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師聲譽與新股發(fā)行抑價——來自我國資本市場的最新證據(jù)
本文選題:審計師聲譽 + 新股發(fā)行抑價; 參考:《蘭州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摘要】:本文以我國2006年6月-2010年6月首發(fā)上市的538家公司為樣本,實證研究審計師聲譽與新股發(fā)行抑價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1)用"國際四大"作為良好聲譽審計師的替代變量時,審計師的良好聲譽可以顯著地降低客戶的新股發(fā)行抑價程度,提高股票發(fā)行價格;(2)用"全國大所"作為良好聲譽審計師的替代變量時,盡管結果不顯著,但審計師聲譽與客戶的新股發(fā)行抑價率仍然成反向變動關系。這些證據(jù)表明,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審計師聲譽已經(jī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新股發(fā)行發(fā)行抑價的作用,而國際四大的聲譽遠比本土大所更能有效發(fā)揮這一作用。
[Abstract]:Taking 538 companies listed in China from June 2006 to June 2010 as sampl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or reputation and underpricing of new stock issu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Big four International" is used as a substitute variable for good reputation audi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or reputation and 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is studied. The auditor's good reput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gree of underpricing of the new issue of the client, raise the issuing price of the stock.) when "National Institute" is used as the substitute variable for the good reputation auditor, although the results are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auditor reputation and the underpricing rate of the new issue of the customer are still in reverse change. These evidences show that auditor reputation has been able to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duce underpricing of new shares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four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s are far more effective than local ones.
【作者單位】: 東北財經(jīng)大學會計學院;
【分類號】:F224;F239.4;F832.5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蔡超,鄧敏卿;基于聲譽機制的證券市場舞弊治理[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艷艷;政府管制、所有權安排與會計師事務所選擇[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春波;投資銀行聲譽與IPO抑價:中國股票市場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2 胡國生;中國股市IPOs行為抑價分析[D];重慶大學;2006年
3 曾君成;中國證券市場審計需求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4 鄔江;投資者行為決策對IPOs抑價的影響[D];重慶大學;2006年
5 曹麗華;基于中國審計市場的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問題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楊婷;上市公司IPO定價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孝華;趙煒科;劉星;;我國股票發(fā)行審批制與核準制下IPO定價效率的比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2 李明輝;;代理成本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基于中國IPO公司的研究[J];經(jīng)濟科學;2006年03期
3 劉峰;周福源;;國際四大意味著高審計質量嗎——基于會計穩(wěn)健性角度的檢驗[J];會計研究;2007年03期
4 漆江娜,陳慧霖,張陽;事務所規(guī)!て放啤r格與審計質量——國際“四大”中國審計市場收費與質量研究[J];審計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林;劉洋;;中國股市IPO抑價與上市公司內在價值關系——基于分位數(shù)回歸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教育;2009年03期
2 張強勁;陶雪飛;陳芬菲;;不同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新股申購投資隨機模擬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2期
3 王新宇;趙紹娟;;基于隨機邊界與分位回歸的我國新股發(fā)行定價行為[J];系統(tǒng)工程;2008年04期
4 趙威;王春峰;房振明;;訂單驅動市場流動性風險與新股發(fā)行抑價關系[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5 曾昭志;;投資者博弈對新股發(fā)行抑價率影響分析[J];全國商情(經(jīng)濟理論研究);2007年08期
6 楊勝剛;曾明賢;;中國A股“HOT ISSUE”現(xiàn)象的實證檢驗[J];證券市場導報;2006年02期
7 金曉斌;吳淑琨;陳代云;;投資銀行聲譽、IPO質量分布與發(fā)行制度創(chuàng)新[J];經(jīng)濟學(季刊);2006年01期
8 李妍;;董事會結構與新股發(fā)行抑價關系的實證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連軍;薛云奎;;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聲譽與審計質量溢價的經(jīng)驗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菁;我國新股發(fā)行制度與IPO抑價關系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童瑩;審計師辭聘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481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sjlw/194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