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與調適:全日制教育博士生存現(xiàn)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00:26
全日制教育博士是一個新型的群體,特殊的身份使他們面臨著多方面的矛盾。應用沖突理論、角色互動模型以及符號互動論為研究工具,用民族志研究方法對L高校的六名全日制教育博士展開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主要面臨角色的沖突、學習的壓力、生活的矛盾以及未來的迷茫等困境,并就此從制度完善、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議。
【文章來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提出
二、文獻回顧
三、研究對象、框架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結論與分析
(一)角色的沖突
1.孩子的卡在班里領:大齡學生的尷尬
2.和學生成了同學:長幼次序的失調
3.現(xiàn)在理解學生的痛苦了:學生角色的轉換
4.老師,下周我單位有個會:工作與學業(yè)的矛盾
(二)學習的壓力
1.對你們不做要求:薄弱的學習基礎
2.兩篇北核:幾近極限的畢業(yè)條件
3.15%:低畢業(yè)率的焦慮
4.怎么也得十幾萬字吧:高期望的學位論文
(三)生活的矛盾
1.我養(yǎng)你:脫產學習的經濟困境
2.該睡覺啦:宿舍生活的相互磨合
3.爸爸我想你:背井離鄉(xiāng)的親情維系
(四)未來的迷茫
1.回來簽協(xié)議:職業(yè)發(fā)展的束縛
2.教育博士有人要嗎:前途的質疑
3.回去論文都不好發(fā):學術的憂慮
五、討論與啟示
(一)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二)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模式
(三)改良考核方式
(四)提升實踐能力
本文編號:3148610
【文章來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提出
二、文獻回顧
三、研究對象、框架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結論與分析
(一)角色的沖突
1.孩子的卡在班里領:大齡學生的尷尬
2.和學生成了同學:長幼次序的失調
3.現(xiàn)在理解學生的痛苦了:學生角色的轉換
4.老師,下周我單位有個會:工作與學業(yè)的矛盾
(二)學習的壓力
1.對你們不做要求:薄弱的學習基礎
2.兩篇北核:幾近極限的畢業(yè)條件
3.15%:低畢業(yè)率的焦慮
4.怎么也得十幾萬字吧:高期望的學位論文
(三)生活的矛盾
1.我養(yǎng)你:脫產學習的經濟困境
2.該睡覺啦:宿舍生活的相互磨合
3.爸爸我想你:背井離鄉(xiāng)的親情維系
(四)未來的迷茫
1.回來簽協(xié)議:職業(yè)發(fā)展的束縛
2.教育博士有人要嗎:前途的質疑
3.回去論文都不好發(fā):學術的憂慮
五、討論與啟示
(一)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二)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模式
(三)改良考核方式
(四)提升實踐能力
本文編號:31486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314861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