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對教育的貢獻新論
本文關鍵詞:朱熹對教育的貢獻新論
【摘要】:朱熹長期從事教育事業(yè),圍繞儒家誠心正意與修齊治平的核心思想培養(yǎng)道德人才,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教育史上的典范人物。
【作者單位】: 武夷學院;武夷文化研究院;武夷學院圖書館;
【關鍵詞】: 教育思想 朱熹
【基金】:2011年福建省教育廳A類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朱熹著述活動及其著作版本之研究”的成果,批準文號JA11271S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朱熹著述活動及其著作版本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批準文號12Fzx006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朱熹(1130~1200年)登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王佐榜進士第,隨后任同安主簿、知南康軍、提舉浙東茶鹽常平司、知漳州、荊湖南路安撫使兼知潭州,后官至秘閣修撰兼侍講等。其自言“自蚤年入仕,而實歷厘務差遣僅及五任,通計不滿九考”①,而“入侍經(jīng)幄,僅及四旬”②。在人生的多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俊峰;;小議朱熹的教育觀[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2期
2 左兆榕;鐘俊玲;;朱熹教育思想研究概述[J];文教資料;2010年14期
3 吳龍章;律楚;;朱熹教育思想初探[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王富紅;;朱熹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汪金友;;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年10期
6 林景華;;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在福建的教育實踐——紀念朱熹誕辰八百八十周年、逝世八百一十周年[J];炎黃縱橫;2010年11期
7 張如珍;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發(fā)微[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楊鑫輝;;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9 鄢建江;;朱熹通識教育思想芻議[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龐橋;;淺析朱熹的教師道德思想[J];滄桑;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書光;;試論程朱學派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邏輯;;淺析留法勤工儉學后徐特立教育思想的變化[A];紀念徐特立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程方平;;研究夸美紐斯 促進中國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葉倉術;;朱熹的教學原則及其實踐[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5 方曉東;;貫穿于黨的三代領導集體教育思想的主線[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杜學元;龔波;;張瀾教育思想評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雷克嘯;章炳良;;陳嘉庚的興學實踐和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齊紅深;;論賀欽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曹自求;;學習陳云的教育思想[A];閃爍真理光輝的思想寶藏——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紀念陳云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軒轅軻;;陳亮事功之學的教育思想簡說[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斌;改革創(chuàng)新,篤學踐行[N];中國教師報;2008年
2 國務委員 陳至立;深入學習鄧小平同志教育思想 努力開創(chuàng)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康麗;時代呼喚教育家辦學[N];中國教師報;2007年
4 記者 單宇;魏書生教育思想潤“英才”[N];唐山勞動日報;2007年
5 陳厚豐 羅仲尤;為人民服務:教育思想理性回歸[N];光明日報;2003年
6 沈劍平邋袁文輝 謝東海;兒童個體差異正被有意無意忽略[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柴時鐘;校長教育思想對學校的作用[N];湖北日報;2007年
8 湖北省公安縣甘家廠中心學校 陜聲祥;思想有多遠 就能走多遠[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常征;校長與學校的興衰[N];吉林日報;2006年
10 云南省會澤縣梨園鄉(xiāng)中心學校校長 付飛;校長要有自己的講話風格[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建華;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冰;回眸與超越——先秦時期原創(chuàng)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姚霖;壯族古代教育思想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4 姜元濤;“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關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蔡幸福;陶行知與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吳瑩;日本近代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實踐[D];吉林大學;2013年
9 侯晶晶;內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述評與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慶昌;論教育思維[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永文;南宋時期贛東北朱熹后學的教育活動與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齊旭東;論王陽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學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肖麗群;江澤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梅;鄧小平教育思想與中國教育改革[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5 蒲自林;論鄧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6 曹宏;鄧小平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叢喜權;毛澤東教育思想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吳建軍;試論北宋時期的河南書院教育[D];鄭州大學;2007年
9 郭平;毛澤東鄧小平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10 陳瑞;嚴復對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的貢獻[D];安徽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9094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0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