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
本文選題:經濟增長貢獻 切入點:同步變化 出處:《中國金融》2015年13期
【摘要】:正真正讓制造業(yè)獲得新生的唯一路徑就是激勵制造業(yè)企業(yè)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從而提高邊際利潤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當屬制造業(yè),這不僅是因為制造業(yè)給我國掙來了"世界工廠"的美譽,更重要的是,現(xiàn)有的豐富物質生活以及居民收入絕對額的上升都和其有關。制造業(yè)和實際增長率幾乎同步變化,這也反映出過去經濟增長對制造業(yè)發(fā)展的依賴。和通常所認為的一些支柱產業(yè)不同,制造業(yè)中只有某些行
[Abstract]:The only way tha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ally getting a new life is to encourag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through innovation, thus increasing marginal profits. In the past 30 years or so,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earned our country the reputation of "the world factory",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abundant material life and the absolute increase of the resident's income are all related to it.Manufacturing and real growth have change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ing past reliance on manufacturing growth.Unlike som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that are commonly thought to be, there are only some sector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F4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丹宇;浙江省經濟增長貢獻因素實證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1年08期
2 蔣恩堯,馮飛;知識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測度[J];情報雜志;2001年04期
3 劉生元,張世晨;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J];統(tǒng)計教育;2001年05期
4 葉茂林,鄭曉齊,王斌;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01期
5 梁碧波,雷友發(fā);對外貿易對廣東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南方經濟;2004年02期
6 郭紅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因素的考量[J];中國統(tǒng)計;2004年06期
7 歐陽北松,杜建華;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4年11期
8 王洪慶,朱榮林;制度變遷對河南省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4年10期
9 王愛學;論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10 李麗;黃景貴;;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建民;劉振娥;;流通業(yè)對湖北省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A];第五屆中國中部商業(yè)經濟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劉喜云;;汽車產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分析[A];2003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3 張煒;;湖北省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與估算[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劉憲;;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5 賴明勇;鄧建勤;;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4卷)[C];1997年
6 王英;劉思峰;楊爍;;連徐高速公路對沿線地區(qū)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A];2006年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增剛;日本對亞洲經濟增長貢獻度下降[N];國際商報;2006年
2 張杰;沈利生:外貿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定量分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3 中國駐漢堡總領館經商室;中美對經濟增長貢獻近50%[N];中國貿易報;2006年
4 記者 林亞茗 通訊員 符信 林曉涌 實習生 王玉平 杜穎佼;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達50%[N];南方日報;2007年
5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駐美使館經濟處 供本報專稿;機構預測:中國可能首次成為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國家[N];中國改革報;2007年
6 張齊;前三季度我省服務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居首位[N];貴州日報;2007年
7 劉國遠;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重大[N];經濟參考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徐斌;安徽工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將過半[N];中國工業(yè)報;2007年
9 見習記者 王曉明邋王世玲;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貢獻達2.4%[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10 曾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達4成[N];四川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小紅;電子商務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評價與控制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嬌;中韓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實證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2 吳付林;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發(fā)展及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許志波;影響外貿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因素及其動態(tài)演變研究[D];寧波大學;2012年
4 姚劍華;進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5 李理;外商直接投資對連云港市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鄭揚;湖北省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7 李勇;中國保險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理論模型與實證檢驗[D];山東大學;2008年
8 王麗;信息化對山東省農村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9 陳亞麗;江蘇省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10 徐峰;北京市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279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72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