸鴻倩;天津市工會幫扶工作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劉美霞;論英國工會對國有化的態(tài)度[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李麗云;工會社會工作的實務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10 徐群;高職院校工會工作評估探析[D];天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694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3694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4df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