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信息技術行為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選題:信息技術 + 行為認知 ; 參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摘要】: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和439份調研數(shù)據(jù),運用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系統(tǒng)分析了農戶對信息技術的主觀認知、態(tài)度及行為選擇,研究表明:農戶對使用信息網絡的認知強度從高到低依次是生存理性、經濟理性和價值理性,同時,農戶使用計算機、手機信息網絡的認知、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對其行為意向具有直接影響,這充分反映出信息技術的使用在提升傳統(tǒng)人力資本、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Abstract]:Based on planning behavior theory and 439 survey dat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farmers' subjectiv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choice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gnitive intensity of farmers to use information network from high to low is survival rationality,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meanwhile,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farmers using computer and mobile information network. Subjective norm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human capital, organization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商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JUSRP1069) 江南大學自主科研計劃重點項目(JUSRP51325A)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BK2012126)
【分類號】:F325.14;F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建華;李錄堂;;不同類型農民認知的結構要素研究——基于對信息技術型人力資本集成手段的考量[J];農村經濟;2011年07期
2 曠宗仁;左停;;我國農民認知與行為改變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蘊慧;李錄堂;王征兵;孫浩杰;;淺議新時期村干部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作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9期
2 韋志揚;;我國農戶技術采用行為研究概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0期
3 劉香坤;姬玉梅;;未確知有理數(shù)在農業(yè)生產結構調整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1期
4 李錄堂;人力資本化的農地家庭承包和承租經營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導報;2004年01期
5 南靈,張大海;農村家庭養(yǎng)殖中風險管理方式的經濟學分析[J];科技導報;2005年06期
6 何偉;;農業(yè)產業(yè)化中農戶經營風險因素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9年06期
7 張潔,王倩,董應才,吳曉利;淺論學術期刊人力資源激勵機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4年07期
8 王建華;李錄堂;;不同類型農民認知的結構要素研究——基于對信息技術型人力資本集成手段的考量[J];農村經濟;2011年07期
9 曹彬;張德倉;李穎麗;張建軍;;芻議現(xiàn)代農業(yè)推廣中的農民行為問題[J];農業(yè)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10 石明權;潘正茂;陳宏;;淺析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yè)科技管理;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寇明婷;李錄堂;;農村勞動關系初探[A];社會科學界第二屆陜西省2008學術年會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論壇——“新農村建設與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專題論文集[C];2008年
2 李錄堂;薛繼亮;王建華;;農民創(chuàng)業(yè)激勵研究[A];社會科學界第二屆陜西省2008學術年會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論壇——“新農村建設與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專題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延敏;中國農戶借貸行為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年
2 潘洪剛;農業(yè)高科技創(chuàng)業(yè)投資風險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3 張美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中;高端特色品牌農業(yè)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5 王建華;農戶經營改造的信息技術型人力資本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6 馬瑛;基于農戶行為的新疆南疆棉農生產與土地退化關系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暢小艷;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中增加值核算與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2 郝麗霞;農村人力資本非農化補償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年
3 方偉;“一線兩帶”區(qū)域特色農業(yè)發(fā)展激勵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年
4 楊小康;天柱縣農業(yè)推廣現(xiàn)狀與對策[D];貴州大學;2006年
5 馮明俠;農村家庭戶主型經營管理人才成長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6 韋吉飛;農村人力資本型組織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7 寇明婷;農村勞動關系探討[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8 卓娜;賽罕區(qū)農戶蔬菜生產經營行為的實證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劉智元;農業(yè)創(chuàng)新擴散視角中農民學習力問題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崔永健;高校后勤改革中員工激勵問題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華;李錄堂;;農戶經濟改造的新動力機制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08期
2 徐勇;;如何認識當今的農民、農民合作與農民組織[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高啟杰;農業(yè)技術推廣中的農民行為研究[J];農業(yè)科技管理;2000年01期
4 蔣建科,譚英,陳宏;論媒體傳播對農業(yè)科技推廣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池澤新;農戶行為的影響因素、基本特點與制度啟示[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03年05期
6 宋圭武;農戶行為研究若干問題述評[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2年04期
7 陳銘恩,溫思美;我國農戶農業(yè)投資行為的再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4年02期
8 曠宗仁;左停;;我國農民認知與行為改變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6年04期
9 曠宗仁;左停;;不同類型農民的認知行為發(fā)展特點分析[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9年05期
10 奉公,周瑩瑩,何潔,董炳艷;從農民的視角看中國農業(yè)科技的供求、傳播與應用狀況[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慧軍;中國農業(yè)推廣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成林;劉學明;李憶;仇明全;;供應鏈管理實施與組織績效的關系實證分析[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8年01期
2 張楠;郭迅華;陳國青;;信息技術初期接受擴展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年09期
3 余福茂;曾鳴;;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王智寧;吳應宇;葉新鳳;;員工知識共享的計劃行為模型:基于江蘇高科技企業(yè)問卷調查的分析[J];情報雜志;2011年03期
5 李則余;余偉;廖振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意愿研究——基于江西工業(yè)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意愿調查[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3期
6 張鼐;周年喜;;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年11期
7 穆榮;張同建;;我國企業(yè)信息化建設與知識轉化的相關性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0年06期
8 陸敬筠;仲偉俊;朱曉峰;;電子政務服務公眾參與模型及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0年08期
9 張潔;章雪巖;易明;;ERP環(huán)境下的技術采納模型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03期
10 沈蘇彥;;國外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旅游者行為研究綜述[J];商業(yè)經濟;2011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愛卿;;行為責任歸因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張首芳;;“結構方程模型”在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崔雪蓮;;影響武漢市高中學生吸煙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4 李國鑫;王民;;企業(yè)員工、任務與信息技術的匹配度:維度和影響因素分析[A];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樊勤攀;;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陳崇娟;;論信息技術在學術交流中的應用[A];信息時代的學術交流——中國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黃修立;;信息技術在企業(y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會刊[C];2009年
8 吳立新;朱旺喜;張瑞新;;數(shù)字礦山與中國礦山未來發(fā)展[A];煤炭資源高效綠色開采與數(shù)字礦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琳;;信息技術與土地利用規(guī)劃、基本農田保護[A];2006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黃建明;陳敬;;構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臺[A];普適計算及其軟件新技術——第三屆長三角計算機科技論壇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郭廣智;讓信息技術惠及下一代[N];黃南報;2009年
2 嚴明;信息技術為礦業(yè)插翅[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3 東平明湖中學 趙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N];學知報;2010年
4 張安;科技托起東北工業(yè)的未來[N];中國計算機報;2003年
5 王耀光;信息技術物流業(yè)的根本[N];國際商報;2000年
6 方軍;一場偉大的爭吵:IT不再重要?[N];經濟觀察報;2003年
7 ;著名專家縱論信息化[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8 王淼;科技創(chuàng)造價值[N];中國郵政報;2007年
9 記者 魏雅婷;個人金融業(yè)務信息技術大有用武之地[N];金融時報;2006年
10 熊建 任成琦;信息技術:助推中西部教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俞楓;以動態(tài)能力為中介的信息技術驅動的企業(yè)戰(zhàn)略轉型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2 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釗;森林資源災害應急機制及應急智能決策系統(tǒng)構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4 高靜學;政務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李應博;我國農業(yè)信息服務體系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師專業(yè)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葉春;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與模型方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代宏坤;信息技術采納時間的決策模型及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劉璞;電子商務應用對企業(yè)營銷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彭彥敏;上市公司收益質量測量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羿;供應鏈成員間知識共享意圖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伍政文;員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劉學明;供應鏈管理實施對組織績效影響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任萍;基于理性行為理論的銷售人員隱性知識分享行為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5 周振波;認知視角的企業(yè)文化影響企業(yè)信息化績效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孫琳;國民信息能力素質與基礎素質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趙志剛;消費者國家文化特征對其網上購物接受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8 崔貴愛;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教學整合模式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李淑梅;信息技術與初中數(shù)學課程整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隋紅嬙;對語文教學中的網絡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104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xxjj/201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