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兒童的同伴關系及社會技能訓練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雪華;花蓉;胡義青;;國內(nèi)關于同伴關系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影響研究的進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6期
2 蓋妮娜;;兒童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05期
3 楊光艷;張哲華;;同伴接納、友誼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探微[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2期
4 楊光艷;陳青萍;;同伴關系的功能及其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J];衡水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姜少凱;;青少年兒童同伴接納研究綜述[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李幼穗;趙瑩;;幼兒同伴關系與情緒理解能力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9年02期
7 郭騰飛;;兒童同伴關系研究的新進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1期
8 萬晶晶,周宗奎;國外兒童同伴關系研究進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3期
9 王群;歐陽文珍;;中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韋慧;;青少年的學業(yè)成績、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拒斥的關系[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旭珊;婁秀紅;;同伴關系與大學新生適應[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富洪;黃希庭;;6~8歲兒童的同伴關系的特點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陳呈超;畢重增;;中學生同伴關系對自信水平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兒童同伴關系與同伴樂觀性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曉辰;程利國;李清;;小學生同伴接納、教師接納、學業(yè)成績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侯超;王美芳;張慶;姚利;;小學兒童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發(fā)展及其與同伴關系、社會行為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熊明生;;身體活動領域青少年兒童的同伴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田歆;張文新;紀林芹;張玲玲;;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fā)展對其同伴關系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晶;劉惠軍;陳英和;;同伴接納、家庭功能與兒童心理理論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徐夫真;張文新;王立花;劉曉峰;范琪;孫君;;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疏離感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尹國強 楊曉萍;兒童是獨立的自由主體[N];光明日報;2010年
2 北師大實驗幼兒園 李蕊;請讓我來幫助你[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郭夏生 陸豐市東海龍?zhí)吨袑W;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N];汕尾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蔣煒寧;父母應重視對孩子的心理養(yǎng)護[N];寧波日報;2011年
5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趙紅梅 張軍玲;中小學生如何與同伴交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歐陽煒;尋個夢感受心情其實一切都很朦朧[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7 王阿敏;獨生子女:集多方寵愛于一身,福兮禍兮[N];新華日報;2005年
8 林潔瑩;匠心在茲:兒童社會性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北京師范大學 肖川;學校用什么來吸引學生[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高文斌;子不教,父何“過”?[N];健康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少英;學前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追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沈悅;幼兒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趙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與心理適應:3年追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榮;兒童社會關系概念化的特點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孫開宏;青少年運動員體育道德取向的預測與干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麗艷;云南省瀾滄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性伴網(wǎng)絡及吸毒同伴網(wǎng)絡特征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8 陳光輝;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本土化內(nèi)涵、基本特點及其與同伴背景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簡福平;不同孤獨感農(nóng)村留守兒童對親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劉文;3~9歲兒童氣質(zhì)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洪;6-8歲兒童的同伴關系及社會技能訓練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畢珊娜;4-6歲幼兒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同伴關系與合作行為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侯愛民;關于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影響及相關教育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4 朱瑜;我國青少年運動員同伴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龔玲;未成年人犯罪與人格特質(zhì)、家庭教養(yǎng)方式以及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牛竹青;高職新生同伴關系對學校適應的影響及其干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史海松;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娟;同伴關系不利、兒童的自我概念與同伴信念和攻擊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沐煒;系統(tǒng)家庭治療技術改善小學生同伴關系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龍紅芝;幼兒同伴關系干預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183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61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