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研究
本文關鍵詞: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是影響課程改革與實施質(zhì)量的重要變量,這一現(xiàn)實催促人們關注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問題。然而,現(xiàn)實中對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缺乏研究,甚至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概念在課程改革走向深化階段都鮮有提及,因此分析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價值取向、揭示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核心內(nèi)容,并為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發(fā)展提出建議,已經(jīng)成為課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范大學農(nóng)村教育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
【關鍵詞】: 課程改革 個人課程 課程實施 教師能力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初中理科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發(fā)展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EHA070261)研究成果
【分類號】:G423
【正文快照】: ●于海波當課程改革進入實踐領域后,課程改革的成敗某種程度取決定于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因此,教師課程實施能力便成為課程改革深化推進過程中的核心話題。課程實施能力是國際課程改革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防教師運動(teach-er-proofmovement)一直都被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余文森;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王德如;;課程文化自覺的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于海波;馬云鵬;;論教學反思的內(nèi)涵、向度和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秀珠,閆海濤;新課程背景下的新型師生關系[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林應新;;讓思想品德課動起來[J];成才之路;2007年14期
3 胡小平;;新課標下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轉(zhuǎn)變[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07期
4 常璐;;試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學科師生心理適應性[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年04期
5 趙民;;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情意教育[J];滄桑;2009年06期
6 盧炳惠;教學創(chuàng)新的理論初探[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7 王仲杰,于明業(yè);小學教育專業(yè)實施體驗式教育的理論與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李廣;馬云鵬;;課程價值取向:含義、特征及其文化解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李廣;馬云鵬;;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價值取向的特征及其文化闡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陳慶文;歐陽修俊;;論課改中的“農(nóng)村現(xiàn)象”[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際元;楊倫;鄭貴洲;晁怡;;深化教學改革 培養(yǎng)GIS創(chuàng)新人才[A];首屆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成廣有;張慶生;;突破內(nèi)容與時間的矛盾是電子技術(shù)課程改革的重點[A];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shù)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劉小輝;;新課程下數(shù)學教師發(fā)展的調(diào)查研究[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翌;教師信念:學校教育中的“幽靈”[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德如;論課程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7年
3 李廣;中日小學語文課程價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姣姣;實踐與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肖強;學校課程與家庭教育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潘光文;課堂文化的批判與建設[D];西南大學;2009年
7 王囡;活動教學中的活動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高智紅;誰的選擇?[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邵小佩;幼兒園生命關懷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10 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麗;中等職業(yè)學校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現(xiàn)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孟穎;幼兒綜合藝術(shù)課程的建構(gòu)與實施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yè)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余金泉;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素養(yǎng)問題的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黃怡然;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焦敬芬;高中數(shù)學有效課堂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林守民;中學環(huán)境教育實踐活動案例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汪秀紅;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都靜麗;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亞莉;教師的“專業(yè)自我”對教學反思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黃宗智;悖論社會與現(xiàn)代傳統(tǒng)[J];讀書;2005年02期
3 于海波,孟凡麗;論教學系統(tǒng)的自組織機制[J];教育科學;2002年05期
4 靳玉樂;論基礎教育課程發(fā)展的新理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4期
5 趙昌木;教師在批判性教學反思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9期
6 龐麗娟,葉子;論教師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關系[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7 顧明遠;課程改革的世紀回顧與瞻望[J];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8 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9 王德如;試論課程文化自覺與創(chuàng)新[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10 劉啟迪;課程文化:涵義、價值取向與建設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艷妮;;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的問題研究——關注實施的個體層面[J];順德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王薔;;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政策與實施分析[J];中國外語;2011年04期
3 楊騫;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淺析[J];遼寧教育;2000年03期
4 郝存仁;;讓語文課堂豐富多彩[J];新課程(中學版);2009年04期
5 劉桂春;;從教師的角度談新課程改革的阻力[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14期
6 王秀卿;張貴英;冉學農(nóng);;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主要矛盾剖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李赫;徐繼紅;;高中信息技術(shù)課程實施:校長的認知與作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8期
8 宋曄;李華;;課程實施中教師的困惑與愿景[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9 孫陽春;課程實施:非線性發(fā)展的過程[J];教育評論;2002年02期
10 張琨;;李臣之:走出課程改革形式化的誤區(qū)[J];網(wǎng)絡科技時代;2007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逸恒;;澳門地理課程改革—課程領導的變革[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shù)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波;薛雨平;沈如玲;;社會學視角下的體育碩士研究生課程改革[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shù)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劉義軍;梁映;;高職空調(diào)工程技術(shù)應用實務課程改革與實踐[A];制冷空調(diào)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究——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diào)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林李云;;課程改革下的中學化學教學[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5 吳慧媛;;《機械制造技術(shù)》課程改革與實踐[A];2005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孟雪征;曹相生;;給水排水工程“水工藝設備基礎”課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7 趙金平;;關于高中階段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8 鄧暉;郭祥瑞;;土木工程專業(yè)《測量學》課程改革探討[A];廣東省測繪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學術(shù)交流論文集[C];2005年
9 賀玲芳;;電子技術(shù)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A];第五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1)[C];2008年
10 董節(jié)英;;建國初期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植 李燕;課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2 北京市教委提供 江蘇省教育廳提供 上海市教委提供 天津市教委提供 山東省教育廳提供 福建省教育廳提供 浙江省教育廳提供 海南省教育廳提供;以實踐智慧探索課改的現(xiàn)實路徑[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本版撰文 溫卉;把握課程改革重點 構(gòu)建校本研修體系[N];天津教育報;2008年
4 肖斌 天津中學德育處主任 邢成凱 天津中學科研室主任、特級教師 弭金玲;踐行綜合實踐活動 推進課程改革進程[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長子門小學校長 李全昌;關于課程改革的十點思考[N];長治日報;2005年
6 宋曉夢;一位教師眼中的課程改革[N];光明日報;2004年
7 市教委副主任 黃永剛;深化課程改革 推進素質(zhì)教育[N];天津教育報;2009年
8 莫榮標 韋純劍;深化課程改革 傳承民族文化[N];貴州民族報;2008年
9 葉小華 城區(qū)鳳山中學;因應課程改革,改進作文教學[N];汕尾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李炳亭 褚清源;傳統(tǒng)課堂的現(xiàn)代救贖[N];中國教師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diào)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澤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珊云;民間公益組織與課程改革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洪修;學校課程實施的組織社會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紅巖;課程改革推進中的學校組織變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朝輝;從管理走向領導[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秀紅;我國初中綜合科學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杜建群;實踐哲學視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2 徐衍龍;新課程背景下學科課程領導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關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校課程實施問題的個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樸昌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發(fā)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唐福華;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7年
6 張豐碩;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課程管理的策略[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董曉玲;中學課程改革內(nèi)源式發(fā)展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張明燕;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釗;30年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觀念變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良虎;河南省農(nóng)村教師對課程改革之適應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96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9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