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司債券違約及其剛性兌付的經濟后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9 08:20
本文關鍵詞:我國公司債券違約及其剛性兌付的經濟后果研究
【摘要】:2014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不斷升級,從私募到公募,從民企到國企甚至到央企……其中,超日債宣告了我國債券市場“零違約”和“剛性兌付”兩大神話的破滅,天威債首創(chuàng)國企債券違約和首例銀行間市場違約兩個歷史,二重債也成為了中國史上首例央企債違約。國企、央企“信仰神話”的破滅也令投資者驚醒。此前一直沒有出現(xiàn)實質性違約,原因都在于“剛性兌付”游戲的持續(xù)上演,地方政府、主承銷商、擔保方以及銀行等出面兜底維持了“剛性兌付”的格局。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銀行、信托、證券等各類理財產品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債市也整體向好,國債、政府債、公司債等信用債依舊受歡迎。同時,違約現(xiàn)象也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剛性兌付所產生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不僅違背了市場參與者的基本原則,還使得金融產品風險和收益不匹配。基于這一研究背景,長遠來看,打破債券市場剛性兌付是必然的。如何解決“債券違約”與“剛性兌付”問題將是本文研究的關鍵。本文在廣泛搜索,查閱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案例研究和事件研究等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債券違約為條件,剛性兌付作為研究目標,分別從公司、行業(yè)、市場三個層面對比分析事件前后的經濟后果,并對剛性兌付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以進一步增進對剛性兌付問題的理解,通過研究,本文認為:我國債券市場應當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合理打破剛兌,退出政府干預回歸債市常態(tài)化,順應各產品風險的釋放,使部分信用風險事件在市場的調控下“自然發(fā)生”,讓每一個市場主體遵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自擔風險”的原則,從而對今后公司債違約事件及其剛性兌付問題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公司債券 債券違約 剛性兌付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緒論9-20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義10-11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1-18
- 一、國內文獻綜述11-14
- (一)信用價差的相關研究11-12
- (二)剛性兌付的相關研究12-13
- (三)政府行為的相關研究13-14
- 二、國外文獻綜述14-17
- (一)信用價差的相關研究14-15
- (二)剛性兌付的相關研究15-16
- (三)政府行為的相關研究16-17
- 三、研究述評17-18
- 第三節(jié)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18-20
- 一、研究內容18-19
- 二、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方法20-25
- 第一節(jié) 相關定義界定20-22
- 一、債券違約的界定20-21
- (一)債券違約的定義20
- (二)債券違約的主要特點及成因20-21
- 二、剛性兌付的界定21-22
- (一)剛性兌付的含義21
- (二)剛性兌付的動機21-22
- 第二節(jié) 信用價差理論22-23
- 第三節(jié) 信息不對稱理論23-24
- 第四節(jié) 風險收益匹配原則24-25
- 第三章 我國債券市場的發(fā)展概況及行業(yè)背景分析25-29
- 第一節(jié) 我國債券市場的發(fā)展概況及光伏行業(yè)概況25-26
- 第二節(jié) 我國債券違約的現(xiàn)狀分析26-27
- 第三節(jié) 我國債券市場剛性兌付的現(xiàn)狀分析27-29
- 第四章 基于債券違約前后的經濟后果分析29-50
- 第一節(jié)“11超日債”案例概述29-33
- 第二節(jié) 公司財務分析33-44
- 一、償債能力分析33-36
- 二、盈利能力分析36-39
- 三、現(xiàn)金流量能力分析39-41
- 四、綜合能力分析41-44
- 第三節(jié) 市場反應分析44-49
- 一、債券市場信用價差分析44-47
- 二、股票市場CAR檢驗47-49
- 第四節(jié) 小結49-50
- 第五章 基于剛性兌付前后的經濟后果分析50-57
- 第一節(jié) 公司財務分析50-52
- 一、償債能力分析50
- 二、盈利能力分析50-51
- 三、現(xiàn)金流量能力分析51
- 四、綜合能力分析51-52
- 第二節(jié) 市場反應分析52-55
- 一、債券市場信用價差分析52-54
- 二、股票市場CAR檢驗54-55
- 第三節(jié) 小結55-57
- 第六章 結論及啟示57-61
- 第一節(jié) 結論及政策建議57-59
- 一、結論及不足57
- 二、政策建議57-59
- 第二節(jié) 未來展望59-61
- 參考文獻61-64
- 附錄64-67
- 致謝67-69
- 本人在讀期間完成的研究成果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國剛;;公司債券],
本文編號:6996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69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