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測評

發(fā)布時間:2017-03-21 16:04

  本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測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將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定義為教師對教學活動中蘊涵的倫理價值與潛在的倫理問題的領悟和解釋能力,主要探究了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的測評,同時兼及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倫理內容、倫理認識、倫理實踐自評和教師教學倫理踐行度問題的探討,共包含三個分研究。 研究一,在對以往文獻資料梳理以及專家評定的基礎上,將教師教學倫理內容區(qū)分為指向學生和指向自身兩類。其中指向學生的包含關愛、公正、寬恕和尊重4個方面,指向教師自身的包含律己、責任心和上進心3個方面。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形成了具有較高信效度的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以及相應的倫理認識和行為實踐問卷。研究二,運用所編問卷對322名在職教師的倫理敏感性,倫理認知、行為實踐和倫理踐行度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且對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之間的路徑關系進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三,在調查問卷的情境中提取相應的倫理行為表現(xiàn),形成實驗材料,收集在職教師和師范生倫理敏感性的反應時和眼動指征。三項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結果。 (1)自編的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倫理認識問卷和倫理實踐自評問卷均符合測量學標準,且相關教學倫理內容有效地區(qū)分為指向自身和指向學生兩個相對獨立的維度。 (2)與指向學生的倫理內容相比,教師對指向自身的倫理內容的敏感性、倫理認識和倫理實踐自評更高,倫理踐行度更低。 (3)相較于沒有師范教育背景的教師,有師范教育背景的教師對指向自身的倫理內容敏感性更高;相較于老教師,新教師對指向學生的倫理內容敏感性更高,而倫理認識、倫理實踐自評及倫理踐行度各方面卻更低。 (4)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是通過影響教師的倫理認識影響其倫理實踐自評的。 (5)相較于對指向學生的倫理內容,教師對指向自身的倫理內容的相對反應時更短,注視頻率更低;相較于負性材料,教師對正性材料的反應時更短,注視頻率更低。 (6)教師在對指向學生的正性刺激作出判斷時的反應時能夠較好地預測指向學生的倫理敏感性的程度;教師對指向自身的負性材料的相對注視頻率、相對眼跳頻率和相對瞳孔直徑均能較好地預測指向自身的倫理敏感性得分,并且教師對指向自身的負性材料的相對瞳孔直徑也能較好地預測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的問卷總分。 本研究豐富了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的研究內容,探索了教師教學倫理行為的產(chǎn)生路徑,并且通過實驗研究提供了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測評的新路經(jīng)。研究結果也為教師教育、教師的職業(yè)倫理培養(yǎng)等提供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教學倫理敏感性 中小學教師 倫理認識 倫理實踐 倫理踐行度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49;G635.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10-30
  • 1 引言10
  • 2 教學倫理研究概述10-16
  • 2.1 概念界定10-11
  • 2.2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內容11-15
  • 2.3 小結15-16
  • 3 倫理敏感性研究概述16-24
  • 3.1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16-17
  • 3.2 倫理敏感性測評研究的發(fā)展17-24
  • 3.3 小結24
  • 4 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研究概述24-26
  • 4.1 概念界定24
  • 4.2 相關研究24-26
  • 4.3 小結26
  • 5 問題提出與研究構思26-30
  • 5.1 問題的提出26-27
  • 5.2 研究的構思、內容與假設27-28
  • 5.3 研究的意義28-30
  • 5.3.1 理論意義28-29
  • 5.3.2 實踐意義29-30
  • 第二章 研究部分30-74
  • 研究一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問卷的編制30-42
  • 1 引言30-31
  • 2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的編制31-36
  • 2.1 教學倫理情境片段的編撰和評定31-34
  • 2.2 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34-36
  • 2.2.1 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的信度分析34
  • 2.2.2 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的效度分析34-36
  • 3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問卷的編制36-40
  • 3.1 教學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項目的確定36-37
  • 3.2 教學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37-40
  • 3.2.1 教學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問卷的信度分析37
  • 3.2.2 教學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問卷的效度分析37-40
  • 4 討論40-41
  • 4.1 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問卷的結構與問卷特點40
  • 4.2 教師教學倫理問卷的心理測量學特征40-41
  • 5 小結41-42
  • 研究二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及相關特征42-61
  • 1 引言42-43
  • 2 方法43-44
  • 2.1 被試43-44
  • 2.2 研究工具44
  • 2.3 研究程序44
  • 2.4 數(shù)據(jù)分析44
  • 3 結果44-58
  • 3.1 被試的教學倫理敏感性44-47
  • 3.2 被試的教學倫理認識、實踐自評和倫理踐行度47-56
  • 3.3 被試教學倫理敏感性與其倫理認識和實踐自評的關系56-58
  • 4 討論58-60
  • 4.1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情況58-59
  • 4.2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的踐行度情況59-60
  • 4.3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與其倫理認識、實踐自評的關系60
  • 5 小結60-61
  • 研究三 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的其它測評指標探測61-74
  • 1 引言61
  • 2 方法61-64
  • 2.1 被試61-62
  • 2.2 實驗儀器62
  • 2.3 研究材料62-63
  • 2.4 實驗設計及程序63-64
  • 2.5 數(shù)據(jù)分析64
  • 3 結果64-71
  • 3.1 反應時的測試結果64-66
  • 3.1.1 被試反應時的描述性統(tǒng)計64
  • 3.1.2 被試對不同刺激材料的反應情況64-66
  • 3.2 眼動實驗結果66-71
  • 3.2.1 被試眼動指征的描述性統(tǒng)計66
  • 3.2.2 被試對不同刺激材料的眼動反應66-71
  • 4 討論71-73
  • 4.1 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在反應時和眼動指征上的表現(xiàn)71-72
  • 4.2 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反應時和眼動指征對教學倫理敏感性的預測72-73
  • 4.3 教學倫理敏感性高的教師對倫理內容的聚焦性關注73
  • 5 小結73-74
  • 第三章 總結與展望74-79
  • 1 關于研究結果的總討論74-76
  • 1.1 關于教師教學倫理的內容74-75
  • 1.2 關于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的測評方式75-76
  • 2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76-77
  • 2.1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76
  • 2.2 研究的不足76-77
  • 3 總結論77-78
  • 4 研究展望78-79
  • 4.1 對倫理敏感性測評問卷的完善78
  • 4.2 對倫理敏感性測評研究對象的拓展78
  • 4.3 倫理敏感性反應時和眼動指征的驗證和豐富78-79
  • 參考文獻79-82
  • 附錄82-94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94-95
  • 致謝9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巧明;崔煥娟;;大學生心目中理想教師的因素分析[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3期

2 楊曉峰;;當代教學倫理研究綜述[J];教學與管理;2011年06期

3 程德華;;高校輔導員師德心理結構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3期

4 蘇富忠;道德的自覺行為觀[J];齊魯學刊;1999年02期

5 安茜;;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目中理想教師的問卷調查[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07期

6 廖鳳林;陳寧;;高校師德狀況調查表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8年01期

7 唐芳貴;岑國楨;;關于德性踐行度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2009年05期

8 熱西丹·肉孜;張潔英;呂真;余運奇;;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標準調查與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6年19期

9 施霄霞;鄭信軍;;兒童即時加工道德情境圖片的眼動特征[J];心理科學;201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胡斌武;課堂教學倫理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任強;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及其干預對策研究[D];溫州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學倫理敏感性測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99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99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67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