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梢越淌诘赖聠帷貙彫F代學校“道德可教性”問題
本文關鍵詞:學?梢越淌诘赖聠帷貙彫F代學校“道德可教性”問題
【摘要】:現代學?梢赃M行道德教授,似乎是一個不言而喻的事實。大規(guī)模、劃一性的道德教授圖景,以及知識化教學和規(guī)范化管理實現的教育效果,成為現代學校其道德可教性的理由。然而,蘊含在現代學校道德教授背后的種種理論假設并非自明。無限可能性和可教性的人性假設,使得現代學校道德教育無視人的有限性與復雜性;而建基在個體與社會經濟利益一致性基礎上的道德教育目標,使得現代學校模糊了人的真正利益所在;訴諸于知性德育與懲罰教育,使得現代學校道德教育只實現了對人行為的型塑和控制。因此,受限于這些成問題的理論假設,現代學校無法追求和實現更高的道德教育目標。人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現代學校道德教育的限度,并降低其期望。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關鍵詞】: 現代學校 道德教育 道德可教性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道德冷漠與道德教育”(BEA120030)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史上永恒的難題。在柏拉圖的《美諾篇》中,蘇格拉底認為若道德即知識,則道德可教,但又否認其可教性,理由是在現實中找不到“美德之師”。[1]p291~301古希臘道德哲學一直反復糾纏于道德可教與不可教的兩難。進入現代之后,似乎道德可教性問題不再是個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光旭;;現象學與華茲華斯的情感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龔兵;;近代大學課程世俗化及其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馬曉艷;李和佳;;和諧社會中愛的承認之維——以霍耐特承認理論為視角[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姜煥勇;何臨春;;農村基層干部道德考核體系建設[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0期
5 梅養(yǎng)寶;;從教師勞動的特點看教師職業(yè)的道德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鄧純余;;高職院校學生技術倫理教育探析[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毛鋮;任曉林;田麗娜;;突發(fā)性個體事件與公共安全中的應對措施研究——基于2010年上半年六起校園安全事件的分析[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莫志華;;試論語文課堂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獨立學院藝術生學習方法探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孫曉燕;;談莫言小說《紅高粱》體現的人的本性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陽;;隱私話語的誕生與大眾傳媒業(yè)——一種知識考古學的路徑[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視角解讀“培優(yōu)輔差”的教學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C];2012年
3 殷企平;;柏拉圖和盧梭教育思想的異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傅資云;;烏申斯基論習慣的道德意義和教育意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兆t,
本文編號:9021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0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