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教育思想研究
本文關鍵詞:孫中山教育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孫中山的哲學觀點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孫中山的教育思想具有革命性的突出特點,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終沒有忽視教育鼓動革命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看作中國革命的一個條件,也是中國革命的希望;他認為一切“知”都來源于“行”,知識的獲得在于由淺而深,日積月累,強調(diào)青年人應該立大志和明確學習目的;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觀也是孫中山教育主張的重要內(nèi)容,他把人人都有受教育之機會作為革命的理想之一;他認為人才是成大事的基礎,強調(diào)在培養(yǎng)人才和使用人才上要做到:養(yǎng)以備用,用有所養(yǎng),人盡其才。孫中山的教育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關鍵詞】: 孫中山 哲學觀 教育思想
【分類號】:G40-059.2
【正文快照】: 2005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日。這位近代史上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為中國的富強和獨立,歷盡艱辛、不屈不撓地戰(zhàn)斗了一生。無論他的光輝思想,還是卓越的革命活動都是值得我們珍視和紀念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是其革命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作瀚;張英洪;;中國農(nóng)民的政治參與和參政權[J];政治學研究;2007年02期
2 邱捷;;“孫中山與農(nóng)民問題”補論[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秦樹理;;強化愛心培育 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謝慶奎;政治釋義──關于政治涵義的再討論[J];新視野;2001年04期
5 陶炎武;試論孫中山的勞工思想[J];咸寧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6 肖浩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三大成果[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董四代;;歷史的追求與現(xiàn)實的選擇——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與現(xiàn)代化的關系探討[J];學習論壇;2006年07期
8 曹天忠;雷沛鴻與孫中山[J];廣西地方志;2001年05期
9 張英洪;周作翰;;當代中國農(nóng)民的結社權[J];云夢學刊;2006年06期
10 諶來業(yè);易頂強;;孫中山“五權憲法”的民族主義精神新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漢民;;論清末兩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關系[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2 耿云志;;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演變[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郭雙林;;門羅主義與清末國家民族認同[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育民;;廢約運動與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臧運祜;;近代中日關系與中國民族主義——以六個關鍵年度為視點的考察[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馬馬耶娃;;國民黨和中國的現(xiàn)代化問題(20世紀20年代)[A];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華民國史(1912—1949)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卷)[C];2002年
7 段云章;;陳炯明“六·一六”兵變造因再探[A];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華民國史(1912—1949)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卷)[C];2002年
8 章清;;省界、業(yè)界與階級:近代中國亞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論近代中國政治共同體形成的困局[A];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華民國史(1912—1949)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卷)[C];2002年
9 滕世華;;公共服務體制改革中的利益表達[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瓊華;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與女性主體身份建構[D];湖南大學;2007年
2 黃有東;黃文山文化思想研究[D];中山大學;2007年
3 朱利民;西方理論中國化的步伐:進化論與中國文學理論的變異[D];四川大學;2007年
4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學;2007年
5 謝梅;新聞與消費[D];四川大學;2007年
6 黃小彤;民國時期民控官的途徑與控案處置[D];四川大學;2007年
7 孔祥文;國共兩黨對中華文化的態(tài)度及兩岸關系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永芳;清末民國時期農(nóng)會組織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陸勇;傳統(tǒng)民族觀念與清政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趙崇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政權思想研究(1920-1927)[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鳳姣;清末民初女子職業(yè)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2 程良森;安徽抗日民主根據(jù)地政權建設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3 程秀梅;政府控制與四川農(nóng)會組織的發(fā)展—1927-1949年[D];四川大學;2007年
4 龍黎明;行政監(jiān)察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石攀峰;民國時期扶植自耕農(nóng)運動探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羅建文;論清末出洋考察憲政[D];湘潭大學;2006年
7 陳旭;“訓政時期約法”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8 張紹鵬;政府反貧困戰(zhàn)略與中國農(nóng)村貧困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艷玲;科學語境下的中西近代哲學反思[D];黑龍江大學;2007年
10 鄭友啟;試論科舉制度的合理性[D];蘇州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育光;論孫中山的知行學說[J];求是學刊;1980年03期
2 尚明軒;孫中山建立新型軍隊的努力[J];人文雜志;1980年02期
3 丁身尊;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的斗爭[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王志光;孫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鄭燦輝;季鴻生;;孫中山在上海的革命活動(1918年—1924年)[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6 段云章;;“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學術討論會在廣州舉行[J];歷史教學;1980年03期
7 張磊;;一本值得一讀的傳記——《孫中山傳》評介[J];學術研究;1980年04期
8 顧啟;姜光斗;;關于孫中山先生為秋瑾女俠寫的挽聯(lián)[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2期
9 董鴻揚;論孫中山“生元”說的性質和特征[J];求是學刊;1981年04期
10 羅大成;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對孫中山先生的影響——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家有;;共和國的追求——孫中山與毛澤東兩位偉人的奮斗[A];劃時代的歷史轉折——“1949年的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2 劉大年;;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開會辭[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3 章開沅;羅;;;建國以來孫中山革命思想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4 龔書鐸;;孫中山文化思想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5 林家有;;建國以來孫中山民族主義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6 李時岳;;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的十大問題[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7 林增平;李育民;;孫中山早期思想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8 蕭致治;;孫中山與黃興關系研究述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9 陸培涌;;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系和簡評[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10 費路;李蘭琴;;1945年以前德國漢學對孫中山的評價與民主德國(1949—1985年)孫中山研究概況[A];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廣輝 鄭任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釋中國史上的“大同”“小康”之說[N];北京日報;2000年
2 許亞洲;抱著明麗之心的畫家司徒喬[N];中國檔案報;2000年
3 金源;且看臺灣當局“十大罪狀”[N];中國國防報;2000年
4 丁育民;孫中山為貴池小學堂親下手令與“大通之役”始末[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江英;恢宏的影視史詩 珍貴的歷史教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任灝;天下為公[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盧彥 凌霄;流金歲月100年[N];中國老年報;2000年
8 黃潤權;創(chuàng)優(yōu)成功與否須三看[N];中國旅游報;2000年
9 朱國梁;2000年電視劇創(chuàng)作特點[N];重慶日報;2000年
10 李寧一;略論近代廣東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N];中國文化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顏軍;孫中山民權主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周宇;天下為公[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周建雄;孫中山經(jīng)濟發(fā)展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何增光;民國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皮慶侯;孫中山民生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馮江峰;清末民初人權思想的肇始與嬗變[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艾尤;在欲望與審美之間[D];蘇州大學;2006年
8 李默海;孫中山的憲政思想及其實踐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葉國文;農(nóng)民、國家政權與現(xiàn)代化[D];復旦大學;2005年
10 聞麗;辛亥革命時期的政黨觀念[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曉龍;孫中山與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馬永恒;20世紀中國主流開放思想的歷史演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趙四學;孫中山民生思想新解[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忠良;孫中山西部開發(fā)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安新文;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前后的婦女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徐倩影;孫中山與鄧小平文化觀之比較[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支舜;毛澤東與孫中山文化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黃國強;孫中山北伐與國民革命軍北伐之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苗蓓;五權分立中的監(jiān)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10 林關征;孫中山西部開發(fā)思想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孫中山教育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77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8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