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灑畫”在小學美術(shù)課堂的運用
發(fā)布時間:2020-08-25 03:31
【摘要】:美術(shù)教育具有提高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作用,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最重要的時候,所以需要我們重視和完善小學美術(shù)教育,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更自由地開發(fā)有效的教學資源!皾姙嫛边\用在小學美術(shù)教學中有很多優(yōu)越性,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美術(shù)教育中應用“潑灑畫”的隨意性、偶然性、實驗性、愉悅性以及文化性的特征,讓學生嘗試多種材料和工具,學習多種潑灑技法,比如:流痕、水暈、滴灑、潑墨、潑彩等。在課堂上愉快教學,讓學生在游戲式的學習模式中快樂地實踐探索與學習、自由表達情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圖形聯(lián)想和想象思維、以及繪畫審美和專業(yè)技能、運用和動手制作能力,提高教師的職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技能。本文研究“潑灑畫”在小學美術(shù)中的教學應用,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lǐng)域和小學生三個學習階段的特點,根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一到六年級的“潑灑畫”教學課程。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嘗試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程式,提高學生興趣。該論文研究了“潑灑畫”教學的優(yōu)點、教學基本理念和材料技法特點,設計出有趣的、連續(xù)的、有效的、可供操作的教學課程,這些都是從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總結(jié)提煉出來的,希望能對美術(shù)教育同行起到參考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23.75
【圖文】:
釋有:一是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澤,二是指水面上效應:往水里丟一塊石頭,漣漪一圈圈擴大開來。就會從石頭落水的那個點,漣漪慢慢的往外擴大,在繪畫紙上從落筆的點慢慢往外擴散,但顏色會隨著往外原因是因為水在落筆點的水分過多而往外擴散浸濕,,但隨著擴散,水和顏料會逐漸的減少,所以隨著水也會逐漸變淺。潑墨、潑彩畫和水彩畫中體現(xiàn)得比較多,這也與其繪潑彩畫的材料是宣紙、水、墨和水溶性顏料,宣紙極和后在宣紙上被吸收,多的水分就會往外擴散,形成藝術(shù)感的畫面。水彩畫的材料是水彩紙、水彩顏料和滴灑在水彩紙上,多的水分也會在水彩紙上從中心慢漸變淺的水暈效果。水暈效果具有流動性和偶然性,、輕、薄的效果,給人一種清透純凈、自然流淌的感,如圖 3-1。
流痕技法圖
(三)潑墨潑墨屬于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蘸墨汁潑灑在紙上或絹上,或直接用碗、碟子盛墨潑灑在畫面上,讓其流淌浸散,形成自然的形象。潑墨畫極具寫意性,講究隨性而至,畫風豪放,墨色有濃淡深淺的變化,氣韻生動,將畫者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潑墨畫最能表現(xiàn)出自然的變幻莫測,奇趣橫生。唐代王洽(又名王默、王墨)開創(chuàng)了潑墨法,王洽的弟子顧況“取墨汁攤寫于絹上”,“寫”是“傾瀉”的意思,也使用潑墨的方法。宋代米氏父子的山水畫也是其時代潑墨技法的代表,梁楷的《潑墨仙人》大膽隨意、造型生動。明代徐渭是潑墨的領(lǐng)袖人物,他對水墨的運用靈活多變、濃淡有致,用筆灑脫率真,畫面富有詩意。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用筆老辣、水墨酣暢淋漓。徐渭、八大山人等用潑墨法以畫花鳥為主,輔以山水、人物,改變以往潑墨山水的主體地位。清代有石濤的《潑墨山水卷》流傳在世。李可染、張大千、齊白石、周恩聰?shù)热硕紴闈娔嫷拇砣宋铩?
本文編號:2803210
【學位授予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23.75
【圖文】:
釋有:一是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澤,二是指水面上效應:往水里丟一塊石頭,漣漪一圈圈擴大開來。就會從石頭落水的那個點,漣漪慢慢的往外擴大,在繪畫紙上從落筆的點慢慢往外擴散,但顏色會隨著往外原因是因為水在落筆點的水分過多而往外擴散浸濕,,但隨著擴散,水和顏料會逐漸的減少,所以隨著水也會逐漸變淺。潑墨、潑彩畫和水彩畫中體現(xiàn)得比較多,這也與其繪潑彩畫的材料是宣紙、水、墨和水溶性顏料,宣紙極和后在宣紙上被吸收,多的水分就會往外擴散,形成藝術(shù)感的畫面。水彩畫的材料是水彩紙、水彩顏料和滴灑在水彩紙上,多的水分也會在水彩紙上從中心慢漸變淺的水暈效果。水暈效果具有流動性和偶然性,、輕、薄的效果,給人一種清透純凈、自然流淌的感,如圖 3-1。
流痕技法圖
(三)潑墨潑墨屬于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蘸墨汁潑灑在紙上或絹上,或直接用碗、碟子盛墨潑灑在畫面上,讓其流淌浸散,形成自然的形象。潑墨畫極具寫意性,講究隨性而至,畫風豪放,墨色有濃淡深淺的變化,氣韻生動,將畫者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潑墨畫最能表現(xiàn)出自然的變幻莫測,奇趣橫生。唐代王洽(又名王默、王墨)開創(chuàng)了潑墨法,王洽的弟子顧況“取墨汁攤寫于絹上”,“寫”是“傾瀉”的意思,也使用潑墨的方法。宋代米氏父子的山水畫也是其時代潑墨技法的代表,梁楷的《潑墨仙人》大膽隨意、造型生動。明代徐渭是潑墨的領(lǐng)袖人物,他對水墨的運用靈活多變、濃淡有致,用筆灑脫率真,畫面富有詩意。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用筆老辣、水墨酣暢淋漓。徐渭、八大山人等用潑墨法以畫花鳥為主,輔以山水、人物,改變以往潑墨山水的主體地位。清代有石濤的《潑墨山水卷》流傳在世。李可染、張大千、齊白石、周恩聰?shù)热硕紴闈娔嫷拇砣宋铩?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楊;;非畫的天才——波洛克滴灑技法研究[J];藝術(shù)與設計(理論);2015年11期
2 壽偉克;;從行動繪畫到三維動畫的空間拓展[J];新美術(shù);2010年01期
3 姜潮;;潑灑畫[J];早期教育(美術(shù)版);2009年0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永菁;面向移動平臺的數(shù)字潑彩畫交互設計及其體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陳子胄;流痕造境—油畫流痕的認識與技法研究[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4年
3 張丹丹;殊途同歸—波洛克與吳冠中抽象藝術(shù)研究[D];聊城大學;2014年
4 李曉晨;以“愉快教學”為主的小學美術(shù)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洪;繪畫過程中的偶然因素的激活與審美運籌[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032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0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