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女性主義視域下的公民教育及其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8-21 06:11
本文關鍵詞:當代西方女性主義視域下的公民教育及其啟示
【摘要】: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發(fā)源于19世紀,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演變和三次浪潮的洗禮,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論體系和各種流派,現(xiàn)行公民教育理論也是當代西方女性主義所關注的內容之一。他們質疑公民理論中構建同質型公民社會企圖用普遍性代替差異性的論述,以掩蓋父權制體系下排除了女性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不平等實質,提倡在承認公平正義倫理的基礎上尊重個體差異性,認同女性的獨特的道德體驗和情感,并將關懷的理念帶入公共政治領域。本文通過總結女性主義理論對公民教育理論的挑戰(zhàn)觀點和分析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提煉出女性主義對公民特征的要求和公民教育方式的實踐,并針對我國人才培養(yǎng)理念的偏離,迎合教育改革的呼聲,提出幾點有參考價值的啟示。 論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闡述了女性主義對主導公民教育理論的挑戰(zhàn),包括了對同質型公民社會的質疑,提出“差異性”公民的建議;表達女性道德的聲音,構建關懷倫理;把女性的關懷從私人領域帶入政治領域,并將母性的思維應用于和平。 第二部分在批判當今教育缺陷的基礎上提煉出女性主義的公民要求:即具有關懷能力和公平正義感。關懷的能力包括關懷自我,關懷身邊的人,關懷陌生人和遠離自己的人,關懷動物、植物和地球,關懷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世界和關懷知識;公平正義感包括爭取平等權利,具有參與意識和能力,以及致力于和平,反對暴力沖突。 第三部分闡釋了女性主義公民教育方式的實踐,包括了課程的構建原則,圍繞關懷主題,強調連續(xù)性;賦權、分享經(jīng)驗和批判性思考的課堂策略;參與式和對話式的師生關系以及通過社區(qū)服務促進關懷學習。 第四部分是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反思和啟示:在教育目的上強化關懷能力培養(yǎng),在教育理念上關注不平等和尊重差異,在教育過程上融入個人經(jīng)驗,強調學生發(fā)聲,在教育環(huán)境上營造關懷的課堂和學校。
【關鍵詞】:女性主義 公民教育 挑戰(zhàn) 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40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7
- (一) 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9-10
- (二) 女性主義相關概念表述10-13
- 1.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10-11
- 2. 激進的女性主義11-12
- 3.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12-13
- 4.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13
- (三) 相關研究現(xiàn)狀分析13-16
- 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3-15
- 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5-16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17
- 1. 研究思路16
- 2. 研究方法16-17
- 一、女性主義對主導公民教育理論的挑戰(zhàn)17-24
- (一) 提出"差異"公民的建議17-19
- (二) 表達女性的道德聲音19-21
- (三) 將私人生活帶進政治生活21-23
- (四) 母性地思考和平應用23-24
- 二、女性主義的公民特征24-33
- (一)關懷的能力25-30
- 1. 關懷自我26-27
- 2. 關懷身邊的人27-28
- 3. 關懷陌生人和遠離自己的人28
- 4. 關懷動物、植物和地球28
- 5. 關懷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世界28-29
- 6. 關懷知識29-30
- (二) 公平正義感30-33
- 1. 爭取平等權利30-31
- 2. 具有參與意識和能力31
- 3. 致力于和平,反對暴力沖突31-33
- 三、女性主義的公民教育方式實踐33-42
- (一) 女性主義課程構建原則33-35
- (二) 女性主義課堂策略35-39
- 1. 賦權36-37
- 2. 分享經(jīng)驗37-38
- 3. 批判性思考和開放思想38-39
- (三) 師生關系39-40
- 1. 參與式39
- 2. 對話式39-40
- (四) 社區(qū)服務學習40-42
- 四、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42-49
- (一) 教育目標上強化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42-43
- (二) 教育理念上關注不平等和尊重差異性43-45
- (三) 教育過程上注重"情境化",融入師生的"個人經(jīng)驗",,讓學生發(fā)出聲音45-46
- (四) 教育環(huán)境上營造關懷的課堂和學校46-49
- 1. 打造關懷型的個性化課堂46-47
- 2. 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服務學生關懷學生47
- 3. 營造關懷的校園文化氛圍47-49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輝;試析西方教育理論中的女性主義思潮[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何曉芳;艾麗斯·楊的多元文化主義公民資格觀與公民教育觀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趙雪霞,孫啟林;諾丁斯關心理論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陳彩云;從“平等”、“社會性別”到“公民資格”——西方女性主義的理論轉向[J];婦女研究論叢;2002年04期
5 宋建麗;;差異公民資格與正義:艾利斯·馬瑞恩·楊政治哲學探微[J];婦女研究論叢;2007年05期
6 宋建麗;;政治哲學視域中的性別正義[J];婦女研究論叢;2008年04期
7 劉麗霞;;西方女性主義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理論觀察;2006年06期
8 宋建麗;;多元文化境遇中的正義倫理:一個公民資格的理論視角[J];理論探討;2007年04期
9 肖巍;關懷倫理學對西方道德教育領域的沖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10 袁玲紅;;關懷倫理與正義倫理的融通[J];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麗霞;西方女性主義教育觀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周相玲;關心型師生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112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1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